-
1 # 萌萌噠女漢子121
-
2 # 笨老爹日記
個人感覺是一個幸福的煩惱。咱們得明白孩子比較黏媽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尋找安全感的表現。畢竟媽媽是孩子的依靠哈。扯遠了,這種情況很好解決,那就是平時多放手讓寶寶參加一些集體有助於鍛鍊寶寶膽量的活動。這樣的話,一來寶寶的膽量練上去了,二來寶寶的注意力也不再過度關注媽媽這邊了。
-
3 # 花麻麻正面管教
家有嬰兒的寶媽們,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形:媽媽去上衛生間,2歲左右的嬰兒一直哭著要媽媽的情況?
通常三種迴應方式:
第一種:孩子哭到媽媽出來為止,媽媽匆匆忙上完廁所出來哄孩子;
第二種:直接開啟門孩子媽媽一起進廁所;
第三種:由另一個家長哄騙孩子,轉移注意力。
我經常按捺住自己的情緒,接受孩子哭,同時假裝平靜地告訴孩子媽媽很快就出來了,可有時候孩子會一直哭,直到開啟門小傢伙一臉委屈,我不大享受這種感覺,有時候還有些心煩和擔心。
我開始思考孩子哭,粘著我不放,他可能在擔心害怕什麼,有什麼更好的解決辦法引導他?就在前兩週,我想到了2個小妙招:
妙招1: 共情法
記得前兩週有次我進衛生間,兩週歲的小肉包又在門外哭的稀里嘩啦,我當下突然想到他可能是因為我有時候外出,害怕找不到媽媽的分離焦慮,害怕媽媽像過去一樣再次“消失”。
於是我開始嘗試用共情方法。
隔著廁所門,我對他說:“肉包,你是不是想要媽媽出來?”
肉包帶點哭腔的迴應:“嗯。”
“是不是媽媽在裡面,你害怕看不到媽媽,怕媽媽又不見了,你就找不到媽媽啦?”
“嗯!”肉包這次迴應顯得有點委屈。
“肉包想要媽媽抱是不是呀?”
“嗯。”這次,他不再帶著哭腔,而語氣明顯平和些。
孩子一句一句“嗯,嗯,嗯…”的回答,
哭聲也從大到小,漸漸的,情緒緩和,安靜下來了。
(共情的力量很神奇,文章末會介紹如何使用“共情法”)
妙招2:遊戲力—編兒歌
共情的力量,不但幫助孩子被理解而平復心情,連我也被孩子的迴應而受到鼓勵,當我們兩都平靜下來,我突然閃現一個靈感,快要出去時,我想用兒歌方式陪伴孩子,有趣的方式可以幫助我拖延時間,又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最重要的是,這個兒歌還是針對當下的情形,說出孩子的心聲,同時還能幫助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
我對孩子說:“肉包,我們一起喊……
媽媽媽媽在哪裡?媽媽媽媽在廁所裡。
媽媽媽媽快出來,肉包想要抱媽媽。
媽媽媽媽好了嗎?肉包等著很著急,
媽媽媽媽還要多久,我要開始數數啦!
1.2.3.…”
押韻的兒歌,隔著廁所門,
孩子一邊饒有興趣的聽,一邊也跟著哼哼。
就這樣,我也在廁所裡一邊歡快的念兒歌,一邊迅速換好衣服。
當我換好了,悄悄開啟門,衝他笑著喊 "媽媽媽媽,出來咯!"
孩子也笑嘻嘻地抱著我。
這畫風突變,我挺享受為人父母的這種感覺。
享受自己以鼓勵式的方式來回應孩子的哭鬧,收穫的是成就感。
最神奇的是,自從那天起到現在兩個星期過去,當我去衛生間的時候,孩子幾乎沒有再重演哭戲,有時候還會模仿哥哥的口氣來表達:“媽媽,快點吧,快點吧!”說完就屁顛屁顛跑開了。
花麻麻育兒故事啟示
這或許只是生活中一個特別小的故事,卻給了我大的育兒啟示,和大家分享:
1、為人父母的我們要善於觀察自己的孩子,瞭解孩子哭鬧或不良行為背後可能的心理。
2、幫助年齡小的嬰兒,或者不善於表達的孩子,說出他的內心深處的情緒與心裡的想法。
3、運用“你句式”與孩子共情:“你感到(內心的感受,形容情緒的詞語,如“害怕”)……是因為(猜想孩子的心理,如(怕媽媽不見了)……,你希望(猜想孩子的願望與需求),如(想要媽媽抱)……”
4、當我們看見孩子的情緒,說出孩子的情緒,認可接納孩子的情緒之後,有時候孩子的情緒就被自然而然的釋放轉化了。
5、相反,若家長壓抑,否定,忽視孩子那些沒被看見的情緒,往往這些負面情緒未被處理會一直積壓著,儲存在中腦,等到某一個誘發事件會再次觸碰這個情緒開關,將持續迴圈,甚至到成年,例如,很多成年人某些情緒爆發通常正是童年未被處理的創傷。
嗨~
我是兩個男孩的花麻麻,親子講師,專注兒童教育十二年。
感恩您的關注!
-
4 # 諾媽育兒叨叨唸
我家寶寶近來也是特別黏我,我走到哪裡她都要跟著,就跟我的小尾巴一樣。其實這是很正常的,要不說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嘛。而且孩子的確也是跟媽媽最親的。另一個方面可能跟媽媽平時照顧孩子要相對多一些有關。
不要當成是種負擔,總有一天孩子會長大,會離我們遠去,那個時候就會懷念現在的依依不捨了。
回覆列表
從今天開始,家長就可以透過以下方法逐漸地引導和幫助孩子:NO.1 和媽媽短暫分離除了媽媽外,創造機會讓孩子多接觸一下家裡的其他人。可以透過一些孩子感興趣的遊戲或活動,吸引孩子和家裡的其他人一起玩,讓他們知道除了母親外,在其他親人身上也能建立起安全感。此外,要讓孩子知道媽媽不可能一直陪在他的身邊。比如,媽媽早上上班時,可以先陪伴孩子玩一會,並告訴孩子“媽媽一會就要上班了,晚上就會回來和你玩的,你是個好孩子等等”。切記:媽媽上班時要走得堅決一點,不要一步三回頭,要讓孩子知道“哭是沒有用的”,慢慢就會好轉。同時不要忘了,等孩子有進步時,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NO.2 多接觸陌生的環境經常帶孩子去外面,多與人接觸,尤其是同齡的小朋友,讓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學會主動接觸別人,從而提高適應能力和社交能力。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家長也不要過分地保護孩子,要鼓勵他自己去玩。NO.3 積極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只要是孩子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家長要儘量放手鼓勵孩子自己做,如果實在有困難,家長可以適當地幫助一下。例如鍛鍊孩子自己玩遊戲,自己吃飯等等,如果表現好,要及時表揚,要讓孩子相信我自己能做到,我是最棒的。家長還可以多用講故事、念兒歌的方法來引導,用故事或兒歌中的小動物等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NO.4 不要過分寵溺孩子孩子摔倒了,明明可以自己爬起來,卻要讓媽媽抱,這時媽媽應該鼓勵孩子自己起來,而不是因為孩子哭了,就馬上上前把他抱起來,這樣容易影響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同時,對於孩子的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例如:“寶寶今天摔倒了,沒有哭,也沒有讓媽媽抱,寶寶長大了,寶寶真棒。”以此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