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aby的童年足跡

    首先得接納。兩歲的孩子扔東西本來就是這個時期的一個特徵,孩子透過扔東西來協調身體手的平衡,也透過扔東西認知空間。孩子每一個敏感期的渡過對他來說都是一個成長。家長還是別太過於干涉,讓孩子自然渡過,等過了這時期就好了。

    其次,扔的東西家長可以選擇性的提供。有些貴重的東西還是別擺出來了,什麼東西耐摔,什麼東西有聲響,就那個東西給娃摔。

    再次,可以把這個當一個遊戲,陪娃玩,這也是促進親子關係,建立安全感的好時期。我娃那會兒,我讓他扔拖鞋,從三樓往樓道里扔到一樓,啪啪的聲音他就大笑。我拿了好多好多的拖鞋,他扔一隻我扔一隻,還教他往前往後,往左往右扔,比較誰扔得遠誰近,然後再跑樓下撿回來再繼續,可以玩好久。小型意義上的寓教於樂,後來發現孩子的方向感真得挺不錯的。

  • 2 # 加鹽2017

    兩歲寶寶,突然喜歡扔東西,應該是敏感期到了。家長要讓孩子的敏感期順利度過,不要壓制孩子。如果錯過了敏感期孩子再長大以後還會再找回來的。長大後他再找回他扔東西的敏感期,似乎就不能被很好的容忍了。

    我家寶寶兩歲時候也有扔東西的敏感期。他喜歡扔棋子,積木。他說要聽鞭炮聲。每次積木棋子撒一地時,聽到噼裡啪啦的聲音他就興奮的拍手跑來跑去。我家住樓上,我知道樓下是小區打工的大爺,白天出去工作,晚上回家。所以我會告訴孩子,在晚上的時候不可以這麼扔,會影響爺爺休息。孩子第一次晚上噼裡啪啦扔的時候,我就很嚴肅的告訴他,絕對不可以。小孩子是很聰明的,他能立刻明白你表情裡傳達的資訊。

    所以孩子扔東西是他對聲音,或者空間或者只是對扔東西這個動作的需求。我們只要告訴孩子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往別人身上扔,不要有破壞性的行為就可以。相信孩子可以順利度過這個敏感期。

  • 3 # 小獸媽媽

    我覺得扔東西對於寶Bora說就是一種學習,他會看到大人不一樣的反應,他會聽到物品撞擊地面的聲音,他會感受到空間,這麼有趣的遊戲,他肯定會不斷嘗試。

    孩子為什麼愛扔東西?

    孩子每次把不同物品丟到地上,都會發出不一樣的響聲,呈現出一個不一樣的狀態,孩子透過扔東西的遊戲能夠感知到這個世界。

    當寶寶愛上扔東西,家長應該怎麼做? 提供給孩子摔不壞的玩具或者是能發出不一樣響聲的玩具。可以陪孩子一起玩扔東西的遊戲,比如投籃。這裡提到的是兩歲的孩子了,這時候得給予一定的干預,因為兩歲的寶寶破壞力已經挺強的,不像只有一歲左右的寶寶可以拿到並扔的東西並不多。所以,對於兩歲多的孩子必須要告訴他扔東西這個行為是不好的,亂扔東西房間會變亂,而且在孩子扔了東西以後一定要求讓他跟你一起把物品歸位。
  • 4 # 搬書回巢

    兩歲的孩子突然開始喜歡扔東西,這是他探索世界的表現。

    或許他是喜歡上東西撞擊地面時發出的聲響,或許是喜歡觀察物品自由落體時的運動軌跡。

    家長可以趁機灌輸一些安全知識,比如給他一個洗淨的生雞蛋,掉在地上摔碎了。他就會知道還會有這樣的危險性,同時告訴他如果是玻璃或者瓷的也會同樣摔碎,所以不要隨便亂動這些,或者拿的時候要小心。

    當然,還要給寶貝兒一些不怕摔的東西,讓他多扔幾次。也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扔球的遊戲,滿足他的探求心。

  • 5 # 媽媽老師王小嘴

    1、快兩歲的寶寶喜歡扔東西,這是進入了“空間敏感期”。

    2歲的孩子喜歡扔東西,這特別像孫瑞雪老師在《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裡提到的:空間敏感期。

    空間敏感期是孩子探索和發展自我空間意識的一個非常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孩子最明顯的表現有:扔東西;往縫隙裡、洞洞裡塞東西;把外面的物品放進去、把裡面的物品拿出來;孩子會躲在桌子底下;喜歡從高處往下跳等等,瞭解了這一些正常的行為表現後,我們做父母的,才不會過多的干涉和制止了吧。

    2、那我們要如何引導,才能協助孩子順利渡過這個時期呢?

    (1)接納孩子的行為,不斥責。

    知道了“扔東西”這個行為,是2歲左右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那父母們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焦慮和煩惱了。無論是在提供的環境上,還是在高質量的親子陪伴關係上,找一些可以扔的物品和孩子一起探索和遊戲,也是一份難得而珍貴的親子時光呢。

    (2)提供安全、適宜的環境,鼓勵孩子多探索。

    孩子喜歡扔東西,除了提供給孩子一些輕便的、安全的物品之外,我們還可以給孩子指定一個可以活動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鋪上爬行墊或是地毯,以減少對樓下住戶的噪音干擾。如果週末有時間,也可以多多陪伴孩子去戶外進行這類投擲類的遊戲,讓孩子毫無顧忌地玩個痛快。

    (3)從小建立規則,培養“物品歸位”的好習慣。

    在家裡,扔東西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們難收拾!跟著小不點屁股後面撿,你剛撿完這個,他轉頭又扔了那個,真是人累心更累啊!

    尊重孩子的天性,讓他扔吧,可這屋子亂,該怎麼辦呢?

    在《小人國》這部幼兒園的紀錄片中,有一個叫錫坤的2歲左右的小男孩,他所有的搗蛋行為,都被李躍兒老師看在眼裡。終於有一天,大李老師在活動室裡,陪錫坤盡情地撒野了一次:錫坤打翻了所有教具裡的物品,把它們紛紛鋪灑在地上,趴著玩,躺著玩、用腳踢著玩……等錫坤徹底玩夠了之後,李躍兒老師則是協助錫坤拿來了簸箕和掃帚,認真負責的將教具物品逐一歸位。這樣的教育理念和引導方式,讓人不由得心生敬佩!

    綜上所述,2歲左右的孩子,進入空間敏感期時,我們做家長的要懂得接納孩子的行為,提供安全、適宜的環境,鼓勵他們多去探索,而探索之後,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從哪裡拿的,請放回到哪裡!

    對於物品歸位,也是空間建立的一個重要的部分,我們不必事事代勞,而應由孩子從整理物品的這個過程中,學會體驗和認知環境,這才是讓孩子受益終身的事!

  • 6 # 萌媽愛學習

    這個階段的寶寶喜歡扔東西,喜歡聽它們掉落在地上響聲,喜歡看它們扔出去的樣子。事後,寶寶會非常開心和滿足。寶寶扔的熱鬧,媽媽撿的鬧心。

    媽媽再鬧心,也不要煩,不要制止寶寶。因為他這是在用自己的方法感知周圍的世界,在自娛自樂。同時,大腦神經系統和上肢肌肉發育達到了一個新階段,他在成長。

    在寶寶扔的物品上,媽媽們要事先做個選擇。價格昂貴的和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的物品,不要讓孩子碰到扔著玩。

    在家裡開闊的地方,準備個小籃球框,讓孩子做投籃的遊戲。在室外,撿些樹葉,讓孩子扔,讓他感受樹葉飄落的過程。在安全的範圍內,一次讓寶寶仍個夠,滿足他的好奇心。

    過了這段時間,寶寶興趣消失了,注意力轉向其他方面,就再也不喜歡扔東西了。

  • 7 # 蜜桃姐姐

    投擲物品對於許多18個月到3歲的孩子來說是一種新的、令人愉快的技能。它需要精細的運動技巧來張開手指,放開物體,並用相當強的手眼協調能力來實際投擲它。難怪孩子想練習這個令人興奮的技能,畢竟可以現實自己有多厲害嘛。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也是教育性的:寶寶發現,不管他扔了什麼,自己都不會摔倒。他不能說出“重力”這個詞,但卻可以觀察到它的效果。如果投球,球會反彈。如果扔蘋果,它會掉到地上裂開……這種有趣的情景也在吸引寶寶做這種行為。

    當然,對爸爸媽媽來說,當寶寶把麵條、稀飯等食物扔在自己剛剛擦過的地板上或把洗乾淨的奶嘴扔在骯髒的人行道上時,絕對會讓人發狂。

    家長能做些什麼

    試圖阻止孩子在這個年齡扔東西是徒勞的。最好的是專注於限制孩子投擲的東西,以及投擲的地方。

    告訴寶寶他能扔什麼

    如果寶寶的投擲行為被允許,甚至被鼓勵,寶寶可能反而不會那麼熱衷於這個行為。如果真讓寶寶扔,泡沫球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那種輕便的安全的球體,在家裡可能也能經受得住。但實際投擲遊戲(比如把玩具扔進籃子裡或者往池塘裡扔石頭)對於2歲的孩子來說更有趣,尤其是如果爸爸媽媽和他一起玩的話,趣味加倍。

    我們要傳達的資訊是,如果寶寶他在正確的時間把正確的東西扔到正確的地方,投擲這種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當他丟了一些不合適的東西,比如鞋子,爸爸媽媽就平靜地把它從孩子手上拿走,說:“鞋子不是用來扔的,球才是。”然後給他一個球玩。

    阻止寶寶攻擊性投擲行為

    如果寶寶經常透過扔東西傷害其他孩子,可能是因為家長總是以同樣的方式和成年人相處,因為幼兒透過模仿學習的,所以家長要注意平時的舉動或者電視上的節目是不是向孩子灌輸了這樣的行為。下次孩子這樣做的時候,要說:“不,這樣扔東西會讓人很疼。”然後把他拉到一邊,快速地暫停,教育。

    如果爸爸媽媽注意到孩子生氣時把東西扔給其他孩子,鼓勵他用言語來表達自己,說:“如果你對小艾生氣,開口說出來,告訴媽媽,讓我知道生氣了,但不要動手。”

    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對他的行為不滿意,但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也不要打他。

    樹立一個好榜樣

    爸爸媽媽做到不要隨便往沙發上扔東西,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事實上,我們可以使用自己通常在家裡擺放的物品,告訴孩子什麼是好的扔東西的情況,什麼不是。帶著孩子一起參觀房子,把襪子扔進籃子裡,把紙巾扔進廢紙簍裡,把玩具扔進盒子裡……這些行為才應該鼓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了高血壓後,不能做什麼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