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危樓摘星
-
2 # 麟角1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不但講述了拉美地區的古老神話、民間傳說,並且還有現代的真實歷史。在書中第15章描述的“香蕉慘案”,就是發生在1928年12月6日,哥倫比亞香蕉工人為了改善自己所受到的非人待遇,舉行罷工示威而遭受屠殺的慘案過程的真實寫照。其地點阿拉卡塔卡正是作者的故鄉,事發香蕉種植園的名字“馬孔多”,也正是書中那座歷經百年滄桑的小鎮馬孔多,而作者故鄉附近實際就有個名叫馬孔多的香蕉園。
1876年,在美國費城世博會上,首次讓美華人認識了這種橙黃色的水果香蕉,然後迅速成為美華人最喜愛的水果。在這樣龐大的商機促使下,美國商人將目光投向了適合種植香蕉的拉丁美洲國家。於是,拉美國家的大片土地都被用作種植香蕉。美國商人與當地政府合作的“聯合水果公司”,剝削、壓榨當地香蕉工人的血汗,香蕉工人每天超負荷的工作,不但報酬極其微薄,甚至生病了就被開除。土地沒了又被開除,叫人怎麼生活?被逼走頭無路的香蕉工人於是聯合起來進行罷工抗議。而政府是極力維護香蕉種植園大老闆的利益,說抗議遊行是破壞社會秩序,稱抗議群眾是歹徒,是叛亂分子;於是動用軍隊進行鎮壓。據馬爾克斯的好友、古巴前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回憶,他當時正在哥倫比亞,親眼目睹了當年示威群眾被鎮壓的慘況,跟書中描述的基本一樣。被鎮壓的死亡人數,書中是3000多人。當年官方對外公佈只有9人,其中還包括一名警察;而美國領事館向美國政府報告的是逾千人。事隔多年後,事發香蕉種植園老闆(美國僑民),在一次“香蕉慘案”週年紀念會上說:為3000名罹難者默哀。(見馬爾克斯自傳回憶錄《活著為了講述生活》)由此可見,書中這段對“香蕉慘案”的描述,其實就是真實歷史的報告文學。
-
3 # 薇的深度文藝之旅
《百年孤獨》雖然是魔幻現實主義作品,雖然魔幻色彩特別濃,但是不要忘記它實際上隱射的是整個拉美大陸啊,真實歷史那是必不可少的。
1、1928香蕉大屠殺拉美有一句話諺語,說得特別在理:“拉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美國在拉美扮演的角色,有點像英國對於印度的掌控一樣。英國在印度建立了東印度公司(可以看看《加勒比海盜》),美國就在拉美建立了聯合果品公司。拉美有很多國家稱之為“香蕉共和國”,由於政府和美國等多方的勾結,人民的生活條件沒有得到改善,巨大的暴利實際上一直在進入私人的口袋。貧富差距的擴大,導致了工人們的抗議和示威。就像人類的歷史在不斷重演一樣,1928年12月6日,三千名工人在謝娜加火車站示威抗議時,政府選擇了武力鎮壓,用死亡的方式來解決一切問題,三個月中政府逮捕並殺害了一切與之相關的知情人,最終也只承認殺害了九個人。馬爾克斯雖然沒有親歷那場浩劫,但是在別人的口述和歷史文獻中,他還是精準地描繪出那種慘絕人寰的情景:“人群被一排排的機槍密集地掃射著,老人和小孩,母親與嬰兒,都像剝洋蔥似的一圈圈倒下了。”《百年孤獨》中唯一倖存的第四代何塞·阿爾卡蒂奧在香蕉大屠殺中孤獨地醒來,身邊只剩下無數的殘骸和屍體,他們如同變質的香蕉一樣被丟入大海中。當歷史與文學重逢,那種懾人心魄的悲劇性效果幾乎是撲面而來。
2、1899-1902千日戰爭在《百年孤獨》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恐怕就是奧雷里亞諾上校了,他的人生堪稱傳奇——“發動過三十二場武裝起義,逃過十四次暗殺、七十三次伏擊和一次槍決”,但最終卻在戰爭與政治中黯然退出,把自己關在家中進行小金魚的製作,在孤獨中徘徊。
奧雷里亞諾是站在自由黨派的,歷史上自由黨和保守黨不斷地在哥倫比亞這塊土地上進行著黑暗的鬥爭,“千日戰爭”更是哥倫比亞在獨立之後損失最為慘重的內戰,幾乎導致了整個國家的崩盤,對於哥倫比亞極為重要的巴拿馬運河也在這場政治紛亂中獨立出去。小說中的奧雷里亞諾上校是以馬爾克斯的爺爺作為人物原型來設計的,而馬爾克斯的爺爺當年正是參與並且指揮了這場千日戰爭,但最終自由黨和保守黨為了利益而相互和解時卻拋棄了曾經浴血奮戰的軍人。正如馬爾克斯所說:“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鬥的總結,是一幕幕事先註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
3、一些細節和其它馬爾克斯在祖國哥倫比亞生活的幾十年經歷,以及看到的種種拉美文化現狀,都成為他後來撰寫《百年孤獨》的現實素材細節。譬如《百年孤獨》中提到的小鎮“馬貢多”,它的原型來自於馬爾克斯的現實家鄉阿拉卡塔卡。馬爾克斯在對兩者描述上,也有著驚人相似性。《百年孤獨》的開頭這樣描寫馬貢多:“河水湍急而且清澈見底,河床內的卵石光潔,好像史前巨蛋一樣”。“史前巨蛋”這個獨特的比喻,也同樣被用在現實中的故鄉阿拉卡塔卡中,自傳《活著為了講述》中他如此寫道:“故鄉適合居住,大家都相互認識。小鎮沿著河流建造起來,河水湍急,非常清澈,河床內的石頭光潔得就像史前巨蛋一樣。”“湍急的河水”、“河床的卵石”都是再細微不過的東西,馬爾克斯在開頭就將這些真實的細節,融入到虛構的小說中,營造出一種現實化的氛圍。
再譬如另外一個經常被人提起的故事情節——霍塞·阿卡迪奧被人暗殺後,他的血流過一整座馬貢多城,來給他的母親烏蘇拉報喪:“鮮紅的血液從門下面淌了出來,從客堂淌過,離開家後,一直流至喧囂的大街上,接著不斷向前流淌,在崎嶇的道路上,先淌下階梯,又流過欄杆,順著土耳其人的街道淌過去,往左邊轉彎之後,又朝右邊拐彎……鮮血最後出現在烏蘇拉的廚房裡,她當時正在那裡,打算準備36個雞蛋來做個麵包。當烏蘇拉發現了血跡的流向,如同真實的場景再現一般,馬爾克斯緊隨烏蘇拉的目光一路追隨。參觀過阿拉卡塔卡的遊客們和《百年孤獨》的讀者們發現,加西亞·馬爾克斯不僅以極為準確的文字將阿拉卡塔卡的街道名極其方位寫進了《百年孤獨》中,甚至還細緻地寫出了童年生活的大屋裡每一個房間。
-
4 # 山東經貿圈
沒有任何作品不是以時代主題與思考為原型,輝煌作品無不以個體命運與痛苦為著眼。
百年孤獨,也是如此,它如此真實,以至於誇張手法魔幻氣息反而增加了黑與紅的色彩,人物生活與命運的奇幻細節是對這個“荒唐的真實世界”的“嘲弄反擊”。
這片大陸成了這個命運,荒唐又真實,個體陷入萬花筒般的漩渦中,絕望後如夢境。
回覆列表
《百年孤獨》融合濃縮了南美大陸的沉浮,並結合了馬爾克斯的自身。書中的上校領導的自由黨和保守黨的戰爭影射的是南美洲的內鬥。最接近歷史的就是香蕉園工人的大屠殺,原型時間是1928年12月6日,其地點阿拉卡塔卡正是馬爾克斯的出生地。但死亡人數無法確認,官方是七人,民間說法更是不一,《百年孤獨》的犧牲數字則是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