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6
回覆列表
  • 1 # 小廚滿弟

    很多考生以為軟考高項證書沒用了,其實軟考高階資訊系統專案管理師證書還是有一定作用的,只是針對不同的人來說作用也不一樣。

    如果是對於想要評高階職稱的朋友,那麼軟考高項證書是有很大作用的,考取了高項證書可以幫助評高階職稱,可聘任高階工程師職務,能幫助升職加薪。

    而如果是對於想要在一些大城市落戶的朋友,現在有些城市實行“積分落戶”政策,其中有很多城市有了軟考高項證書可以幫助落戶積分,對落戶也是有作用的。

    所以,軟考高項證書是有一定作用的,而如果從事的是專案管理行業,有了高項證書也能提高在同行業的競爭優勢。

  • 2 # 大陸機車乘務員

    首先,當您有這個想法時,您就已經輸了~

    有2種製造大飛機的方式:

    1. 我需要造一架大飛機,於是安排甲研究發動機、乙研究航電系統、丙研究金屬材料、丁研究控制系統。。。大家忙得熱火朝天。。。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甲乙丙丁,只要有一個人禿嚕扣,大飛機就上不去天;

    2. 我根本就沒想過造一家大飛機,大家各司其職,努力在自己的領域創造,於是甲拿出了新的飛機發動機,乙拿出了新的航電系統,丙研究出來新的金屬材料,丁造出了新的控制系統。。。把這些新東西組裝到一起,不就是一家新飛機✈️!

    您的標題選的就是第一種方式,而我更推崇第二種方式。做事情不要定大目標,認認真真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就好比蓋樓,認真保證每一塊磚的質量、大樓整體質量自然不必擔心。而現在您非要用1個月完成摩天大樓,那麼每一塊磚的質量您如何保證,每一塊磚的質量保證不好,大樓的質量又會怎樣。

    中國永遠不缺將軍,中國很缺很缺的,是每一個平凡的甘願做小事且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的小人物~中國不缺圖紙,但是有了圖紙,中國最缺的是沒有合格的技術工人來實現。工人水平上不去,再優秀的工程師也白扯~

    軟考是人社部跟信產部聯合舉辦的國家級最高級別職稱考試,一共考3科,3科成績必須一次透過(成績不帶入下回考試,一把一利索),透過率在10~15%之間,您想1個月拿下,您是在侮辱透過考試同學的智商嗎!(全國好多省軟考是不收報名費的,不收報名費的考試不好透過)

    腳踏實地,紮下心學習,爭取用1年時間透過,您就已經很優秀了

  • 3 # 學爸爸

    2018年下半年開始,我參加了兩次資訊系統管理師考試。2018年下半年考試:40、50、45,上午考試差5分未取得證書;2019年上半年考試:52、53、45,根據往年45分透過的規律,估計今年應該能取得證書。下面就從我個人的備考經驗來談談如何在較短時間高效的學習並透過考試。

    我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準備考資訊系統專案管理師,由於對這個考試不太瞭解,我還是老老實實買了教材,在拿到教材的那一刻我的內心是崩潰的,900頁厚的書,瞬間沒有了學習慾望。不過考慮到已經報名繳費且書都買了,還是打算硬著頭皮進行學習。由於對考試試題沒有自己的概念,於是我在網上搜索了18年上半年考試的真題,在搜尋過程中“信官網”網址進入了我的眼簾,由於我下載了真題,熟悉了題型及考試方式,然後大概瀏覽了一下教材,瞭解了整個專案管理的過程。然後指定了一個大概的學習方法:1、首先突破計算類題目,因為計算題基本不依賴理論知識2、在掌握計算類題目後分模組突破,綜合知識、案例分析、論文3、臨近考試,重點複習論文。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再根據情況調整。

    在制定了學習方法後,我花了一週時間,對《資訊系統專案管理師計算類試題詳解》進行了學習,整本書的計算題全部過了一遍,重點學習了進度、網路類計算題和掙值管理的計算,運籌類計算題太難的不要深究,因為就那麼1-2個選擇題會考運籌學。在完成計算類題目學習並掌握之後,開始進行分模組的學習。

    1、 綜合知識

    由於本人大學學的通訊工程且目前從事計算機行業,想當然的以為這些理論知識不會難倒我,所以在第一次考試的時候,我只是在學吧考培教育網“每日一練”和“題庫”分別刷10道題。到參加考試的時候,發現考輸入、輸出的太多,而這些我一點不知道,導致最後40分掛在當場。所以在19年的時候我重點學習了某群裡的資訊系統管理師重中之重,該文件是總結了全書的重要知識點,且以點帶動,看著不會那麼累。同時加強了專業英語的學習,並對近年流行的新技術,比如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高頻考點的英語進行重點理解,所以19年上半年我5個英語試題都做對了。再者加強十大管理輸入輸出的理解,不能死記硬背,只要理解了,選擇的時候自然就有感覺。

    2、 案例分析

    案列分析應該是最容易透過的一科了,首先必須要分析清楚案例每次的考題型別。根據我兩次考試的經驗,進度網路計算題和掙值管理結合成一個計算題;再者就是以分析專案管理中不足之處,應該怎麼改進為主導的題;最後還有一個是比較偏理論知識的題,偏記憶,比如18年下半年的組合管理。針對進度網路計算題和掙值管理這個不用多說,學習了《資訊系統專案管理師計算類試題詳解》這本書上的相關試題,就沒有多大問題,只是計算的時候要細心點。分析專案管理中不足之處,應該怎麼改進為主導這類題也是比較簡單的,因為都是有套路可以直接打的,不足之處都可以朝十大管理靠。最後一個純理論的題目就要看自己對該管理的認識及記憶了,不過前面兩個型別的題做的不錯的話,這個題只要不空著,按照自己的理解答也是可以得分的。

    3、 論文

    論文很多人都說很難,其實這個是可以來個大大的套路的。在接近考試那一週,檢視學吧考培教育網關於論文的投票結果,然後重點準備投票結果的亮片論文,範文可以參考學吧考培教育網,但是專案背景必須要寫自己的,建議按照十大管理的過程來寫,不能按照論文題目的子題目寫。準備好論文的背景和結尾,這個是不管十大管理中的那一個都可以套用的,然後針對十大管理的過程必須要清除並記得,以防押題不在準備的兩個論文之中,還能從容應對。比如19年上半年考試,押題進度和範圍,我準備並背誦了這兩片論文,哪知道拿到題目的那一刻卻是風險和安全,人力和成本這種結合型題目,不過幸好我再考試之前牢牢記住了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規劃人力資源管理、組建專案團隊、建設專案團隊、管理專案團隊。然後背景和結尾都可以套用,過程中的內容根據個人經驗來發揮,鑑於題目是人力和成本的結合,我在寫的過程中也分析了人力與把成本的關係,及成本偏差後糾偏等,最後論文得分擦線。

    以上方法僅是個人的一種心得體會,也許不會適合每一個人,但是對於我來說還是比較有效的,這種方法在綜合知識和論文上很難得高分,但是透過還是有可能的。個人愚見,旨在拋磚引玉。

  • 4 # 陪娃的資訊系統專案管

    2020-12-21資訊系統專案管理師(俗稱高項)成績出來了54,55,47,終於成為高階工程師了。

    我考了好幾次,說實話1個月太難了。

    如果考過pmp的話有可能。

    我說說我的經驗吧。

    以編寫整體管理論文的格式進行,將分為專案啟動、專案計劃、專案執行、專案檢查、專案收尾5個過程回顧高項的考試歷程,希望對其他同學有借鑑意義。個人覺得可能對於一次考不過的人參考價值比較大。

    第一階段、專案啟動階段Start——決定考哪個科目。

    如圖,高階資格的型別有:資訊系統專案管理師、系統分析師、系統架構設計師、網路規劃設計師、系統規劃與管理師。

    透過百度得知,資訊系統專案管理師網上評價是這麼多科目裡頭資料最多,透過率最高,考起來最容易的。

    第二階段、專案規劃階段Plan——制定學習計劃。

    明確考試方向之後,我制定了的學習計劃,

    1月1日-1月15日 收集相關學習資料和考試資訊。

    1月16日-4月40日 學習相關教程

    5月份參加考試。

    第三階段、專案執行階段Do——開始學習。

    3.1怎麼還有分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

    剛剛開始,我上百度去找《資訊系專案管理師教程》,發現居然有第二版,第三版等。後來才知道原來2012年下半年開始用第二版,17年下半年開始用第三版也就是目前的版本。

    然後PDF居然百度上也找不到!我放棄了,開啟萬能的淘寶,買了一本PDF。賣家還貼心的送了我馬老師、胡老師、江山老師等等的教程。

    3.2單純看書真的很難。

    開始覺得看一下書一般就可以了。我一般白天有空看會書,晚上陪孩子睡覺,然後拿出手機一天看一些。前面一些基礎知識,還算看的懂,但是看到後面慢慢開始一臉懵逼,感覺好像大學的時候看離散數學。當初看離散數學這種比較難懂的書的時候我大不了就是這個章節看個2~3次大概就能懂了,但是高項的這本《資訊系專案管理師教程-第3版》看不懂的章節我硬生生的看了5次,還是一頭霧水,感覺無法入門,抓不到靈魂。好吧計算機的書有時候也是這樣的,前面的章節的知識在後面幾個章節才會講。於是我決定囫圇吞棗的把整本書看完。可是我硬著頭皮看了兩遍,還是看不懂。

    最後我決定還算看影片吧,應該能看的懂。

    3.3看影片。

    由於賣家給我的影片有很多。什麼馬老師、胡老師、江山老師一堆老師的影片。

    看到現在,總結一下,初期入門,建議看馬老師、江山老師。看完兩位老師的影片,基本上科目一,科目二的內容就算能入門了。

    然後如果還是不太懂,可以看看阿諾老師的影片,她說的內容會比考試多一些,但是更全面,能夠更好的理解整個10大領域。

    然後再看胡老師的論文課程。

    基本上這幾個老師的影片看完,再做一些歷年真題就可以上考場了。

    第四階段、專案檢驗階段Cheak——考試才是最好的檢驗標準。

    4.1第一輪考試

    我看完了馬老師,胡老師的影片,做了點真題,自己組織了範圍進度兩篇論文。自我感覺還不錯。就去考試了。

    結果,46、45、37.論文掛了。

    不過確實那些影片看完科目1科目2問題不大。

    4.2第二輪考試

    第二輪我的複習重點改變,重點複習論文。

    我掏錢買了胡老師的論文,因為胡老師有論文批改的服務。

    然後直接以之前做過的一個專案作為背景準備了7篇論文。

    同時科目一科目二,分數也比較危險,所以我就買了馬老師的最新影片。

    但是因為太注重論文了,科目一科目二沒有好好複習。

    結果,41、36、47只有論文過了。

    4.3第三輪考試

    這次,我本著要最新的資料的思路。我又買了江山老師和阿諾老師的影片,好好鞏固基礎知識,加上馬老師影片的更新。

    這次我是論文和基礎知識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原先打算準備一下安全的論文,結果發現安全的框架很難確定,範文也很少。所以最後決定放棄安全。

    因為這幾年流行寫雙拼,所以我直接準備了10篇論文,要寫雙拼論文的時候,就是抽出其中兩篇,刪減一點,然後拼接起來。每個過程裡頭的例子其實是可以相互穿插著用的。當然,必須是同一個專案,如果論文是不同專案的互相穿插使用,總有點不流暢的樣子。最簡單的,專案預算和專案工期這種東西,如果不是同一個專案,寫進度管理和成本管理雙拼的時候就特別假。比如7個月的工期,人力資源方面的預算不可能才給10萬,這些都是要用實際專案或者經過推敲和整理才能寫的符合邏輯。

    最終,這次我以54、55、47的成績通過了

    第五階段、專案收尾階段Act——整體回顧。

    整個考試。最終整理出來的資料。88G

    5.1輸入:

    1. 《資訊系專案管理師教程-第3版》--68M

    2. 影片教程--74G

    3. 歷年真題—78M

    4. 複習過程中收集的別人考過的論文—143M

    5. 中級教程,拿來參考的—500M

    6. 各種雜項資料--43M

    7. 其他一些七七八八的

    5.2工具技術(經驗教訓):

    1. 可以背誦ITTO。

    很多老師說不用背誦,但是我感覺背誦了ITTO對論文有幫助,所以我去背誦了,還整理了一下。因為我的論文是以ITTO為大綱,以工具技術為例子來寫的。過程中確實不好背誦,之前請教過一個網友,他是一名博士生,他說很好背啊,背不下來抄寫10次,肯定會背了。所以我抄了10次,確實背下來了。

    2. 背誦一些常見知識點。

    這些知識點就是科目二里頭那些問答題的知識點,其實科目三的時候也會作為子題目出題的,所以還是要背誦的。最簡單的,比如專案管理計劃編制的過程有哪些?我特意整理了一個口訣:母隊受處(分),總管審計。我把這些常見知識點都整理在筆記和ITTO裡頭,便於回顧複習。

    3. 看影片。

    幾位老師的影片我都看了2~3次的更新版本,感覺內容大同小異,只要是第三版教材的就可以了。他們更新的內容主要是加入了最新的歷年真題,畢竟核心內容不可能有變化。

    第一次看影片,我是正常速度看。後續我都是加速看的,但是有的軟體加速後聲音和影片會不同步,特意找了個軟體PotPlayer(電腦版的)感覺還可以,推薦同學們使用。

    5.3輸出:

    1. 10篇論文,外加整體思路的備註—64K

    2. 讀書筆記一份278頁+十大領域表格一份(附帶論文大綱、標記上各個過程的作用和功能、外加英文註釋)--33.6M

    3. 高項證書一本

    寫在最後

    感謝各位老師還有考試中的同學們的幫助。

    需要資料的同學可以私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肺癌分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