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菲菲老師教英語

    你沒有說是什麼培訓,培訓行業的範圍是很大的,我現在的回答是基於中小學課外培訓。

    如果是線下的話,以下這些坑需要注意:

    1 一對一的師資是非常差的,很多大機構請的都是應屆畢業生以及一些實習生。你可以想一下,如果是非常優秀的老師為什麼同樣的時間付出,不給多人講,而只是一對一?

    2 很多比較大的機構都是以某一個名師作為招牌,這位名師的頭銜會很多。但真正上課的老師並不是這位招牌上的老師,所以要提前問好,到底是哪一位老師給你上課。

    3 確定好老師之後,要看他的專業資質,如果可以的話可以跟他聊一聊。你可以問他你當前的一個困惑。如果說他的回答很簡單,很潦草,就說報了名之後上課都會講,這樣的老師可能不靠譜。

    4 如果是一次性交費的話,要謹防跑路的問題。因為培訓行業都是先交費,這就是行業慣例。

    5 如果可能的話可以選擇那些自己單幹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更有本事。機構規模不一定很大,可以是工作室,但是是他自己的事業,他會好好經營,教學效果會更好。沒有必要追求品牌效應,選擇一些大品牌,那些老師都是拿工資的,工作積極性不算高。

    如果是線上的話,需要注意的是:

    1 儘量選擇大品牌,選擇名師,選擇銷量高的課程。

    2 線上老師的教學水平是一目瞭然的,這個方面是沒有辦法摻水的。要想提高成績,學生的注意力,學習態度是非常重要的。線上的話,缺乏必要的監督,如果孩子的自律性不強,線上的教育也沒有什麼價值。

    3 線上教育比較適合那些教育資源不夠豐富的小城市,以及一些比較好學、自制力比較強的優秀同學,成績比較差的同學、好動的同學、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學不適合此種方式,還是老老實實地報一個線下課程會比較好。

  • 2 # 暚媽很二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也因此催生了大量的線上線下的培訓機構。

    但是因為行業的不規範,2019年就有一萬多家的教培機構倒閉,很多家長被無端的割了韭菜。

    所以家長再給孩子報培訓班的時候一定要用心考察:

    一、報課前錦囊秘籍:先對機構進行信用調查

    1、用好企業信用軟體,比如企查查、企信寶等,調查好企業的經營資質。

    這些軟體可以查到機構是否合法註冊、經營的範圍是否超出工商註冊營業範圍、註冊的資本金的大小、股權結構情況,投融資情況、過往發生的法律糾紛等。

    2、機構品牌實力、家長口碑調查:比如某思、某方這些大機構其課程研發能力、經營管理能力、教學質量都是在市場激烈競爭中考驗出來的,整體來說還是比小機構更靠譜一些。小的機構因為市場競爭環境、管理水平等問題,風險相對較高。但也不一定,比如老牌英語培訓機構韋博倒閉事件,就讓市場十分訝異。

    一些目標機構,如果身邊有孩子在讀的,也可以找家長和孩子詳細瞭解一下機構的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

    另外也可以去知乎、大眾點評上面去看看相關的網評,但這些評論僅能用作參考,需要你理性分析哪些評論是真的,哪些評論是假的,因為商家自己為了營銷,這些評論是可以做出來的。評論太好的,有營銷之嫌,評論太差的,也不一定是真使用者評價,有可能是商家互黑。只要那些比較中性的中肯的評價才有可能是真實客戶評價。

    3、網路新聞報到:可以查查機構有無負面新聞,重大商業糾紛新聞。有些大型機構一般出事前,也會有一些先發的負面新聞爆出。

    4、深入瞭解機構的教學理念、經營的理念、課程體系、研發能力,看看是否與自己教育理念契合,課程體系是否真正適合自己的孩子學習。

    二、報課中錦囊秘籍:先試課、研合同、識套路、勇質疑。

    1、報課前一定先給孩子試課,最好能多體驗幾節,能直接插入正課班裡體驗最好,避免機構為了吸引孩子,體驗課中各種環節討好孩子。

    2、認真閱讀合同條款,尤其注意請假、退課退款條款,不合理的條款要勇於提出質疑。

    例如很多培訓機構的退費條款中都這樣規定“上第一節課後只能退費百分之六十”。某法官說,這樣的合同屬於“霸王條款”,學生家長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維權。

    3、收費問題:儘量不要報時間太長的大課包,如果能按季度繳費最好,不能按季度繳費,就選擇半年繳費,最多不能超過一年。因為一年中不確定的因素太多,機構的安全性是一方面,萬一課程不適合孩子的學習進度,到時要想退課或調課就麻煩了。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2018年8月印發的《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要求,“校外培訓機構的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培訓機構收費專案及標準應當向社會公示,不得在公示的專案和標準外收取其他費用,不得以任何名義向培訓物件攤派費用或者強行集資。

    如果培訓機構強制超長時間預交學費,家長可以向教育部門舉報其違規行為。

    但某線上教育學習機構的創始人說:“如果只能收三個月,韋博估計一年前就會斷裂,而現在所有的教育機構80%都會立刻斷鏈。”

    所以國家規定如此,所以大部分的機構還是鑽空子,不會嚴格執行。作為家長要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儘量不要報超過一年以上的課程,能交短期費用就交短期的費用。

    繳費的時候要注意,要求現金交易的、要求轉入個人賬戶的,或者在“表外操作”的,一定不能相信。

    報名課外培訓要籤合同,付費後一定要索取發票。如果不籤合同,一旦出現糾紛,就可能因為沒有證據而無法維護自身權益。另外,一些培訓機構在合同上的機構名稱跟在工商機構登記的公司名稱不一致,而發票上通常顯示的是真實的名稱,索要發票有助於家長了解培訓機構的真實身份。

    4、理性識別營銷套路:

    機構為了吸引家長報課或者交更多費用,一般話術上會用各種招數

    (1)利用攀比心理,引發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焦慮情緒。製造同年齡孩子,隔壁老王家的孩子都在學的假象,彷彿你不給孩子報課就是耽誤孩子。

    (2)利用家長教育功利的心理,製造家長對教育結果的美好幻想,不管課程設定合不合理,銷售人員都可以吹的天花亂墜,彷彿報課治百病,報了課就可以解決孩子的各種學習問題,大大提升學習成績。

    (3)利益誘惑:贈送禮物、贈送課程、價格優惠。一般報的課程時間越長、贈送的禮品越豪華、贈課越多、價Grand SantaFe優惠。機構也會利用家長貪便宜的心理,極力誘惑家長報更久的課程。

    有一些培訓機構收學費像是“非法融資”一樣,“比如提高單節學費,收據上寫的是收三個月學費,免9個月學費,實際上由於提價,和一年的學費是相等的。或者提前收百分之八十第二季度課時費、第三季度課時費,提前收百分之五十第四季度課時費等等。可是也許這個機構第三季度已經破產了。”

    機構方的營銷手段很多,都需要家長報課的時候,保持理性剋制的思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待對待孩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