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任我思
-
2 # 都市獵奇者
謝邀!厭食症,生理心理兩者皆有。早期往往是心理上的問題,越發展就越成了消化系統障礙。因為我們人類是高階智慧動物,我們的意識或者潛意識,對我們身體的各器官的執行起著一個調適作用,如果持續性的心理作用下,就會形成消化機能上的減退,從而導致無法正常消化吸收,甚至產生對食物失去基本的興趣。
-
3 # 鵜鶘心理陳小康
神經性厭食是一種以嚴格限制進食、過度運動等方式,使體重明顯下降或導致嚴重營養不良的心理疾病。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進食行為是一種佔用和攻擊性行為,厭食症的患者對這種行為有罪惡感,因此投射性的否認了自身進食的慾望。另外,厭食症的女孩在家庭中往往處於被控制的角色,在這樣的環境下,其自我認同被阻礙,有拒絕接受成年女性的角色傾向,他們害怕承擔“成年女性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認知行為學派認為,厭食症患者對體重和食物有著錯誤和非理性的信念,對體型有著過度的評價,認為體重的增長是一種缺陷,也不被社會認可。
其實大部分厭食症患者均起病於未成年,彼時其自我意識和自主意識都很缺乏,他們希望得到認同感,得到對生活的控制感,拒絕進食一方面可以獲得亞文化圈的認同,另一方面,又可以透過厭食控制父母。他們用這種異常的方式來發展獨立的自我意識,這是同人格和成長環境密切相關的。
都有。心理是一種意識能動,就好比翔很臭,人不願意吃。但是真的不能吃嗎?在狗狗的意識中可是美食,可在人類的基因進化和選擇中強化了翔不能吃,不好吃,這就是意識能動。生理原因是一種客觀存在,這種客觀存在往往也受到意識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