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變異的90後

    謝了,有點長啊。“絕對優勢”?從歷史長河上看,三國是插曲,蜀國是插曲中午插曲。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士族”?漢帝國經歷兩百多年後,有一批人因為一些原因得到帝國的封賞,開始當官員進行管理。因為他們是官員自然有許多年資源(經濟、文化、人脈、軍事等),透過連姻師生等手段,建立了強大的階級。由於有大量的土地財富就有了私人武裝,政治上有人脈,軍事上有私人武裝,思想文化上都是自己進行控制,這個強大的階層叫做——士族。而後王莽篡位,劉秀起兵依靠的就是士族。主要就是那二十八大將,這部分人和前期計程車族構成了東漢主要統治階級。

    東漢末年由於張角的“黃巾起義”,加上劉焉的諫言“各州自募,以破賊兵”,使事刺史太守合二為一,軍政一體的“州牧”。由於帝國的政治腐敗,加上“皇家儒家思想”變得非常虛偽,孝廉成了政治作秀。曹操也是因為“巴結”許邵的評價加上父親的身份才當上孝廉,劉備乾脆自稱漢室後裔,就連父親名字都沒留下的孫堅,也自稱孫武之後。

    士族的代表袁氏家族的袁術作死,非得公開的和中央作對稱帝。就連哥哥袁紹也反對(包括私人恩怨,嫡出的弟弟看不起庶出的哥哥),而後袁術在眾叛親離下死去。而袁紹雖然強大但“性格決定命運”,外寬內忌、為了得到士族的支援紀律鬆散,加上沒有認識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點,被曹操捷足先登取得了政治上的優勢;經濟上曹操實行軍民屯田;軍事上選取精兵良將、紀律嚴明以法家治理;人事上採取“英雄不問出處”,即便是反對曹操的但忠於漢帝國的也任用,把自己變成了漢帝國的唯一合法代表。曹操有這些優勢當然能打敗袁紹,而後士族開始了潛伏期,直到曹丕為了自己能稱帝,以陳群的“九品中正制”換取士族的支援。實際上曹魏已經變成了士族統治階級,司馬家族取代只不過是換了個代言人。

    劉備作為草根出身本無出頭之日,但他個人的努力加上漢室後裔,意外得到了荊州流亡文人集團的支援代表人物就是——諸葛亮。劉備自己雖是寒門但嚮往士族,在曹操急功近利南下時,恰巧劉表去世荊州集團分裂,部分北投曹操,部分推舉劉備的盟友劉琦,而後聯合孫權打贏了“赤壁之戰”。劉琦也在戰役結束後我年就死了。劉備然後在趁曹魏與東吳內部消耗時,聯合益州本土士族對劉焉父子的東州士族不滿之人,攻打益州開始了三足鼎立。劉備死後的實際權力繼承人諸葛亮,開始了寒門法家的執政。和曹操一樣他也不問出身的提拔官員,但大多是荊州集團和投降的東州集團,自然引起了士族的不滿,內部叛亂不斷。諸葛亮與曹操都認為士族的腐敗和儒家的作秀政治才導致帝國的崩塌,就要建立法家的秩序,以律條來治理天下,當然是集權的人治律條。當內部矛盾無法調和時,就不得不轉移矛盾來全國統一動員起來——北伐。但代價太大就是輸不起,失敗會使政權加速分裂,就不得不再次北伐,惡性迴圈。所以西蜀是最早滅亡的,司馬昭滅蜀後採取遷徙分化,來化解矛盾。

    而孫吳“打造命運共同體”來鞏固政權,孫堅孫策雖為本地人,但沒有威望,只得依靠士族大家袁術。在袁術稱帝后孫策敏銳的和袁術劃清界限,依靠流亡的江北與江西勢力(不是江西省,是江東江西的地理名詞)取得政權。而後的三代孫權透過聯姻封賞使的政權江東話,與當地士族成為一體。例如軍事上前期的周瑜魯肅,到本地的呂蒙陸遜等;政治上的顧雍步鷙等,所以孫吳是三國最長久的。這裡要提一句孫吳前期武將是有私人武裝的可以繼承,反而取得了微妙的平衡。

    最後孫吳的代理人孫皓被內外士族撤換,開始了全國計程車族當政,使計程車族更加腐敗出現了幾乎亡國滅種的“永嘉之亂”。殘存計程車族到南朝的劉裕建宋才交出執政權,直到隋煬帝建立的科舉制度徹底的滅亡了士族土壤。

  • 2 # 神兵利劍1

    因為物競天擇,世家大族雖可漁肉小民,然天道卻是汰弱存強。掌握史筆和知識傳播的世家大族透過九品中正制徹底固化階級,襲斷仕途。

    然語言的批判勝不了批判的武器,故軍閥們輕易壓制門閥們!開創晉朝的司馬氏是世族軍閥,主導政府的力量完全淪為軍力的較量。故八王之亂,世家的文彩完全成了禪讓制的禮炮,勝利者的頌歌。東晉的政權是皇族與世家的共享,四大首席執政(王、庾、桓、謝),都是世家大族。坐擁兵權者甚至想行魏晉舊事,故劉宋,蕭齊,蕭梁,陳氏都是軍閥起家,武力奪權,世族唱讚歌。

    隋滅陳,一統天下,創科舉而行庶民政治,世族無力反抗,開始沒落。唐代 武曌 則天太后下旨八大世家不得通婚聯姻,門閥徹底沒落;再後來唐宋八大家行古文運動,用師承教諭廢世家傳承,庶民士族成為士族主力,世家退出歷史舞臺。

  • 3 # 杜少說歷史

    首先,並不是說開國者是士族,就是士族政權。是寒門,就是寒門政權。這種簡單粗暴的劃分是極其不合理的,也是缺乏依據的。只有東晉是嚴格意義上的門閥政治,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即便如此,也並不是說士族就決定了一切,也不是說寒族就成不了士族。在歷史上,士族的形成有其處在特殊歷史時期的必然性,但某些士族的崛起也有偶然性。比如汝南袁氏,弘農楊氏、滎陽鄭氏,這種世代經史傳家的大士族,名滿天下。但也有陳郡謝氏這種,雖然幾代努力,但是依然只是官僚階級,直到淝水之戰這種歷史事件後,立下大功,才晉升為頂級門閥,士族之首,王謝齊名的地步。總的來說,東漢魏西晉是士族的發展期,西晉也有寒門張華當宰相的事情。東晉是士族政治的巔峰期,但是士族依舊不穩定,依舊有所興衰,有所遞進,有寒門成為士族,小士族成為大士族的例子可以追尋。到了南朝,宋齊梁陳才是士族政治的穩定期,士庶有別,國之章也,除了蘭陵蕭氏這種兩朝皇族的家族由小士族變成了大士族,寒門、小士族晉升大士族可以說寥寥無幾。也就是說,越是穩定的環境,這種“”類似世襲的假貴族政治特徵“越明顯。但是這時候寒門崛起,皇族為了防止士族勢力過大,採用寒人掌紀要,而士族也開始了墮落,談玄,居高位而不謀實政,所以,這個時期,也不是門閥政治。所以,真正稱得上士族政權,門閥政治的,就是東晉。

    其次,漢朝末年,根本就不是士族佔絕對優勢,是軍閥佔絕對優勢。士族只是依附於軍閥而已,二者是合作關係。無論是曹操還是孫策,都是採取了合作的就優待,不合作就打壓甚至消滅的政策。曹操手下,陳郡和潁川士族受到重用。這是因為陳郡和潁川士族都是最早的“從龍之臣”罷了。

    綜上,東漢末年,士族沒有佔優勢,士族政權也只有東晉,魏蜀吳當然不是士族政權。

  • 4 # 地底的熔岩

    漢末形成,以傳播經學的楊家袁家為代表,南北朝隋唐鼎盛時期,以五姓七家為代表,他們以文化婚姻血緣為紐帶,在政治經濟方面形成龐大勢力,把持地方中央政權,唐末黃巢起義譜諜丟失,才衰落下去。

  • 5 # 晉山河209

    士族社會最明顯的是不管誰當皇帝,他們永遠當高官。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就是壟斷文化,造紙術、印刷術沒普及之前,書籍文化知識都是稀缺資源,百姓中目不識丁的是絕對多數。讀書學知識是一個很費錢的事情,甚至有價無市。中國文字的複雜和文言文的深奧,不是誰都讀的起書也還能讀的懂書,亂世中更是如此。士族就是依靠壟斷知識,從而壟斷了官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初戀明明存了我的號碼,可是我每次打過去都要問我是誰,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