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上班兩年了,最近被調去開發區交通很不方便,想買輛代步工具,手裡預算22萬,我很想買輛國產車,但是又怕買了被同事瞧不起,怕朋友笑話。
10
回覆列表
  • 1 # 我的笨誰懂

    當初買車時候直接pass了日系韓系和法系!發現家用轎車只剩下中國產,美系,和德繫了!去大眾和福特四兒子店看車都沒人理我!說想試駕一下然後銷售就各種推脫(就那種狗眼看人低的表情,真來氣!)!什麼鑰匙不在啊,試駕人員不在!哎!去看了2次都這逼樣!然後說去看看中國產!第一個去了長城的四兒子店!也是沒人搭理!銷售人員牛逼的很!然後去了旁邊奔騰四兒子店!看上了當時的x80然後付現買了一輛!開上去這幾個四兒子店轉了一圈!嘿嘿,現在還記得接待我的那幾個銷售人員的表情!車現在挺好除了正常保養沒修過快7萬公里了!油耗9個左右!準備再買一輛!還是準備買中國產!

  • 2 # 塵封時代

    存款有20多萬,本來想買20幾萬的車,老婆不同意,讓留幾萬塊錢應急,圖片發現博越內飾漂亮,配置高,就著魔了,果斷訂了,一個月後提車,現在開著太爽了,超喜歡360℃全景影像

  • 3 # N52407866

    80後的我最早有買車的想法是在2004年左右,那時候在我的經濟條件可選範圍內,中國產的只有吉利的美日,優利歐,奇瑞的風雲,QQ之類的,基於華人不注重細節,追求效益心切的心理,最早的中國產車確實有很多小毛病,但大件上好像真沒聽說有啥問題,05年買了人生第一輛車,菲亞特西耶那,至於原因嗎,那時的風雲也要過十萬,西耶那包牌價87800,2011年想換大點的SUV,買了新出的比亞迪S6,開了三年半,八萬公里,細節上肯定有進步空間,但從沒出現過讓人心煩的小毛病,直到出手,也只是換了四隻減震,開過早期S6的都知道,這車減震確實不抗用。2015年2月,等了兩個月後,在過年前提到了新出的H9,對中國產車的質量和售後都很是認可。不可否認,華人有一種"便宜"心理,同樣的問題出在進口的或者合資的,就是可接受的,出在中國產身上就是一種懷疑的不可接受的。主要還是心態吧。。。下一輛再換的話就換中國產的混動車。如果添置轎車就選吉利的博瑞。

  • 4 # 天天開心38357136

    由於歷史所以不買日系,由於薩德不買棒子系。不愛美系,德系現在也無愛,一樣的臉。bba的確沒錢!看來看去綜合中國產最合適,雖對比合資有點差距,但價效比在那。這幾年中國產的進步有目共睹,完全可以滿足我的需求了!

  • 5 # 二師兄玩車

    支援歸支援,選擇面前依然被拋棄!說說華人為何不買自主車?

    現今的國內車市門檻極低,如果你口袋有10萬塊的購車預算,那琳琅滿目的合資車、自主車輕鬆閃花你的眼睛。作為成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時代的青年人,提到中國產車,二師兄周圍的朋友們都是充滿著激動與自豪,將慷慨激昂支援中國產掛心間。但低頭想想自主車型可能會存在的質量問題,默默開回的八成是一輛合資品牌車。二師兄不禁要問諸位,您身邊是否也有同樣的情景?

    平心而論,中國產車與合資車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十年前如果我們大談特談中國產車與合資車的差距,還可以一本正經的扮成個專業人士,因為那時不論是轎車還是城市SUV,放眼望去都是進口和合資品牌的天下。但是現在如果你還講中國產車的弱小,那不說你OUT啦,起碼是非常片面的。走進車市,特別是SUV市場,自主品牌發展之迅猛,單純的從銷量看也是讓人豎起大拇指稱讚的。典型的如長城哈弗H6,截至今年6月已經連續51個月蟬聯SUV銷量排行榜冠軍,月均銷量穩定在3.5萬輛以上。

    中國產車和合資車孰優孰劣,這個問題如今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如果非要說兩者的差距,只能說在各個級別和價格區間裡,中國產車與合資車各有優勢。如10萬以下中國產車的配置和操控性比同價位合資車要高一大截;18萬元以上區間就是合資車的天下,中國產車目前在這個價位很難與合資車抗衡。而10-18萬元之間,中國產車和合資車的差距非常小,自然成為兩者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了。

    支援中國產卻買合資,內心究竟什麼想法?

    對於許多工作剛起步的年輕消費者,儘管手裡積蓄不多但又確實需要一輛合適的代步車,在預算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很多人在強烈表達一顆支援中國產品牌的愛國心之後,依然從4S店駕著合資車回來了。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思來想去,其實他們的內心想法也是現在大多數華人的縮影。無外乎以下三點:

    首先,傳統印象根深蒂固。如果在街頭對中國產車的印象做個現場調查,估計還有不少人會說廉價、設計感差、品控不行,大問題沒有小問題不斷、售後服務跟不上等等。可以說,華人對中國產車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十年前的狀態,奇瑞QQ、吉利金剛、比亞迪F0,僅僅是個車而已,但凡手頭寬裕點,是不會考慮這些質量不保險的廉價車的。再者說,華人攢錢是不容易,願意因為一顆愛國心而把血汗錢押在讓人心裡不踏實的中國產車上的人就更寥寥無幾了。

    其次,主觀上不恰當的對比有失偏頗。大部分的人並不是汽車專家,對廣大華人來說,買車就喜歡拿外形相似的車做比較,比如吉利EMGRAND EC7和豐田COROLLA、本田CIVIC對比。既然是對比,就要有相同的比較基礎,這對中國產車來書並不公平。以吉利EMGRAND EC7為例,網報價格區間是6.98-10.08萬元,這個區間我們拿買菜神車本田FIT來做比較,那優劣顯而易見,顏值、內飾、發動機效率甚至是降噪處理,EMGRAND EC7甩FIT不知道幾條街!

    第三,依然是面子心理在作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好像在華人心裡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了。1886年德華人朱卡爾·木茨和戈特利布·戴姆樂就擁有了世界上第一輛車的專利權,而國內車企業發展壯大才不過近十幾年的時間。十幾年怎麼和別人上百年的積累相比?什麼吉利、長城、長安,怎麼能與賓士、寶馬、奧迪甚至大眾同日而語嗎?就是這樣的愛面子心理,華人寧可購買乞丐版的合資車也不願買同檔次高配置的中國產車,換句話說,買個移動的車標,面子有了心裡更踏實。

    勇於面對,自主品牌應該往何處去?

    雖然自主品牌發展只有短短的十幾年時間,但起步卻並不像國外那樣從零開始,畢竟萌發於世界汽車產業的成熟期,可借鑑的積累太多。

    就現在的發展來看,中國產車有三個優勢:使用空間大:用同樣的銀子買到中國產車絕對比合資車至少高一個檔次;配置前衛豐富:中國產車同樣用一些接地氣的土豪配置作為賣點,而同檔次的合資車,基本都是乞丐級別,甚至做工都不如中國產車精細;保養費用低:這才是中國產的特質,自己生產的產品心裡有底,配件通用性強,更換零部件輕而易舉而且物美價廉,這是合資品牌無法比擬的。如同蘋果手機,你敢摔壞螢幕去蘋果店裡換麼?換個新屏可以買箇中國產中檔新機了。

    當然,現實是自主品牌依然不那麼受待見,必然有其客觀原因,這也是國內車商應該努力改進的方向。首先是動力總成還比較弱,目前可以自主研發的車企並不多見,短期內也難以實現完全的自主開發;其次是小型車市場發展水平不高,中國地大人多,小型緊湊車實際上很有潛力,但合資車進入早,自主車起步晚就更難分得一杯羹了。

    二師兄總結:客觀來說,中國產車品牌在外觀設計、整車質量、生產平臺、供應商體系構建、甚至廣告宣傳方面都有很長的路要走,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雖然短期內我們無法全面超越合資品牌,但要看到國內車企的不懈努力。透過在與合資品牌的競爭中不斷進步,相信中國產品牌會贏得世界的矚目和認可。作為愛國的消費者,我們也要對中國產品牌充滿自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熬夜倆點學習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