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58建築網
-
2 # 四少公子
是做大包工頭的施工最難哦!上要面對各級各單位人員檢查和口才對話,下要對民工講解,兩頭受氣!有權利但沒作用。
-
3 # 80後技術員
改變還是蠻多的:
酒量提高了
面板曬黑了
作息打亂了
身體搞垮了
性格磨沒了
手頭寬裕了
社交減少了
家庭忽略了
老婆疏遠了
早不想幹了
先簡單說說自己的經歷吧,畢業於西南地區某號稱準985實際211且以土木工程牛逼自居的院校,先後在設計單位和某大型開發公司就職,對建築這個行業還算是有一點點自己淺薄的認知,說起為什麼這麼毅然決然不做建築行業,其實很簡單,我不想變成這個行業裡那些“優秀”的人,沒錯就是這麼傲嬌。
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正是處於建築行業的黃金期,有幸藉著這股東風,沒有資歷沒有背景的自己居然找到了一份設計院的工作,哈哈,還沒有畢業的你們肯定有不少的同學想設計院對學歷要求高,先讀研再進設計院吧,那我可以很武斷的猜測,你肯定沒有自己找過工作,也沒有好好想過讀研和從事設計工作對於自己的職業定位的影響,更可笑的是時至今日,還有一些學校的同學還認為設計院都是國營單位,若不建立起資訊的獲取渠道和主動分析的能力,若不建立起資訊的獲取渠道和主動分析的能力,若不建立起資訊的獲取渠道和主動分析的能力(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未來會讓你在職業生涯上付出血的代價!
設計院的工作有幾個點是我特別不能接受的,今天先來聊一聊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一、薪酬
我所瞭解的大多設計院(尤其小院)的薪資構成採用平時工資加+年終獎的形式,而且比例大概都在1:1.5左右,說詞多是以工作量作為收入衡量標準,這種薪酬標準看似合理,但仔細琢磨會發現巨坑無比。行情非常好的時候,設計人才緊缺,設計院會履行這種薪酬結構以留住想要留住的人才,記住是行情好的時候且留想留的人,即使行情好的時候設計行業的流動性也大的可怕,一般企業會透過壓榨一段時間年終獎(多為一季度或半年,甚者一年的年終獎),隨著設計人員的習慣,這種薪酬體系也慢慢被整個行業所接受;那麼精彩的來了,去年開始,建築市場行情一落千丈,近乎0風險的違約成本讓設計院在這種行情下輕鬆的選擇停發年終獎的方式轉嫁市場風險,如果按平時工資:年終獎=1:1.5計算,企業此舉將節約60%的勞動成本,加之設計行業的主要成本來自人力成本,可以想象在市場環境如此惡劣的現在,這是多麼龐大的一筆“進賬”誘惑。關鍵的問題就在於企業的經營風險因為這種薪酬體系的設計絕大多數的轉嫁到了設計人員頭上。好吧,這個玩法我無法接受,也沒有能力改變行業的現狀,作為個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大哥們你們慢慢玩吧,小弟真心玩不起。。。
二、行業前景
之前看了一個官方報道,說中國現今已有的房屋建築面積可以容納約40億人居住,資料的準確性暫且不談,相信不管在不在建築行業工作,過去10年家鄉的變化都是有目共睹的。以四川為例,很多地級市和縣城的房屋保有量遠遠超過了需求,老家的模樣已經翻天覆地,這部分庫存需要多長時間去消化可能誰都說不清楚,關鍵在於房屋是使用週期非常長的產品,動則幾十上百年,而作為土木工程建築行業從業的我們,唯有新建房屋才能產生收益,試問房子這麼多,怎麼可能以以往黃金時期的速度去持續開發。與此同時,高校每年的應屆畢業生不降反增,加之土木工程這種經驗性極強的專業耗的僅僅是時間,毫無創造力可言,我們怎麼保持比這批暫時不計報酬的應屆畢業生有更高的價效比,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轉行是必然的趨勢。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國企的失業潮麼,任你再厲害,都無法阻止或改變趨勢的發生,再看看歐美髮達國家,土木工程的從業人員非常有限,去到這些國家的留學生大都來自發展中國家,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可能看看別人走過的路,我們能有所思考和借鑑。方向錯了,進步就是退步。
三、工作環境
本人只待過建設單位和設計院,沒有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的工作經驗,在這裡只有跟大家分享下我對這兩種性質單位的一些看法,希望我沒有說到的施工和監理等等單位有朋友補充。 設計院:離開設計院的理由就是在這裡一眼就看得到頭。設計院的組織架構很單一,最下層是畫圖的,只需要按時完成自己的工作,純技術工種;中間層是專業負責人,主要還是以技術作為背景支撐,控制整個專案的時間節點和技術措施,同時對外處理技術問題;最上層是總工(一般都是公司的合夥人,但大多數合夥人以建築專業出身居多,結構很少),負責稽核整個專案的技術措施,主要是要蓋自己的章,有安全風險,當然總工的工作重心更多的是協調和安排,真正涉及到技術層面的已經不多了。so,設計院這條晉升路徑最大的障礙就是技術,畢竟設計院是以技術能力作為立足之本的地方,但有一點很尷尬,作為結構專業,永遠都是為建築服務的專業,長期的工作會讓人形成一種“妥協的慣性思維”,這一點是非常之可怕的,相信在設計院工作過的人都清楚,結構專業是最好說話的,這種思維會反應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沒有6點準時下班,沒有周末,沒有年終獎準時發放。。。等等等等都可以接受。說一點我自己的感觸,在做結構的那段時間,我幾乎失去了自己所有的愛好——大學每天必打的網球,每週必去的KTV,每月必看的四本書,由於瘋狂的加班,幾乎沒有時間和家人朋友相處,最最最可怕的是,時至今日回憶起那段往昔,我竟然記憶是空白的,唯一的印象就是cad黑黑的介面,每每想到這裡我都想狠狠的抽自己兩耳光,我竟然是這麼對待自己的人生的!!!
房地產開發商:房地產開發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需要整合到方方面面的資源,公司的做事風格和管理理念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因此不同性質的開發商有著完全不一樣的組織架構。先插播一段小廣告,在設計院流行有著非常美好的傳說,當你在設計工作做個5年到8年以後,技術比較成熟了,再跳槽到甲方會有比較好發展,就個人而言我是不認同的,甲方作為銜接各種社會資源的立交橋,對於各個部門的人才要求更多的是溝通協調能力和多年從業後的社會背景資源;而設計人員的優勢在技術層面,甚至在有些時候甲方的設計師過多的關注技術細節反而會成為團隊目標的絆腳石,如拖延工期,so,一般在設計院表達類似觀點的人大多沒有甲方的從業經歷,大家要有對資訊的分辨能力。
先從大的方面來分開發商很重要的幾個部門分別是市場部(企業利潤的源泉)、投資部門(各種投融資渠道,包括拿地哦)、工程部(現場陣地,成本的主要發生地,有的公司管理體制下設計師也在這個部門,so,對於現場不懂的設計師在這種體制下是很難往上爬的)、人事部門。作為甲方的設計師,大概可以把專案分成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由於現在的住宅戶型都是比較標準的款式,除非地標的商業專案,一般都是流程化的設計過程,這個過程甲方的設計師還可以提一定的看法和要求,也唯有在這個階段自己的設計經驗和知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運用;施工階段的主要工作則轉為銜接現場和設計院,開會、彙報,開會、彙報,開會、彙報。。。一般企業都會有自己做事的標準流程,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許可權和職責,切不可越界。由於甲方的工作性質決定了這裡是人際關係的交易場,所以很多設計人員很不適應放下自己的技術去做關係的圍護,也可能是這個原因,很少有設計背景的人能進入甲方的高層管理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