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13
回覆列表
  • 1 # 走讀歷史

    白起被譽為戰國時代唯一戰無不勝的名將,一生大小七十餘戰,殲敵百萬餘,威名播於六國。其人勇狠,又長於謀略,自是罕見的軍事奇才。長平之戰,秦軍將統帥秘密換為白起時,為避免趙軍懾於白起威名不敢出戰,甚至通令全軍將士:洩露白起為將者,斬。可以說,秦趙之間這場大戰,以白起為將是一大轉折,而經此一戰趙國大衰,也為未來秦國統一打下了基礎。

    但是白起一生之惡名也繫於長平。長平一役,白起殺降,雖然未必是坑殺降卒四十萬,但為數必不少。司馬遷在《史記》中有三處提及白起殺降。《白起王翦列傳》中的原話是“(白起)乃挾詐而盡坑殺之”,並說“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世家》的說法是“卒四十餘萬皆坑之”;《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則說“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殺降者白起遭到眾口一詞的譴責和詛咒。中國的歷代文人幾乎都痛罵白起——只因傳說白起腦袋小而尖,文學家王世貞就直截了當地罵其為“銳頭小子”。

    白起後來開罪於秦王,招致賜死的命運,白起臨終時長嘆:“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柏楊說,白起之死,並非殺降的報應,“因為殺降的報應要嚴重得多,國家、社會,甚至全華人民的道德品質,都要為殺降付出代價。歷史上從沒有一個准許殺降的政府付得起這種代價。”

    長平之戰後四十年,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秦王嬴政稱始皇帝。但正如論者所說,秦這個帶著先天脆弱登上歷史舞臺的帝國,幾乎從誕生之日就陷入了天下反叛的怒潮之中。此後不足二十年,它果然煙消雲散了。

  • 2 # 雲上詩文

    中國兩千多年文明史中,唯一當得起“戰神”稱號的人,一個真正為戰而生的人。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在戰國時代那樣幾乎每月一戰的情況下,白起的35年軍戎生涯經歷大小百戰,未嘗一敗,不要說是中國歷史,世界歷史上也難找到了。白起的人物性格特點,不是很瞭解,歷史上記載也不多,不過可以看得出他並不是有很高政治追求的人,以他的戰功,在秦國最後也只封了個君,除了軍中職務,在朝堂上並沒有執掌大權;所以這更印證了他為戰而生的天性。白起的作戰特點:1、首選殲滅戰。迅速有效的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是首要目的,其次才是攻城掠地。2、行軍風格迅猛剛烈。戰鬥中從不遲疑,對瞬間即逝的戰機絕不放過;戰鬥結束後,按孫子兵法說“窮寇勿追”,但是白起在獲勝後從來都是窮追猛打,務求趕盡殺絕,令人膽寒。3、料敵機先,算無遺漏。不管是敵我雙方,還是有可能介入的第三方甚至第四方,不管是大局還是細節,都在戰前全盤掌握,並在戰鬥進行中隨時局的變化及時調整作戰方案(鮮明的對比人物就是靠拼爹獲得將權的趙括,只知道看兵書打仗)。4、自成一家(或者說自學成才),魏國吳起、龐涓,齊國孫臏,燕國樂毅這些名將都是先拜名師,學成後才出山的,而以白起為首的戰國四名將(還有王翦、廉頗、李牧),都不是科班出生,他們的作戰經驗、方法、理論都是自己從行伍間摸索出來的,所以其戰法獨具一格。5、處理軍務果斷、決絕,這同時也是他的缺點了,實在太決絕了,造的殺孽實在是太重了。整個戰國時期,戰爭死亡人數有200多萬,而敗於白起,死於白起一人之手的就達到100萬,這是何等樣恐怖的數字!“人屠”的稱謂送給他真是當仁不讓,民間相傳到了唐朝,農夫家一頭牛被雷劈死了,死後牛腹出現二字“白起”,意思是其殺孽太重,轉世無數次,近千年以後做了畜生還要遭雷劈。大家都知道最後秦滅六國,六有其五是王氏父子拿下的,而事實上在更早些時候,秦國獲得統一六國之勢的階段的關鍵戰役,全是白起打的。1、戰國早期除秦以外最強大的楚國,鼎盛時期可稱於秦勢均力敵,正是由白起一戰攻入郢都,逼楚國遷都,從此失去了與秦較勁的實力。2、秦國東進第一步: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沉重打擊了中原國家的信心和戰鬥力。3、秦國東進第二步:長平之戰滅趙45萬。當時戰國各國總人口不超過兩千萬,長平一戰,秦趙雙方動用的兵力超過百萬,都是傾全國之力,這也是一場決定了戰國後期走向的戰役,如果趙勝了,最後一統天下的說不定就是趙國了。秦君把最大的賭注放在了白起手中,而他也不負所托,完美的出演了自己的男一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頻無線路由器怎麼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