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onster海怪
-
2 # 遊培泉
循序漸進增加跑量,提高身體素質尤其是胃的能力,簡單的辦法就是背靠背跑全馬或者分三天跑完100km,路跑的技術和耐力是越野跑的基礎。個人不認為越野跑一定要進山訓練,平時在健身房加強核心和下肢力量,有空約朋友去山裡轉,安排足夠的比賽以賽代練,是比較簡單易行的策略。
百公里越野方法如上,其他距離以此類推。最重要的方法也是秘訣就是保持熱愛,保持健康,有空就去跑跑,哈哈。
-
3 # 耐力運動
先了解超長耐力越野跑這項運動
超長耐力越野跑,國內大部分的距離是100KM,路線一般都是山路,資料上看起來比較嚇人,容易讓人信心不足,感覺無論如何訓練總感覺不夠,正確瞭解這項運動,有助於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
以國內當前100公里的標杆HK 100 - ULTRA來看,100公里,4500米的累計爬升,關門時間32小時。折算到每小時行進3.2公里,爬升140米,速度與普通徒步的速度相當,跟跑其實沒有多大關係。實際比賽時也是如此,在剛剛舉辦的杭州100公里比賽中(7300米累計爬升,國內當前難度最高),認識的一位玩戶外的朋友用全程暴走的方式28小時完賽。
所以如果目標是完成一次超長距離越野跑,並不要求馬拉松成績有多好,需要鍛鍊的能力大抵有這麼幾種:肌肉力量、機體供能、持續補給。
1、肌肉力量
越野跑有大量的山路爬升,一定的肌肉力量可以保證上山時維持一定的速度,不至於機體能量有大量的消耗。
肌肉力量中,大腿的肌肉最為重要,可以使用靠牆靜蹲、深蹲、高抬腿、爬樓、登山等方式訓練。
上肢力量在使用登山杖或者雙手扶腿方式輔助爬升時有一定幫助,啞鈴、俯臥撐等一些簡單的家用器械就可以達到訓練效果。
核心力量可以有效的應對複雜路況中身體重心頻繁調整的問題,可以讓你跑的更順暢,練習方式很多,不再贅述。
2、機體供能
有氧運動中身體使用糖原和脂肪功能,持續時間越長,脂肪功能比例越高。
正常情況下,糖原在運動3小時就會消耗殆盡,機體主要依靠脂肪功能。
1克脂肪在人體內完全氧化能釋放37 kJ的能量,約9卡路里,一個75公斤,體脂15%的男士,脂肪含量11.25公斤=11250克=101250卡理想狀態下(不考慮基礎代謝、脂肪轉化效率、機體對脂肪的最低要求),按照每小時500卡的熱量消耗估計,可以支援有氧運動200個小時。
所以,每個人身體都是一個能量寶庫,足夠支援一場超長距離耐力跑的能量消耗。
之所以出現跑時渾身沒勁,跑完還是一身肥肉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機體沒有學會如何的從脂肪中獲取能量。
練習的方式別無他法,就是足夠的練習時間,注重練習持續的時間而不是速度,英文稱作LSD(long slow distance)。
練習選擇在血糖指數比較低的時間會有更好的效果,比如空腹晨練。需要注意的是,空腹練習開始時會比較不適,隨著時間的延長會大大緩解。
北京跑圈有名的鐵翼橫空,每天的訓練就是晨起路跑25公里,沒有花哨的訓練方式,但是越野跑的成績非常好。
可以用月跑量這個指標來簡單衡量訓練強度,以個人經驗而言,第一次完成門頭溝100時月跑量大約240公里,第一次完成hk100時月跑量大約300公里,當然,在身體和時間可以承受的範圍內,越多越好。
超馬明星關家良一在書中提到,如果每月可以輕鬆完成600公里,那麼馬拉松就能進3小時,他平時利用上、下班的碎片化時間訓練,訓練的同時也不影響家庭生活,我最近正在學習。
3、持續補給
越野跑比賽往往要持續超過24小時的時間,人體內的各項營養元素均被大量消耗,需要透過飲食補充。
比賽時我們無法像一日三餐一樣做到膳食平衡,只能選擇必須補充的營養,包括維持運動能力的碳水化合物以及維持電解質平衡的電解質。
人體的機能決定,讓血糖水平低於一定水平就會產生低血糖的症狀,虛汗;腦暈;心跳加快;眼冒金花;顫抖;飢餓感;無力…………
這種情況下走路都成問題,更別提跑步、爬山了,所以比賽時維持血糖水平至關重要。
想達到這個目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補給品,讓血糖水平維持一定的水平。
碳水化合物普遍存在於各種食品中,營養學上用GI指數來衡量血糖的升高速度,指數越高,血糖升高的速度越快。可以根據身體狀況靈活選擇。
2)電解質,影響最大的是鈉和鉀,他們隨汗排出體外後,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會導致低鈉血癥、或低鉀血癥,誘發抽筋、嘔吐等症狀。
含有鈉和鉀的食物也比較多,一般鹹味的食物裡儲量都比較高。
看起來只需要饅頭和鹹菜就可以完成比賽了,哦,忘了最關鍵的點,長時間運動會讓人的胃口變得很差,平時可口的食物會突然變得難以下嚥。
不能進食導致血糖水平持續降低,誘發嘔吐,嚴重時喝水都喝不下,機體缺少能量供給,導致無以為繼。
想找到自己糟糕胃口下合適的食物,最好的辦法還是實踐,推薦賽前進行一次或者多次的長時間訓練,時間4-8小時,保證1-2頓飲食在運動中解決。完全使用比賽時計劃的補給品,如果不合適及時調整。
有的時候,一個能量膠口味、一種麵包品牌的選擇都有可能影響比賽時的狀態。
準備超長距離越野跑,還有問題需要考慮:裝備的選擇?如何根據比賽安排指定補給計劃?透過什麼樣的恢復手段可以保持自己的月跑量達到300公里?夜跑時的注意事項?受傷處理?比賽時配速的選擇?惡劣天氣?等等,受篇幅限制,如有機會再單獨答覆。
總之,長距離越野跑就是一項門檻低,考驗多種技巧,更加註重持續性的比賽,重要的是與賽前充分計劃以及比賽時與身體的充分對話,除了可以享受山間的美景,完賽時獲得的成就感也絕非馬拉松能比,希望更多朋友加入進來。
回覆列表
人和人體質和基礎不同,想要完成同一目標可能需要的練習也會很大不同。首先說說基礎體能的鍛鍊,主要是三個方面,平路奔跑,上山和下山。平路奔跑的能力就是逐漸增加跑量,跑的原則以不喘能聊天就可以。同時輔以一些自重的訓練動作,比如原地箭步蹲等。如果日常有健身房舉鐵深蹲的習慣更好。至於跑姿我覺得並不那麼重要,你的肌肉量和多年的習慣其實就決定了你的跑姿,如果強行改姿勢可能會導致自己受傷。爬升這方面有條件的話經常進山實地訓練最好,如果沒有條件爬爬臺階甚至箭步蹲也可以替代,只是相對枯燥一些。下坡並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我覺得唯有多去爬山多去練習,當然基礎的腿部肌肉一定要多鍛鍊。舉個例子可以看看圖中下坡時腿部的肌肉線條,這是保障流暢和長距離下坡的重要條件。
但是想成為一個合格的ultra runner我覺得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方面,甚至大過於體能,那就是戶外的經驗和心理素質。為什麼這麼說呢,拿剛剛結束的2017寧海100舉例子,比賽遭遇下雨,在這種情況下還能保證完賽這個目標,在我看來經驗起了很大作用,報名的人大部分都有完成馬拉松的實力,奔跑能力不在話下,基礎體能也都過關,但是如何在這種情況下保證舒適並且完賽就憑的是個人經驗,如何在泥濘中行走甚至跑起來,如何保證核心溫度以及如何在大霧中判斷路線,這些都是靠經驗,而如何獲得這些經驗就需要多去戶外體驗,並且多去不同型別的地方體驗,這種體驗區別於日常的體能訓練,而是學會如何與大自然相處。當你能夠在地圖上找到條有意思的山徑,能獨自憑藉自己的體力完成一次自補給自導航的穿越,那麼你獲得的經驗以及額外的體能鍛鍊效果都非常的好,並且樂趣也遠遠大於苦逼的訓練,讓自己在享受的過程中成為一個合格的ultra runner時,你會發現練習超長越野跑只是一個額外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