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一輛無人駕駛車被設定為傾向於殺死本車乘客,你還願意坐這輛車嗎? 前段時間,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的團隊開發了一個名為“道德錶盤”的裝置,可以讓無人車的車主選擇自己的汽車道德設定:你可以設定為犧牲自己保全他人,也可以設定為自己的生命優先。 無人車如何應對道德困境,這是無人駕駛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當人類駕駛汽車時,本能就是對我們對危險的反應。當致命的事故發生時,通常不會有什麼責任糾紛。
9
回覆列表
  • 1 # 南七道

    不知道大家在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有沒有想起著名的“電車難題”?

    電車難題的大概內容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桿,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個瘋子在那另一條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應該拉拉桿嗎?拉桿的話,有一個人會死;不拉桿的話,五個人會死。

    隨著無人駕駛汽車的不斷髮展,“電車難題”將在現實生活中上演。無人駕駛汽車系統的開發者,就是決定是否要拉桿的人。是優先保護車主還是優先保護路人?說白了系統的選擇都是提前人為設定好的。所以說要做出選擇的不是演算法,而是人,無人駕駛汽車系統背後的程式設計人員需要為無人駕駛的各種問題承擔責任。

    今年8月底,德國公佈了世界上第一部自動駕駛道德準則,這部準則的核心原則是:生命應該始終優先於財產或動物。也就是說,當事故無法避免時,無人駕駛汽車就要選擇撞向建築等障礙物。此外,無人駕駛汽車的系統應該記錄每一次出行,以便出現事故後判斷到底是車主的錯還是系統的錯。

    德國的準則實際上也沒有解決任何問題,畢竟系統本身沒有自己的思想,只能聽令於程式設計人員。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系統開發者透過收集大量的資料和演算法比對,給出最優方案。

    我認為,目前的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已經很到位了。但遲遲沒有普及,很大原因就是道德選擇的問題沒有解決,因此,真正讓無人駕駛汽車走進日常,還是長路漫漫啊。

  • 2 # MLTech

    將自動駕駛汽車設定成優先保護路人的模式,還是會面臨一些道德難題,比如:車子的剎車壞掉,是要撞向一個人的一邊,還是一堆人的一邊;撞向重要人物的一邊,還是平凡人的一邊。

    如何選擇牽扯到對生命的看法,對利益權衡的看法,對社會理念的看法。如果自動駕駛有著人類一樣的思維,其就要面對人類所遇到的各種艱難選擇。

    現在的自動駕駛還沒有到人類的水平,將一些責任歸咎到汽車的使用者是一個不錯的思路,“道德錶盤”是一個試探方式,試探有助於自動駕駛的推廣,同時也有助於人工智慧一些問題的解決。

    自動駕駛實現需要解決三個層面的問題:1、給自動駕駛設定目標,2、自動駕駛要在大量的行駛過程中學習,3、要不斷的自我升級,將目標最最佳化。其中設定的目標非常關鍵,回想我們開車和坐車,目標是最快速的到達目的地,在這個過程中要保證舒適安全,不撞到路人,也不要被撞到。

    假設自動駕駛的目的是這樣的話,並且經過學習和最佳化,駕駛水平超過了最優秀的駕駛員,成為一名老司機,這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可以減少交通事故,保護汽車使用者和路人。如果自動駕駛還沒有成為老司機,首先應該把自動駕駛變成老司機,然後再進一步討論道德的問題。

    讓自動駕駛成為老司機的過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自動駕駛具有自己的意識的過程,如果沒有意識,自動駕駛就不能叫做自動駕駛。不過隨著意識的產生,也會形成和道德類似的一些規範。那麼這個規範和我們所處環境的規範是否相同就是一個值得去關注的問題。

    如果自動駕駛的意識和我們差不多,那麼自動駕駛就要在類似我們所處的環境中學習,就像我們從小孩子變成社會中的人一樣。這種情況很好,不過會引出一個嚴肅的話題。人、具有人類思維的機器人、具有人類思維的生物機器人、具備機器身體的人,這些人應該如何去區分。如果把意識的重要性放在首位,那麼很有可能被車撞了,也只不過是身體的損害,意識還活著,就像玩遊戲一樣。

    如果自動駕駛的意識和我們的不一樣,他們的意識是透過汽車上的各種感測器發展而來,抑或是透過資料而來。那麼這種情況就不好預測,如果自動駕駛背後的智慧超過了人類,也未必能夠搞清楚這些自動駕駛是如何思考的。可能未來會出現這樣的情景,我們以為自動駕駛是在為我們服務,而自動駕駛未必這樣思考,他們只不過是在開車玩耍,捎帶著拉個客而已。

  • 3 # 音樂人趙建宇

    我覺得不應該說優先保護誰 應該看是誰的責任大一些 如果要是路人闖紅燈,違章 那麼就不應該保護路人了吧 如果要是說無人駕駛想要佔領主導 那我我覺得 不論是有人駕駛車輛的司機 還有路人 都應該提高自己本身的素質 這是前提

  • 4 # 楊劍勇

    在無人駕駛汽車遭遇車禍,如何選擇都面臨錯誤,不僅涉及到法律層面,更核心在於倫理。

    但大面積無人駕駛汽車上路還很遙遠,首先技術和高速網路通訊,至少要等到5G商用後才能有機會看到無人駕駛汽車開在都市的道路上;再次感測器技術的高成本,同樣制約無人駕駛汽車的普及;再次還面臨法律和倫理等方面的制約,本期話題:如果無人駕駛汽車將要撞上路人,人工智慧如何處理,這是法律和倫理層面的話題,是優先保護乘客還是路人?

    紅旗法案

    如何解決發了和倫理爭議,首先我們來看看汽車發展初期,覺得汽車開在馬路上是極其危險,以及保護馬車工人的利益,在哪個時期,馬車車伕相當於現在的白領職業,由於汽車的發明,將導致大量的“車伕”失業,就出臺了一個《機動車法案》,後來該法案被嘲笑為《紅旗法案》。

    《紅旗法案》規定每一輛在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必須由3個人駕駛,其中一個必須在車前面50米以外做引導,還要用紅旗不斷搖動為機動車開道,並且速度不能超過每小時4英里(每小時6.4公里)。

    這一法案的出臺,使得英國失去了後來的汽車工業發展,結果開放的德國等國家在汽車工業實現了超越。如今,無人駕駛汽車發展初期,類似汽車工業發展初期,各國應該看清未來發展趨勢,無人駕駛勢不可擋,從法律層面支援無人駕駛汽車發展。

    美國作為在發展無人駕駛比較開放的態度國家之一,不管是美國本土企業,甚至是國外企業都選擇在美國測試無人駕駛汽車,可以看出,美國發展無人駕駛汽車領先全球其他國家。

    電車難題

    這是倫理話題,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人綁在一條電車軌道上,另外一條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當一輛失控的電車行駛過來,將要碾壓綁在電車軌道上的人的時候,而電車軌道操作人則面臨選擇難題。

    如果無人駕駛汽車同樣要面對撞上路人情況下,人工智慧系統該優先保護車主,還是優先保護路人?《電車難題》同樣適用,這個人工智慧演算法如何設定備受關注。

    當前,發展無人駕駛不可避免受到《紅旗法案》和《電車難題》影響,且長期存在爭議,但依然無法阻擋汽車工業發展,而無人駕駛發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在爭議中前進,在極其惡劣的交通環境下,就算不是無人駕駛汽車,也會面臨撞人還是打方向盤撞大樹的選擇。

    然而,科技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各行各業,自動駕駛汽車已成為汽車發展方向,驅動傳統車商和科技企業聚焦該領域,儘管無人駕駛汽車還有很長的時間才能上路,並推進無人駕駛汽車逐漸從科幻走進現實。

  • 5 # 萍蹤浪影B

    也許你們會噴,汽車不是飛機可以有專航路線,只要基站不出錯,人為不故意就不會出現撞擊,但是汽車,道路擁窄,也許智慧識別比人強很多倍,但是機械超作還是也人為本,首先你不撞人你控制不住人來撞你,智慧能閃電識別嗎?????還有就是智慧設定,犧牲自己和撞擊他人,這問題太喪失倫理,不尊重生命,正常事故中車主都是本能的處理緊急事故,而這個模式挑戰道德底限。。。。很排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應對行業數字化,中小企業應該如何實現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