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通娛天下
-
2 # 娛你們在一起
首先從影片名字來說,以為是鋼琴這個東西,看到中間不到一半突然明白了好像是一群人在建造鋼琴,鋼 這個字在影片中非常突出,電影的背景設立在遼寧,曾經中國的老工業區,東北鋼鐵資源豐富,給影片蒙上了一個非常濃厚的工業色彩。
故事的一切都源於父親單純的夢想,希望在女兒身上實現一個成才夢。一架鋼琴,成為了實現夢想和留住女兒的唯一辦法。在嘗試了去學校蹭鋼琴、用木板畫鋼琴、偷鋼琴都不行後,這個沒有什麼文化的工人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自己做一架鋼琴。於是影片圍繞這一主要情節展開。看到影片結尾那架特別的鋼的琴(琴 made of 鋼),我無法不為之震顫,因為這架用鋼鐵澆築外架,用手工油漆的木材做琴鍵,手工組裝、調音,琴聲共鳴詭異的三角鋼琴,便是父親對女兒的全部的愛。是什麼樣的感情讓一個學識淺薄的父親為了讓女兒留在身邊不被前妻帶走,借俄文文獻,求一票人幫忙,放下工作,放下生活,專心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實現的任務。影片沒有一句話來表達父親對女兒的感情,如果除去那句女兒跟他說媽媽買了好多東西時候的氣話。但是每一個琴鍵、每一個琴釘、每一次打磨,都傾注著愛。大功告成之後,女兒問父親想聽什麼,父親說:越簡單越好。是啊,父親不怎麼懂音樂,他想的只是和女兒簡簡單單的生活在一起。簡單,就是父親生命的全部,也是父愛的全部。簡單的愛,也許粗暴,也許偏執,卻仍舊是那麼美麗。聽到女兒最後彈奏的音樂,造琴經歷的所有困難和波折,所有的節外生枝,都被那一刻的寧靜打敗。
-
3 # 愛冒險的夢VIP
父愛,和上一輩工人階級無窮的智慧、勇氣與節操。《鋼的琴》是近10年來說「工人階級」最好的影片惟二之一,另一部是《鐵西區》
-
4 # 週週
與其說《鋼的琴》是一個講述“造琴”的小人物勵志故事,倒不如說它是對於中國一個特定時代結束的告別和懷念。
曾是時代先鋒的工人階級的他們,如今成為了洪流中的落水者,被逼到時代的角落裡,只能像螻蟻一樣聚集在山頂,無能為力地,眼睜睜望著兩個煙囪消失在定向爆破的巨響中。
因為他們知道,在金錢與資本的下,他們的努力無濟於事,無論提出怎樣的改造方案,那兩根菸囪還是會被炸掉。
這樣一群固執的人,決定做一件事情就不顧一切,哪怕旁人看來荒謬無比。
對他們來說,造一架鋼琴不是為了別的,是為了心中不服輸的信念,是為了證明自己在這個時代還是有價值的。
雖然他們輝煌的時代終結了,但這群下崗工人,仍然選擇用一場盛大、壯麗的儀式感作結。
即使生活再慘淡,也要昂起頭,奏起西班牙舞曲,跳起紅裙鬥牛舞,拒絕用傷春悲秋的調子唱出來。
這一段舞蹈與鋼琴製造場景的交叉剪輯,將浪漫的理想主義渲染到了極致。
看到這裡或許可以明白,與其說《鋼的琴》是一個講述“造琴”的小人物勵志故事,倒不如說它是對於中國一個特定時代結束的告別和懷念。
透過一群卑微的底層工人階級的言行,你可以看到他們對於中國社會民生跌宕起伏永珍多端的淡定和泰然處之,看到他們對於中國政治經濟風雲變化狂飆突進的無奈和自我解構。
影片中沒有正面描寫這些,而是透過一個造鋼琴的故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展現出來,這正是《鋼的琴》所以閃亮的地方,它用一種黑色的幽默講述著並不幽默的中國故事。
有人說它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最後的的輓歌。”,也有人評價它是“戲謔的表達,感傷的核心”,還有人說它是“很玩味的一部電影,有情懷有致敬。
無論是對它或好或壞的評價,都改變不了這部電影所帶給人們,帶給的只屬於那個時代的烙印,這也正是這部電影的精華所在。
影片結尾,當一群人忐忑地注視著小元坐到鋼琴前,這個沉重的、擲地有聲的鐵器,演奏出動人的音樂,彷彿與往昔的理想作別。
廢棄工廠是他們謝幕的舞臺,而這架“鋼的琴”,就是謝幕的最好道具。
這樣一部帶著濃濃的蘇式背景樂的電影,搭上新奇的拍攝方式和演員精湛的表演,讓我們從電影感同身受東北工人先鋒的無奈與悲涼,以及一個逝去的光輝年代的感傷和懷念,這樣一部口碑式電影,就算過了很多年回看依然很有味道。”
回覆列表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下崗的工人叫陳桂林,他和妻子打算離婚。為了能把女兒留在身邊,陳桂林就炸急了原來工廠的一堆老夥計,打算手工打造一架鋼琴,送給女兒。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部帶有荒誕色彩的喜劇,同時也是一部反應現實的作品。
電影一上來,就是一對夫妻正在談離婚,給人以衝擊感。而且在整個空間上的構造也是非常的令人遐想。可以看到的是,在陳桂林這邊,後面的房子是破敗的,視覺上也是沒有任何的路可走;而妻子這一邊,房子是完好的,道路也是十分的暢通。這就很明顯,可以看出當時兩個人的處境,也為之後劇情的發展做了鋪墊。
再往後,就是這對夫妻關於對離婚進行了談話,孩子的事兒,一隻都沒有談明白。這就是劇情發展矛盾點,由此引出了整個故事的核心衝突,故事由此展開。
電影中的陳桂林,淑嫻、胖頭都是這樣的一群人,他們曾經是,也將永遠是工人階級。製作鋼琴和討生活一樣,即使遠遠的去看,也還是會讓人讓人感到絕望和痛苦。面對麻煩,其他人也有類似之處,胖頭面對安昌業、快手談工錢,季哥處理傷人事件,都可以算得上迎刃而解。這裡不僅包含了為人處世的智慧,也有生活中的無奈。在這場戰爭中,人們必須儘快學習和掌握要領,知道如何拿捏生活的要害,這樣的生活也就無法置你於死地了。讓人不得不沮喪的是,即便如此,也還是無法戰勝它,只能反覆的維持著平衡。
《鋼的琴》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但導演卻把它變成了一個歡樂到荒誕的故事。東北的文化和風俗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並且接受著。這裡,也能深刻的反映現實。幽默,也許是面對現實的一種方式。
作為一部受到好評的電影,《鋼的琴》在視覺上,運用了大量的舞臺化場景,各種各樣的畫面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貫穿整部影片的風格的蘇俄音樂,時而歡樂,時而憂傷,時而溫情,讓人不得不沉醉在其中。廢棄的大片廠房,蘇聯建築風格的電影院,超級瑪麗和紅白機等等,都讓電影顯得格外真實逼真。每一個從東北走出去求學、發展,卻最終沒有再回到東北的年輕人,都是女兒小元。每一個留不住自己年輕人的東北工業城市,都是父親陳桂林。一切合情合理,終究曲終人散,能做的,不過是幽默一點,浪漫一點。
從任何角度上說,我們為了自救,我們也想一想我們的孩子。用一部蘇聯電影的臺詞說:地球是一顆年輕的星球,人類是年輕的物種,人類這個物種有權利要求自己生存下去,但是以人類為名不是一種抹除差異、抹除衝突、抹除苦難的方式,但是必須以人類為名,所謂邊緣、弱勢、被剝奪的群體議題,才能夠被思考,並且被分享。 這樣的片子,像是一種陣痛,中國工業改革折射到普通大眾勞動者身上的陣痛。我們的社會理想,到底應該是什麼。生產不是為了榨取剩餘價值,而是工人瞭解自己的生產工具、瞭解勞動過程、瞭解自己的產品,從共同的勞動中獲得尊嚴。鋼的琴,在某種程度上,以藝術化的表現手法,賦予了工人群體前所未有的主體性和行動力。
其深層內涵與感悟,值得當今的我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