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鬱子城

    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精神病學家阿德勒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年2月7日—1937年5月28日)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

    他是第一個“背叛”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家。他曾經非常自卑,為自己缺乏體育運動能力自卑,為自己的樣貌自卑,為自己的學習成績自卑,為自己對死亡的恐懼自卑。在父親以及老師的鼓勵下,他克服了自卑,獲得了自信,這樣的人生體驗成了他進行心理研究的重要源泉,正是因為這樣的體驗,他才與強調生物本能的弗洛伊德分道揚鑣,轉而強調社會文化對人的心理的塑造作用。

    可以毫不諱言的說,我對弗洛伊德是持反對態度的,我絕對的“變態的”擁護阿德勒,反對純人本,主張迴歸社會色,社會的東西應該回歸社會才能最終解決;反對榮格的“假”精神分析,還有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我認為他們是一群“人類精神的實證主意者”。相反我是阿德勒和積極派德國心理學家洛斯拉特.佩塞施基安博士的“鐵粉”。弗洛伊德的錯誤在於他否定了客觀世界的存在,即社會環境和社會文化對精神心理的決定性的作用!為什麼弗洛伊德身後的幾百年,世界心理學停步不前?因為主流心理學拋棄了社會,停留在解剖和實證上虛度光陰?請問人的精神主觀思想,意識怎麼用手術刀解剖?它有幾斤幾兩,怎麼證明?當然不是說人的精神不能用數學,物理,化學表達,這也是本人正在研究的內容,並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建立起了人的精神人格的數學理論模型。製造一個擁有人類智慧和精神的數字系統和機器人已經值得期待了。

    我最大的受益就是來自於阿德勒的“精神分析”,偉大的積極心理理論,他們都主張社會文化對人心理的絕對作用,是心理學框架的實際奠基人。所以人心不是全主觀的,一半是客觀刺激,一半是主觀的應激反應,加上記憶和想象,形成了人類的智慧的廣度,深度,靈活度,準確度和速度……

  • 2 # Dimen

    大概意思是,你眼中的紅色跟別人眼中的紅色是不是相同的,這一點永遠無法去確認和證明,實際上意思就是你不可能取出你的想法跟另一個人的想法放在天平上作比對。

    我們根據命名規則去認識這個世界,但每個名字帶給我們每個個體不同程度的心理感受或者不同的心理印象,而且可能是截然相反的。

    所以有句話說,你看到的都是你想看到的,同一件發生的事情每個人在闡述的時候都會選取那些更容易引起自己關注的一面,如果不是身臨其境,你會覺得他們描述的不是同一件事情。

    而更有意思的是,即使兩個人的描述是相同的,那也可能只是因為語言的精度只能如此,實際上他們感受到的細微差別無法用語言去表述了。

    以上,大概就是如此吧。

  • 3 # Kant孟

    這句話是著名心理學家Alfred Adler 提出的很有意義的生命哲學命題。這裡的所謂“主觀”世界就是我們常說的“命運”。人們常說“命”是天定的,實際都是自己預設的,也就是“自己賦予其意義”的。有沒有道理呢?我認為至少一部分是對的,比如,你出生在一個什麼樣的家庭一定對你的未來發展有很大影響;又比如一個女孩子接受的遺傳基因中有很高的“顏值”,就很容易找到一個理想的郎君,她一輩子都不用拼搏奮鬥,應有盡有了;還有的人天生聰明,只要他不懶惰也會出人頭地。可能有的人不認這個帳,那你就試試,在同樣條件下你即使成功了,你一定比“命”好的人付出幾倍的代價。關鍵是人應不應該向命運挑戰?我說應該!不然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就不會成為傳世名作了。據說印度教就教導人信命,所以那裡的窮人自認為自己命裡就應該窮,所以有錢有勢的人就可以為所欲為了。而我們華人的哲學是積極向上的儒家哲學,過去批判孔子的天命觀,其實如果全面系統地領會孔子的思想反而會產生一種與命運抗爭的衝動。從哲學意義來說,世界雖然由我們自己賦予了諸多“主觀”的意義,但如果我們經常檢視自己的主觀世界,我們就像長上一雙翅膀飛向美好的客觀世界!(謝謝邀請!謝謝閱讀!)

  • 4 # 浩至然航天科技

    主觀的世界,只是熟悉見慣的物質世界觀之外的另一種生存狀態的定義和描述。

    組成生命組織分很多種,各自對應相同的空間。人的生命體不僅僅只體現肉體,非物質狀態的生命體還是分多重形式存在的。非物質生命體還可以不斷拓展新狀態,就是生靈的進化和發展。中國傳統的神仙文化就是對非物質生命體的一種描述。

    目前人類生命形態以肉體為核心,立足此點看到的世界確實是狹隘的相當主觀臆斷隨波逐流的:看見的就是真實存在,看不見的就視為是虛假迷信。很多低層次世界(鬼魂世界)和高層次世界(神仙世界),都無法窺探,不能予以研究。否則視為另類和可笑之類。每每聽到西方科學家研究非物質靈魂世界一點點捕風逐影的資訊媒體往往給予高度重視和報道。中國五千年的修行文化和其對生命現象研究的積累都一律視而不見。充其量當作神仙志之列的文化故事娛樂娛樂哦。

    由此可見,目前人類居住在自以為是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世界。多重客觀世界尚未開啟官方研究。可惜,可嘆!

  • 5 # 妙玉6

    要回答這個問題確實有點複雜。我只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夠表述的……嗯,完整和準確。這麼說吧,一個人的成長就是她自己世界觀的不斷重新整理。這一點我們各自從自己的成長經歷就能夠感受得到。在我們不同的成長階段,我們會對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觀感。所以說事物本身並不具有什麼意義,而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各自賦予他們的。同樣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對於他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世界。只不過有的人能夠覺知這樣一件事,而有很多人卻不能覺知這件事。但是現在我想把這個事情說得更深入一些。我們是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世界裡面。但這又是為什麼呢?這也是一個因果關係,還是由於我們自己造成的。意義,什麼是意義?說白了就是我們給自己找的活著的理由而已。人總是要為了點什麼,活著才覺得,呃,有點充實吧。其實也是一種慾望,只不過感覺層次稍微有點高而已。這個意義來源於,我們對過往生活的概括,總結,提煉,昇華。然而是不是準確呢?有沒有一個標準呢?答案是沒有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各方面條件,都是絕不相同的。我們昇華提煉出來的東西。其實只適合於我們自己。這就是人與人的不同之處。那麼我們的過往生活又取決於什麼呢?還是慾望。沒有慾望就沒有這個世界。慾望就是想要的意思。人們總是想盡辦法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從小到大都是,從我們出生到現在,甚至在我們出生以前就是。以後還會繼續下去。我們在滿足自己慾望的過程當中,做過很多事情。而任何事情都有我們自己主觀慾望的參與,可以說你的慾望到哪裡,你的生活就到哪裡。慾望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它不光有正方向的,也有反方向的。絕大多數的人都控制不了這個東西。我們生活裡面的種種無奈與煩惱。其實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這是一個事實。不要責怪慾望, 我們都是由慾望而生的。這本身就是一個慾望的世界。然而,其實我們可以擴充套件自己的生活,世界。進入到別人的世界裡面看看。只要你瞭解到了慾望的本質。方法呢就是從自己入手,先觀察自己的思維活動方式。我們人類的思維模式基本上都差不多。慾望是根基,思維活動方式是形式,對這個東西的觀察,實踐是方法。把自己研究透了,也就一通百通了。這些東西都通了就能夠做很多事情。有沒有覺得很好玩兒啊。哈哈哈。人們總是想要控制自己的慾望。我個人覺得是做不到的。因為慾望是我們存在的本質所在。我們只能跟這個東西搞好關係。用好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季開車犯困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