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貨幣到底是什麼?來個明白人從深層次解釋解釋!
1
回覆列表
  • 1 # 操盤老撕雞

    貨幣是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和記帳單位的一種工具,是專門在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人們的商品價值觀的物質附屬物和符號附屬物。

    關注

    貨幣的意義就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

    那麼就得知道一般等價物是什麼?

    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充當其它一切商品的統一價值表現材料的商品,它的出現,是商品生產和交換髮展的必然結果。歷史上,一般等價物曾由一些特殊的商品承擔,隨著社會的進步,黃金和白銀成了最適合執行一般等價物職能的貨幣。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說要定義,我們來說說如何理解貨幣?

    貨幣的表現形式是不固定的,從原始的貝殼,羊到後期的金銀銅錢,其實貨幣的基本屬性根本沒脫離商品,因為一旦脫離商品就是去了價值意義,而表現形式發生變化的原因是更易於分割,攜帶,儲存率更高等特點。

    也就是說貨幣就是商品,跟你穿的衣服,鞋墊,襪子本質上沒區別。

    再說一下貨幣作為商品的特殊性。

    這串數字從長相上看沒什麼區別,並不像之前的現金紙幣透過複雜的印刷工藝保證安全性,那為什麼這串數字能被稱為數字貨幣?

    但是我們換到貨幣角度看這個問題,這就要回歸剛才的問題了,這串數字之所以能成為數字貨幣,是因為它的產生是基於紙質貨幣和銀行卡數字貨幣的基礎上,一比一無通脹的情況下,市場對其產生信心之後的結果。這一句話裡有很多概念,以原來的認可貨幣為基礎這大家都應該懂,你卡里的錢轉過去了,所以它上邊的數字才能漲,那一比一無通脹的這句話就成為它被收編的主要原因了。

    掌控美元的企業是美聯儲,他們的產品叫美元。掌控人民幣的機構叫人民銀行,他們的產品叫人民幣。現在突然多了兩個企業叫支付寶和微信錢包如果他們願意可以在自己的數字上更改就產生更多的人民幣。只是他們沒有這麼做,可是他們有能力,如果這麼做了後果是什麼?不難想想

  • 2 # 高金波

    貨幣,永遠是Others的欠條思考1:你花1000元,從家樂福購買一張購物卡。購物卡里儲存的是什麼?答案:家樂福給你打的欠條(電子欠條)。你用家樂福的欠條(購物卡)去支付家樂福的產品與服務,實際是在討債。思考2:中國製造出口獲得的美元是什麼?答案是美華人給中國製造打的欠條。更進一步思考,美元能夠在中國直接花掉嗎?答案是出口企業要用美元按照匯率與商業銀行兌換等價值的人民幣。再進一步思考:出口企業獲得的人民幣源自哪裡?答案是商業銀行以從出口企業手中的獲得的美元為抵押,增發出來的[基礎]貨幣。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對應增發20萬億人民幣。人民幣再貸出去,M2開始急劇增長。這是中國M2遠超美國的根源所在。思考3:人民幣是什麼?答案:商業銀行的欠條。商業銀行欠條的抵押物是什麼?答案是中國製造、政府和貸款人的欠條。中國製造、政府、貸款人的欠條抵押物是什麼?中國製造企業本身,政府稅收、貸款人的資產。因此,繞了一圈你會發現:所有貨幣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有對應的債務人為貨幣本身提供擔保。Money Is Others DEBT!貨幣是永遠是別人的債務(權利是別人的義務)。任何自己獲得都能繼續去(支付)討債。關於貨幣幾種錯位認知

    1、金融的新裝:貨幣是政府印出來的

    反證:1)、印鈔修路。不需要收高速公路費。

    2)、印鈔納稅。不需要向公眾收取所得稅,不需要向企業徵收增值稅。

    3)、印鈔投資。政府不會簽下一大堆債務,以至於美國政府經常停擺,中國政府天天提醒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4)、印鈔給每個公民(含農民)派發退休金,消費將徹底被啟用。

    因此,印鈔的背後是:政府和銀行兌換欠條,政府的欠條叫國債,銀行的欠條叫基礎貨幣。這種兌換會讓政府每年多支付4個點利息差。所以,所有政府都討厭發行貨幣,而喜歡出口。後者抵押物是老外的欠條,就不需要政府承擔複合增長的利息。

    2、貨幣多了就會產生通貨膨脹

    反例:1)、汽車、電器、數碼、智慧手機等科技產品效能不斷提升,價格反而持續下降。只有傳統的低效率部門的物價才出現持續暴漲。因此,通脹的根源是市場(除銀行以外其他市場參與者)欠銀行的錢越來越多,社會揹負的利息越來越重。企業與個人為了還債而不斷漲價。

    權利不可能脫離義務而獨立存在。

    但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這種本性讓人們只願意看到權利面,而無意識的把義務面當作盲區。因此,我們看到大量關於貨幣的解釋依然一頭霧水。

    理論上,每個華人向支付寶內打1萬欠條,支付寶內就會產生14萬億貨幣(14萬億華人的欠條)。支付寶再將14萬億貨幣發給每個人,每個人就可以獲得1萬貨幣。這種貨幣與人民幣(或美元)無本質差別。假設你是其中一員。你賬號負債和資產分別是:-10000.00(掛賬,所以接受支付)和+10000.00(自由支付).

  • 3 # 陳思進

    首先要說的是,這個問題太大了,我用了三本書(《看懂貨幣》、《貨幣的邏輯》和《錢經》)試著把這個問題談清楚談透,在這兒只能簡單回覆一下。

    貨幣,俗稱“錢”,是人類為提高交易效益,對一種媒介達成的共識。過去,貝殼、糧食等自然物、或金屬等加工品都成為國貨幣形式。目前,全球已經進入信用貨幣時代——法定貨幣(Flat Money)為主導,即無需有價值的實物作為貨幣的本位,法幣不代表實質商品或貨物,依靠政府的信用使其成為合法通貨的貨幣。迄今,信用貨幣效率最高,甚至可以避免經濟大蕭條,事實上,上個世紀的大蕭條,除了貧富懸殊導致的生產力相對過剩等原因,當時的金本位是其主因之一。

    正巧最近有網友@我,高曉松說人類所有貨幣都是虛擬的,問我怎麼看?

    為了回覆這個問題,我仔細看了一下最新一期的《曉說》(正好我也一直看這檔節目),注意到高先生在這檔節目中力挺虛擬貨幣,並說“人類從頭那貨幣就是虛擬的”。儘管我對高先生很尊敬,他知識淵博,看他的節目受益匪淺,但是,對於他對貨幣的這個觀點不敢苟同。不過,我知道高先生是個自由主義者,他對貨幣這樣的理解倒也是情有可原的。

    在這個問題上,他偷換了一個概念。的確,貨幣跟語言文字一樣,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但這並非貨幣天生就是虛擬的。最初的作為貨幣的貝殼,以及後來的黃金、白銀,之所以成為貨幣,主要是因為它們的稀缺性,所以才能作為等價交換物;其次,當今社會早已進入信用法定貨幣的時代了,即貨幣必須有政府的背書!

    有些專家認為法定貨幣沒有錨,事實上,法幣也是有錨的,而且有很多錨,如CPI指數物品籃子。關鍵的是,在法幣時代,money is debt,即貨幣發行以政府擔保的債務的形式呈現,而政府為了保持信用,政府擔保的債務是必須償還的,不然的話,得不償失。

    最後順便提一下,這樣說吧,即使法幣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有些政府濫發貨幣,造成通貨膨脹……但無論如何,也比以比特幣為代表的那些虛擬幣強!那種沒有政府背書的所謂虛擬幣,隨便誰都可以“發行”,甚至比特幣本身都可不斷地分叉,哪兒來什麼稀缺性?!一旦合法的話,豈止濫發,事實上,現今已然成了擊鼓傳花的金融騙局了!

  • 4 # 小鄭的隨筆

    貨幣本身是人們對他的認同,以及一定量的貨幣對應的可購買的產品。

    通俗點說嗎,有人認為的發的錢值錢,並且你發的錢能買到東西

    前幾十年,大家都認同美元,幾乎是全世界都接受美元,歸根到底是因為美國的強大,各個國家認為美國不會衰落,認同一美元的購買力不會下降。與之相對應的是京巴布韋幣,政府濫發貨幣,本國的生產力卻沒有隨之提高,最後導致錢不如紙,一張辛巴維(威)比25億

  • 5 # 叱吒風雲193854414

    貨幣的實質是一般等價物,它是商品流通的媒介,是商品交易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他的主要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另外還有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有別於流通手段,我們常說到什麼地方買了什麼東西就是流通手段,而支付手段是指有時空差的),貯藏手段及世界貨幣等多項用途。

  • 6 # 美食咕嚕

    最早:以物換物

    結果:不方便,成交率差,需要攜帶東西去交換,而且對方未必需要自己的東西。

    後來:以物換稀缺物(金銀等等),再用稀缺物換取所需要物品。

    結果:仍有缺陷,例如造假、計量、攜帶不便等,但比以前較方便。

    再後來:以物換幣,幣換物。

    結果:比較方便,仍有缺陷,例如造假、找零、交易無法追蹤、丟失、通貨膨脹、攜帶不便等。

    然後:數字貨幣

    結果:極少缺陷,唯一缺陷就是目前政策不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實況足球球員熟練度怎麼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