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髖關節專科梁篤團隊

    股骨頸骨折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的診斷不難,但不同的年齡處理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樣的年齡,不同的骨折型別,處理也是不一樣的。需要為股骨頸骨折患者選擇個體化的治療方案,讓患者經過治療,收穫最大的治療利益,並且把股骨頸骨折對患者生活和工作帶來的影響減少到最低。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以及空心釘內固定術是治療股骨頸骨骨折的主要方式。

    對於年輕患者,使用內固定的治療方法作為首選,在術前準備時我們不僅要評估正位的骨折移位程度,同時對於後傾角大於20°並且骨折端存在不穩定的患者,這時就不適用於空心釘內固定而要選擇DHS加空心釘內固定。而對於大於70歲的無移位且後傾角大於20°的股骨頸骨折患者,為避免二次手術建議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對於老年移位的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置換作為首選。手術無論是半髖置換還是全髖置換,難度都不大,大家關注的重點仍然是下肢靜脈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發生。

  • 2 # jiayoudongfan

    以下回答摘自《名醫專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邵雲潮:股骨頸骨折與髖關節置換(下)》

    股骨頸骨折的治療方法跟年齡和病情有關,比如,如下情況需要做內固定治療,

    目前中國衛生部的臨床路徑規定,對於65歲以下的股骨頸骨折,無論其移位與否、移位程度如何,都應採取內固定手術治療;65歲以上的無移位型骨折(GardenⅠ型、Ⅱ型),則仍推薦內固定手術為首選,即使是牢固嵌插型骨折,也應該儘早內固定,否則嵌插處容易鬆動,導致骨折移位。

    中國臨床路徑並未強調手術時機。而眾多的國際指南則指出,股骨頸骨折後如果採用內固定手術,應儘早進行,以減少股骨頭缺血時間,並應於術中進行關節囊內的減壓,最佳的手術時機為傷後8-12小時以內手術,次佳的時間為24-48小時,也就是說,應該要儘可能地急診手術。這些病人若在後期發生股骨頭壞死,可以再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內固定手術相對較小,對身體的創傷打擊亦相對較小,但康復過程較長。按目前的技術,固定後應該可以讓病人很快下床行走,但與之相關的常見併發症是骨折不癒合、延遲癒合或者內固定失敗,但其總體發生率很低,後期股骨頭壞死的發生率可能在10-30%之間。

    國內醫生對下床活動時間的掌握普遍相對保守,特別是當病人骨質疏鬆較為明顯時,許多醫院與醫生仍然會要求病人臥床2-3個月,但床上可以自由活動,可以坐起,只是不能走路。筆者團隊通常採用比較折衷的“一坐二站三走”的方案,即術後第一個月可以坐起與床上自由活動,第二個月可以站起、患肢靜態負重,第三個月可以練習行走,以期兼顧骨折癒合、骨質疏鬆治療、功能訓練、心理感受、護理工作量等各方面的收益與風險。

    專家簡介:邵雲潮,博士,副主任醫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助理,關節外科副主任,中山醫院閔行分院骨科學術副主任。多年來致力於改良手術工具,標準化術前規劃與手術操作流程,微創化手術切口,規範化圍手術期臨床管理路徑,切實貫徹落實快優康復關節置換理念,以改善患者手術體驗,加快術後康復。在長達20年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

  • 3 # 健康科普關醫生

    股骨頸骨折的患者一般以手術治療為主,患者可以根據病情進行內固定手術或者進行關節置換手術,這跟患者病情輕重有關,而且患者手術過後,還要進行康復鍛鍊治療以及物理療法治療,手法治療等,平時還要注意營養支援促進損傷組織的恢復,減輕後遺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以“我恨是因為我愛。倘若我連恨都沒了那我的愛也早以消失殆盡了”寫一篇古風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