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斑馬說

      對於資本市場,有人選擇擁抱,有人選擇說不。

      一直堅持不上市的順豐,終於向資本市場妥協,於今年2月24日登陸深交所上市。然後卻有一些“大牛”企業對資本市場投出反對票,拒絕上市。

      王衛一直為人低調神秘,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許多同行也表示“看不懂他”,視他為“神一樣的存在”。行業裡有這樣一個傳聞,“有VC想給王衛融資,但王衛始終不肯出來見面,這個VC就對外開出50萬中介費價碼,50萬隻為和王衛吃個飯”,包括花旗銀行在內的很多美國投資商也在找尋王衛,付給諮詢公司的佣金為1000萬美元。

      王衛也曾表達了順豐不上市的原因,“上市的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順豐也缺錢,但是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上市後,企業就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是不利的。我做企業,是想讓企業長期地發展,讓一批人得到有尊嚴的生活。上市的話,環境將不一樣了,你要為股民負責,你要保證股票不斷上漲,利潤將成為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這樣,企業將變得很浮躁,和當今社會一樣的浮躁。”

      現在順豐已經早早地妥協了,但是中國市場上一直存在著這麼一群企業,他們堅持不上市,卻能做到行業第一,甚至在國際上都享有名望。例如華為、老乾媽、娃哈哈、方太等,這一大批堅持不上市的企業還能堅持多久?

      華為

      很多企業家眼裡的“大財神”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曾經在任正非這裡吃了“閉門羹”。

      幾年前,斯蒂芬羅奇曾經率領一個機構投資團隊訪問華為總部,任正非卻沒有親自出面,只派了當時負責研發的常務副Quattroporte費敏接待。事後,羅奇有些失望地說:“他拒絕的可是一個3萬億美元的團隊。”對此,據《人民網(603000)》報道,任正非卻不在意的說,“他羅奇又不是客戶,我為什麼要見他?如果是客戶的話,最小的我都會見。他帶來機構投資者跟我有什麼關係呀?我是賣裝置的,就要找到買裝置的人……”

      對於華為堅持不上市,任正非說,“華為真正需要的,不是技術,也不是資本,唯有客戶才是華為持續走向成功的根本”。

      老乾媽

      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認為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大事業,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了,我來還債,我才不幹呢。我打下的江山,我就把它做好,做專做精,我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少事情。憑自己真本事做些事情,這樣活得才有意義。自己打下一片天,我覺得才是真本事,才有意義。”

      娃哈哈宗慶後認為,用資本的錢,他心理沒底。“人家說我們比較傻,不會用銀行的錢。我想還是穩定點好,娃哈哈是小步快跑,我們堅決不做心裡沒底的事。”

      方太

      方太創始人茅忠群一直加持“三不原則”:不上市、不打價格戰、不欺騙。茅忠群說:“有些上市企業走進了單純追求利潤的不良怪圈,上市反倒會被股東施加壓力,首要任務變成了一味追求利潤規模,這與方太做高階品牌的夢想會有衝突。一個真正的高階品牌應該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而不是用規模利潤來決定的。”

      不過話說回來了,順豐創始人王衛也曾經信誓旦旦的說,“上市的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順豐也缺錢,但是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上市後,企業就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是不利的。”

      順豐上市會不會成為一粒多米諾骨牌,引發此前拒絕上市公司準備IPO的連鎖反應?我們用資料說話,先看看這些公司目前缺錢嗎?

      先看華為。據華為公佈的2016年財報顯示,2016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5216億元,同比增長32%,淨利潤371億元(約55.2億美元),同比增長0.4%。對於這樣的資料,你可能沒有概念,我們來做個對比。

      愛立信2016年淨銷售額約261.8億美元,運營收入約7.4億美元,淨利潤約2.2億美元,淨利潤同比下降86.13%。這樣看來,華為2016年的淨利潤是愛立信的25倍。

      再看老乾媽。在其成立之初的1998年,老乾媽的產值還只有5014萬元;2013年,老乾媽產值達到37.2億元。2014年銷售額突破40億,2016年銷售額突破45億元,20年間產值增速驚人。

      此外,據工商資料顯示,老乾媽的股東結構極其簡單,只有陶華碧與其兩個兒子。其中,陶華碧持有的股份僅佔1%的比例,大兒子李貴山持有49%,小兒子李輝2012年5月才入股,持有50%。目前,陶華碧和小兒子李輝已退出股東名單,現在老乾媽的股權,被陶華碧的大兒子李貴山和一名叫李妙行的自然人所掌控。

      娃哈哈呢?據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娃哈哈實現的營業收入為636億元,同比下滑了5%。2013年原本內部定的銷售任務是800億元,結果只完成783億元。2014年,娃哈哈年度目標是實現銷售額1023億元,但最終只完成728億元,業績同比下滑7%。而在2016年的銷售工作會議上,娃哈哈一口氣推出十款新品,卻並未提及任何關於2015年營收的具體數字。

      娃哈哈銷售額的下滑,更多的是受經濟大環境不景氣、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事實上,可口可樂、康師傅等食品飲料行業巨頭,近幾年的業績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順豐創始人 王衛

      “上市的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順豐也缺錢,但是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上市後,企業就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是不利的。”2011年,順豐創始人王衛接受採訪,在談及上市時態度明確。

      華為創始人 任正非

      華為幾萬員工持股,這是趕超同行業其他企業的重要因素,一旦上市,就要受到限制,不利於華為的長遠發展。除此之外,上市之後會有一批人變成富翁,他們的激情就會衰退,無論對華為還是對員工都不見得是好事。

      立白集團副Quattroporte 許曉東

      “上市的目的無非有兩個:一是提高品牌知名度,擴大宣傳;二是缺錢去融資圈錢。而對於立白來講,暫時並不需要,立白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品牌;並且立白資金流充足,並不缺錢。”

      老乾媽創始人 陶華碧

      “上市、融資這些東西我一概不懂,我只知道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所以我堅決不上市。”

      vivo智慧手機創始人 沈煒

      “vivo不缺錢,很多企業上市是為了融資弄點錢,而vivo現金流充足,不需要融資,所以短期內並不會考慮上市的問題。”

      無論是一家像華為這樣的世界五百強還是一家正在發展中的中小公司,他們都有自己“不上市”的商業邏輯,在這樣一個“快而躁”時代,這些“特立獨行”的公司也恰恰給我們帶來了些思考:你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旅行拉桿箱怎麼設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