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認為中產家庭消費升級的符合是什麼?是購買的奢侈品增多了?還是投入到某項服務的支出增多了?
1
回覆列表
  • 1 # 毛氏部落

    你說的消費升級可以概括為物質消費向服務型轉變,向精神需求拓展,消費慾望向高階品質轉變,向心裡滿足拓展!從可見的需求

    ,轉向內在滿足!

  • 2 # 瀚海觀察

    最近一段時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這就是以餘額寶為代表的各種貨幣基金的利率一再走高,大家應該都還記得去年各種寶寶類基金只有2%收益的光景,而如今一路高歌猛進甚至有不少貨幣基金的收益突破了5%,一時間大家歡欣鼓舞,終於錢不再變成紙了。

    而在市場的另一面,商業銀行也開始了一場搶錢大戰,各家商業銀行使出渾身解數,吸儲方式層出不窮,而大家想要用錢的卻陷入了借不到錢的困境,貸款的放款速度越來越慢,信用卡辦卡被拒,連已經有信用卡的提額都變得更加困難了,到底這是怎麼回事?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缺錢時代已來,錢荒困局我們該如何破解?

    一、消費升級所引發的缺錢時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最近的錢是越來越不夠用了,究其根源,除了我們說的錢可能相對而言越來越薄了,另一個方面則是大家買的東西越來越好了。

    在改革開放之初,幾乎所有人都很貧窮,當時的消費品極度匱乏,在消費品匱乏的狀態下,大家即使有錢也沒東西可買,最好的東西不過就是鳳凰牌的腳踏車、海爾的洗衣機諸如此類的東西。

    受慣了貧窮的華人,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的這段時間內,由於剛剛從窮日子中走過來,大多數人都存在著一種“富日子窮過”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大多數人都還是習慣性的去存錢,會去將自己的收入儲蓄起來,從而形成了中國儲蓄率居高不下的現象。

    然而,隨著80後、90後慢慢步入職場,併成為消費的主力軍,消費的觀念正在悄然發揮著變化。由於網際網路的影響,這些被稱之為“Y一代”(1980-2000年出生的人群)開始了消費的崛起,他們與自己父輩“富日子窮過”的觀念截然不同,在網際網路和西方超前消費的雙重影響下,大多數人的消費觀念開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由於“Y一代”的人受到只生一個孩子政策的影響,他們的身上聚集了兩代人的財富,從而具有了較高的消費傾向和超前的消費意願,追求產品和消費中的參與感,樂於分享,從而實現了消費的升級。

    具體的特徵如下:

    一是從所有消費到享受消費的崛起。在收入的剛剛起飛階段,大家考慮的都是我該怎麼有東西,所以大眾消費開始出現,規模化、標準化的商品開始成為大家消費的主流。當消費進一步升級的時候,大家對於擁有大家都一樣的東西開始變得不再感興趣,而是透過享受消費來提升自己的品味,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時代自然來臨,在這之中最有特色的無疑就是炫耀性消費了。最近幾年正是中國奢侈品消費的黃金時代,在這個時代從LV、古琦的包包,到百達翡麗、江詩丹頓的手錶,再到雅詩蘭黛、蘭蔻的化妝品,這種產品的銷量激增成為了消費升級的第一道亮色。

    二是女性消費的崛起。由於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職場,財務獨立的中國女性在擁有獨立財富的同時,更掌握了對家庭支出的話語權,從而引爆了女性消費產業,女性的消費特徵在網際網路時代被超級放大。根據經濟學人一項統計資料,在中國大陸,化妝品女性的話語權超過80%,而在服飾、食品百貨、母嬰及兒童用品的女性話語權均超過70%。消費話語權的迅速放大,讓女性的消費能力快速上升,有90%的女人加入了網購大軍,40%以上的消費金額透過網路支付,而習慣信用卡負債消費的比重超過了70%,這些資料讓像美甲、美髮、母嬰、化妝品等細分領域成為了瘋狂的吸金領域,女性消費成為了一種主流。

    三是情感互動消費開始增加。新時代,80後和90後偏好表達的特性正在不斷彰顯,這個特點讓基於情感互動的消費不斷出現,隨著媒體的快速發展,年輕人能夠接觸的人群開始快速增加,網際網路去中心化的分眾特點讓網紅經濟在最近一兩年快速出現,全面參與的選秀節目,隨處可見的直播網站,再配合良好的社交媒體的參與感形成了粉絲消費與分享經濟。從而讓打賞這種非主流的消費方式成為了幾乎所有人都能夠接受的一種消費方式,究其根源就是情感互動消費的崛起。

    而這三類巨大的消費需求,相互交織讓大家的消費動力日趨強勁,在消費快速增加,但是大家的收入卻並沒有大的改善的時候,一個最大的問題就出現了,這就是缺錢。根據新華社的一項都市青年消費調查顯示,有近60%的年輕受訪者表示“敢用明天的錢”,但是“明天的錢”從何而來呢?

    二、缺錢時代如何應對錢荒痛點?

    面對著年輕人缺錢的問題,純粹的信用卡或者直接貸款,不僅難以稽核,更是借錢困難,使用者體驗極差。而純粹網際網路的產品呢?不僅利率極高,而且由於缺乏足夠的實際情況驗證,導致了產品的風險巨大,企業承擔了過多的風險,那麼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結合線上與線下呢?

    當然有!這就是場景金融。瀚哥去年曾經專門用好幾篇專欄文章論述場景金融在中國的可行性,但是由於缺乏足夠的案例,一直處於理論探索的階段,直到最近,一家企業開始將場景金融付諸於實踐,這就是蘇寧金融集團推出的“任性貸”產品。

    蘇寧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子消費品零售企業,線上下擁有著大量的物理網點,這些網點成為了連線線上與線下的紐帶。在線上,客戶透過下載註冊蘇寧金融app,然後透過APP線上進行任性貸的申請,並獲取貸款額度,到這裡都還是一個線上的過程,也是大多數網際網路金融產品到此為止的情況。

    而蘇寧多年發展形成的海量線下門店優勢,讓產品從線上走到線下變成了可能,當消費者需要在蘇寧的門店購物的時候,蘇寧門店的這個購物就形成了一個明確的場景,在這個場景之內由場景確定了消費者的身份,消費者可以透過自己註冊的任性貸產品在蘇寧門店中購買手機、數碼、家電等多種類產品,並且可以對大額消費進行分期。由於擁有了明確的場景,任性貸產品可以擁有普通訊貸產品所不具備的高額度、低利率、下款快、還款易的四大場景金融特點,借款額度可以高達50萬元,有效期長達10年,非常符合場景金融快借慢還的金融特徵。

    而這樣的場景會不會出現風險呢?這就需要大資料全流程風控來解決,透過蘇寧20多年沉澱下來的海量資料,將蘇寧易購2.8億的會員資料進行篩選,並結合蘇寧金融1.8億的會員資料,從而能夠在真實的消費場景之外實現對金融行為的全方位、全流程跟蹤。再加上場景金融所獨有的線下認證過程,門店員工可以親自核實客戶資訊,和客戶面對面交流,溝通起來更順暢,面對長尾客戶還能隨時普及金融和風控知識,隨時接受客戶的詢問和諮詢,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

    所以,當場景明確、業務具體、風險可控的模式集中確定之後,一款真正的場景金融產品才形成了,用場景金融產品解決缺錢時代的錢荒痛點,也許這才是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未來的一種可持續的發展之路吧。

  • 3 # 司馬徐龍

    中產階級消費升級的符號是:

    1.菜市場有的可以隨便吃了,不管漲價不漲價;2.去超市只要是看的上可以隨便拿回家,只要能用的到;3.到飯點不看價格隨著自己的喜好點,全憑自己所想;4.只要自己願意世界各地想去哪就去哪,不用在乎住宿和交通工具;5、看上的車想買那個可以買那個開,換車不心疼;6.為了孩子教育,可以去買學區房,想去哪學校就去哪學校;7.工不工作,家裡的錢都夠花,沒有緊迫感;8.看病沒壓力,再大的病全部儀器都能用一遍,治不好那是醫療水平有限;9.想移民便移民,面對各國移民門檻毫無壓力。

  • 4 # 白領與中產

    我覺得中產家庭消費升級的顯著符號,包括但不限於出國“爆買”、“海淘”興旺、品質革命、體驗經濟等。

    隨著中國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以高品質消費與個性化消費為主要特徵的消費升級浪潮便席捲而來。“消費升級”,一般強調的是有品質、有調性的產品以及創新型的購物體驗。那麼相應地,就出現了很多符號式的消費現象,比如“爆買”的發生、“海淘”的興旺、品質革命的興起、體驗經濟的勃發等。

    出國“爆買”和“海淘”興旺

    最近幾年,中國一直穩坐最大出境遊客來源國的寶座,與此同時,“買買買”也成了中國遊客出境遊的顯著標籤。日本評選年度“新語—流行語大獎”的時候,用來形容中國遊客在日豪爽購物的“爆買”一詞還曾獲得年度大獎。據說,中國遊客在日本的藥妝店、家電量販店、超市和百貨店瘋狂掃貨,人均購物超過17萬日元,營造了一波令人瞠目的集中消費現象。

    財經作家吳曉波寫過一篇文章《去日本買只馬桶蓋》,曾一度引發熱議。那也是華人海外“爆買”風潮獲得關注的頂峰時期。其實,出國購物,很多人買得最多的不是什麼高精尖的東西,紙尿褲、化妝品、嬰兒奶粉、電飯煲、吹風機和馬桶蓋等等,這些產品國內市場絕對不缺,但大家仍然一窩蜂地去買日本的馬桶蓋、南韓的化妝品、澳洲的奶粉,自然是因為人家的產品能夠滿足使用者高水平的消費需求,帶來大量“需求外溢”。

    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經常出國的機會,那怎麼購買國外的優質商品?“海淘”、“代購”便應運而生,且日益火爆,從鄭州跨境電商的異軍突擊即可管窺一斑。淘寶全球購釋出的《十年海淘報告》顯示,從2005年到2015年,華人海淘版圖逐年擴大,足跡已超100個國家和地區,海淘品類從奢侈品向護膚品、電飯煲、馬桶蓋等日用品擴充套件,超過200萬款。

    這些商品,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中產消費者在質量安全方面的品牌認同和心理需求。

    品質革命

    吳曉波寫過的那篇《去日本買只馬桶蓋》就揭示了一個現實——單從客戶體驗來說,不得不承認日本的馬桶蓋在細節和質量上比國內商品更有競爭力:人家可以根據臀部差異細分產品設計,從水流噴射力度、角度、烘乾的溫度、時間設定到沖水時的防濺等功能,都有細緻入微的標準要求。

    什麼意思?就是人家有更高的品質。

    香港貿發局曾經做過一個“居民消費調查”,大陸的中產有81%預期未來2至3年收入會繼續增加,51%受訪者表示比以前花多了錢以提升生活品質。另有超過60%的人認為,中產階層對商品品質提升有明顯要求。

    相比價格,中產的消費更加看重品質,追求個性化、差別化,重視品質,可以說是新中產階層獨特的特性。

    我們國家似乎也嚴重地洞察了消費升級的趨勢,意識到了質量和品質的重要。於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裡響亮地提出了“品質革命”,此前中央還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三大變革”,其中一個就是“質量變革”,說白了就是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多提供能夠恰到好處地滿足使用者高水平、高品質消費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別搞得消費者的需求水漲船高了,商品生產還在低端徘徊。而且,近些年,“工匠精神”的概念被反覆提起,就體現了整個社會對品質的呼喚。

    “體驗經濟”火爆

    按照智聯招聘和吳曉波頻道共同釋出的《2017年新中產調查報告》的說法,2017年新中產消費的核心主題是消費升級,在消費顯著增加的Top10選項裡,僅有1項是實物類商品(服飾),其餘9項都是體驗類服務。中產更捨得花錢追求更好的服務和互動體驗,更加註重在實體店的體驗。

    《哈佛商業評論》曾經這樣定義“體驗經濟”——企業以服務為舞臺,以商品為道具,以消費者為中心,創造能夠使消費者參與值得記憶的活動。重在從生活與情境出發,塑造感官體驗及思維認同。簡單來說,體驗經濟更強調顧客參與及親身體驗,透過體驗獲得美妙深刻的印象,並達到自我提升的高層境界,可以認為是一種變被動為主動,變主動為互動的新型經濟形態。甚至有人說,“體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後,第四個人類的經濟生活發展階段。

    中產消費者,日益具備個性化、情感化和直接參與等偏好,注意力也從商品本身轉移到體驗過程。據說,在未來,商業的核心價值將是全面滿足人類的精神需求,零售行業將逐步實現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及多業態跨界協同,社交化、場景化模式也會成為主流。

    近些年,一些服裝店、餐飲店的裝修越來越傾向於時尚、舒適,注重與消費者互動,比如在迪斯尼樂園遊玩,在硬石餐廳吃飯,在耐克城買鞋,連書店,現在都搞得沙發、軟座、咖啡、電影、話劇音樂等一應俱全,唯恐讀者有哪裡覺得不夠舒服。

    我覺得,出國“爆買”、“海淘”興旺、“品質革命”、“體驗經濟”等,都是消費升級的典型現象,也是中產消費的代表性符號,從中可以看出中產階層的一些生活消費傾向,也可以更深入地瞭解中產階層的文化屬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趙氏孤兒是真實歷史還是民間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