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佑居士
-
2 # 光伏妹子
我回答是不專業的,我總結了幾點經驗,就分享一下吧。
1、不要催促,告訴孩子慢慢寫,媽媽會陪你,若果是邊寫邊玩的孩子就要適當提醒。
2、引導孩子自己給自己定時間,比如語文作業需要半個小時寫完,給他書桌上放個鐘錶計時,起到提醒督促的作用。
3、孩子有不會的題,不要立馬幫助,等到這一科目所有的作業做完了在幫忙,這樣他可能受到其他題目的啟發又會做了。如果實在不會,就給講方法,然後叫孩子自己做,如果是數學題,不要幫忙算出最後的答案,叫小孩自己算。
4、多誇小孩,小孩也要面子,一定要當著其他人的面誇他,比如今天做對了一道很難的題,做作業比之前快了10分鐘,做作業的時候沒有玩鉛筆等等。
-
3 # jinqing3
這個問題要看是哪個年零段的學生。如果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又得分三個階段。1——2年級為第一個階段,這一個學零段的學生,最忌諱的是父母包辦;孩子心不在焉時如何克服;還不能什麼問都依著孩子。3——4年級為弟二個階段,這個學零假的學生,家長如何啟發孩子開動腦筋;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怎樣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再就是作業時既有一定的速度,又不能拖欠。5——6年級時首要問題是孩子的獨立學習與自覺學習;然後是引導、啟發、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最後最重要的是與孩子共同學習,以身示範,提升自我。
-
4 # 育兒如育己
作為父母給孩子輔導作業,我感覺最忌諱的是:
1.耐心不夠。總覺得一講孩子就應該會了,一旦父母講上兩遍三遍,孩子還是不會,父母就開始急燥了,覺得如此簡單的問題就不會。這個毛病我也有,壓抑不住的火會蹭蹭的冒,你越吵越急,孩子越不會。
實際上,有一些問題,讓放鬆一些,給孩子一些緩衝,孩子不見得不會。
2.過於完美。孩子寫作業,父母在旁邊盯著,一會兒坐姿不對,一會兒握姿不對,一會兒字寫的不好要擦掉重新寫,一會兒做錯題了兇孩子一通,一會兒問喝水不喝,一會兒又吵孩子總把文具給弄掉地上、、、、、、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在寫作業之前把要求說清楚,在寫作業期間儘量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
3.一下子就給出答案。
碰到不會的問題不要立即問,父母立即輔導,首先不會的題目可以讓 孩子再讀三遍題目,然後加以思考,如果還是不會,父母給孩子講題目時也不要輕易的告訴答案,要先給出思考方向或思路的提示,讓孩子順著思考方向或思路自己往再想一想,也許孩子自己就做出來了。
父母輔導孩子做作業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學會,讓孩子獨立思考,是為了以後不輔導,在輔導作業過程中要慢慢放手,不能一直盯著一直陪著。
-
5 # 歆雅說育兒
提到寫作業,不但很多孩子頭疼,許多家長更是處在崩潰邊緣,所以才會有“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的現象,更有家長抱怨“作業好像是給家長留的!”
其實做為家長,我們要認識到,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們不能把本該孩子承擔的責任強加在自己身上,這不但無助於孩子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更無法培養孩子自律獨立的品格。家長可以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提供必要的幫助,但是切不可越俎代庖,尤其要注意避免以下行為:
1.嘮叨指責。一些家長喜歡陪著孩子做作業,看到孩子有錯就馬上讓孩子更改,甚至隨手拿著橡皮擦,看到不滿意的地方就擦掉讓孩子重寫,嘴裡還不停的說教指責。試想一下,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時,旁邊有人在不停批評嘮叨,我們的感受會怎樣,會有繼續做下去的興趣嗎?孩子更是如此,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孩子不愛寫作業!
2.保姆型。有的家長在孩子寫作業時,經常會有打擾孩子的行為,一會兒送杯水,一會兒送點水果,一會兒又提醒孩子的坐姿,孩子的專注力就此被破壞。
3.直接告訴孩子答案。看到孩子作業有錯誤,一些家長喜歡馬上指正,甚至直接告訴孩子答案,這往往出於對孩子的不信任,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喜歡自己去思考,更不敢嘗試獨立解決問題。
4.不斷催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家長切忌盲目地把自己孩子與別人的孩子做比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讓孩子做好時間規劃,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孩子寫作業,更多需要的是父母的鼓勵,家長的慢慢放手,才能培養孩子更好的學習習慣。
回覆列表
如果孩子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沒有興趣和信心,基礎不好,那麼在一段時間之內下功夫輔導孩子是很有必要的。即使孩子基礎不錯,初步形成了習慣,興趣和信心還好,如果父母善於輔導,那麼適時地幫助也可以錦上添花。所以,學會輔導孩子還是家長需要掌握的一門基本功。
一、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如果孩子總是面對嚴厲的、呵斥他的父母,他也不會感受到你那發自內心的愛,他對你所說的和所要求的都會感到厭倦。不僅僅是孩子,大部分人,面對呵斥自己的人總會有一種天生的反感。他的反感情緒也許會因為害怕而有所剋制,但這種情緒卻不利於他接受任何知識。當孩子被訓斥之後,緊張沮喪,頭腦可能一篇空白,反而更加不靈光了。相反,如果孩子能處於一種友好、親暱、鼓勵的氣氛中去學習,他不但會對父母有很強的信任感,學習的效果也會好得多。
二、講解題目不是“講”而是探討
家長給孩子講題,真的是在“講”,能讓孩子聽得瞌睡了。這是因為缺乏孩子的參與互動,不是啟發式的輔導,只是那麼講下來,孩子自然聽得乏味。遇到理解不清晰的知識點,我們再回頭看書、探討,力爭把它搞清楚、透徹。最終解題步驟,如果孩子自己不能做出來,也要引導到只剩一層窗戶紙,而且一定要由孩子親自捅破,這樣他會有成就感,增加興趣和信心。其實每一道步驟,最好都是由孩子親自捅破這層窗戶紙。
傳說中的循循善誘,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三、錯了也要鼓勵
輔導孩子,最忌諱的是面對孩子做錯了的題目火冒三丈,怒其不爭。
輔導題目的時候,善於發現孩子好的方面經常鼓勵他,而不是發現孩子的問題時刻批評、打擊他。兩種不同的方式對孩子的信心和興趣的影響大不相同啊。
四、引導孩子體會題目的妙處
很多家長痛恨目前教育的弊端,但教育改革進行了這麼多年,也不是一無是處的,現在的很多題目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仔細分析還是頗有趣味的。當孩子抱怨作業多的時候,儘管也可以贊同,但是與其抱怨,不如靜下心來,和孩子一起體味做題的樂趣。
作業就在哪裡,是抱怨還是嘗試去體味做題的樂趣,一個認知的改變,心情大不一樣。說到底,這些題目相當於智力遊戲。
很多父母總說作業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不去引導孩子體會做題的樂趣,真是南轅北轍啊!
五、別在孩子面前做權威,鼓勵孩子的探索
從知識的角度來看,父母也許是孩子的權威。但是,即使是權威,也最好蹲下來,不做權威,鼓勵孩子不迷信,這樣會增強信心。
只有把自己放低,孩子才能站起來。
六、著眼興趣而不是作業的數量和質量
不同階段適用不同的方法。開始孩子學習比較困難的時候,要多輔助,使之覺得簡單。當孩子能力基本具備的時候,要多鼓勵他自己完成,稍作點撥就可以了。
輔導的目的也是為了以後不輔導,幫助孩子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興趣、信心、方法,所以,重在方法,重在啟迪,知識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這樣孩子需要的輔助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