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
8
回覆列表
  • 1 # 容山樵夫

    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孝敬父母?

    愛孩子是天底下所有父母的本能。現在的孩子普遍都變得很自私,不少孩子把父母無微不至的愛看成天經地義,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體諒更不知道感恩。當爸媽們付出了無私的愛給孩子,收穫的卻是孩子的冷漠和自我。

    當媽媽不小心摔倒在地上時,孩子不但不關心,還站在一邊哈哈大笑;當媽媽生病躺在床上時,孩子卻在抱怨媽媽沒有帶自己出去玩;父母的含辛茹苦似乎成為理所當然,老師的挑燈夜戰彷彿變得無足輕重,別人的傾力相助早已無需感激涕零……

    每一位父母都會感到既吃驚又心寒——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為什麼付出了無私的愛卻沒有收到孩子愛的回饋?

    爸媽們也許該自我反省一下了。要知道,愛的付出也有講究,“不求回報”的愛也並非都是好的。

    讓孩子懂得感恩,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雖然嬰幼兒對感恩的理解和認知不如學齡後的孩子,但是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卻需要從孩子蹣跚學步的時候開始。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懂得感恩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是表達感恩,二是感受感恩。

    平時在生活當中,有很多時機可以啟發孩子學說“謝謝”,比如家人中某個人得到別人幫助時,當看到被幫助的人說“謝謝”時,這時要及時引導孩子去關注,可以告訴孩子:“寶貝,看,媽媽多有禮貌啊;當奶奶為媽媽遞過一個蘋果時,媽媽對奶奶說‘謝謝’,媽媽這樣做,就是一個知道感恩的人呢,我們為媽媽鼓掌好不好?”

    當孩子聽到你這樣的話後,自然會把注意力放在關注和理解媽媽的行為上來。

    還比如,家中的老人辛苦了一天,孩子爸爸和媽媽下班回家後,要及時問候老人,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對老人說:“媽媽,你老在家裡忙碌了一天,你真是辛苦了,你快休息吧,我們來做家務。”

    當孩子媽媽說出這番話時,孩子爸爸就要及時引導孩子:“寶貝,看,媽媽做的多好,特別關心奶奶呢,媽媽這樣做,就是感恩啊。我們以後都要像媽媽學習,知道關心和感謝為我們辛苦付出的人。”

    再比如,孩子爸爸白天辛苦了一天,晚上回到家後,飯後大家都坐在客廳裡看看電視,聊聊天,這時孩子媽媽就可以藉機對孩子說:“寶貝,看爸爸工作了一天多辛苦啊,給爸爸捶捶背,揉揉肩好不好啊?如果你這樣做,就是愛爸爸的表現呢,好孩子都會這樣做的。”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場景,但如果年輕父母能經常做好堅持,就會讓孩子慢慢領會到什麼是感恩了。

    二、不輕易滿足孩子要求

    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一個物質極為豐富的時代,如果我們毫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一切物質要求,那麼他們對物質的慾望就會逐步變得無休無止。孩子不斷地索取,我們不斷地去滿足,他們的要求就會越來越多,並且對已經擁有的東西就不會心存感恩。如果孩子一有需要,馬上就得到滿足,甚至輕而易舉地擁有一切,那麼他們就會失去生活中最美好的一樣東西——期望。而期望之情往往就會帶來感恩之心。

    很多東西,一旦孩子得到的越快,厭倦的同樣越快。相反,如果孩子想要得到一件東西時,期望的時間越長,付出的努力越多,他得到之後的欣喜就越多,感恩之心就會越強烈。

    三、營造感恩的家庭氛圍

    對待熟悉的人,我們往往會因為隨便而忽視掉很多美好瞬間。通常人們對自己的親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比對自己的家人更容易表達感恩。

    有些時候,家人之間表現得過於客氣,確實也會讓人感覺不太習慣。不過,如果要讓孩子從小懂得感恩,我們還得儘可能在家裡營造一種感恩的氛圍。同時,我們也需要對孩子表達的感恩給予愉快的接受和積極的迴應。這些方面,都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另外,我們可以利用一些重要的時間點,在家創設一些重要的感恩儀式,讓孩子感受感恩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學會如何表達感恩。這些重要的時間點,可以是每週的一個固定晚餐,可以是家庭成員過生日的時候,當然還可以是感恩節這一天。

    四、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

    如果父母總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麼孩子就沒有機會插手幫忙。久而久之,孩子便習慣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無條件地滿足了,理所當然地認為什麼事情都應該先滿足他,認為別人的給予都是應該的。父母學著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能夠做的事情就讓孩子去做,讓孩子去吃苦就是讓他懂得父母和別人的給予與幫助是一種“恩惠”,而不是理所當然或者欠他。

    當然,大人的以身作則是最利於打造感恩的品質的。正如培養孩子的其他品質一樣,示範永遠是一個最有效的辦法。孩子天生就會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表達感恩同樣如此。我們經常在生活中表示感謝,孩子就會耳濡目染。

    五、讓孩子多結交朋友,建立友誼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健全的朋友氛圍,孤獨是人類的不健康的情感體驗,戰勝孤獨是順利成長的前提。在矯正孩子冷漠心理的時候應強調這樣的觀點:“缺乏真正的朋友就會孤立無援,沒有友誼的人生是一片荒野……”家長應幫助孩子開啟塵封的心,化解冷漠,擺脫“小我”,走入集體……

    六、學習為別人付出

    父母有機會,可以帶孩子一起去做義工,探訪生病或者獨居的親友,不需要的書、玩具或衣服,可以送給需要的人。平時看電視,家長可以有意識讓孩子多看新聞,關心自己生活範圍外的世界,尤其是發生在那些偏遠地區或落後國家的事,更可以引發孩子的思索,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不幸的人,自己要珍惜上天賜予的幸福和學習機會,以便將來有機會去幫助別人。家長要教給孩子“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讓他們從小就有慈悲心、惜福心和感恩心。

    值得一提的是,青春期的孩子是最難相處的,教他們感恩比較有困難。

    父母可以藉助第三者的力量,請其他人幫忙教孩子,比如跟孩子熟識的叔伯、阿姨,或者孩子最信任的親戚朋友。孩子會反抗父母,但也許會聽進其他長輩的話。不管孩子多大,都還有機會改變,在他們心口裡一次又一次播下感恩的種子,就終有開花結果的一天。

    七、養成“惜物”的習慣

    家長在平時生活中注重“惜物”,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孩子感恩的意識。比如,家長準備的一日三餐不能太奢侈,營養滿足,夠吃即可;吃飯不能任孩子把飯粒掉滿桌,吃多少盛多少,不能浪費;吃剩下的飯菜不要輕易倒掉。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道理。

    對於媽媽來說,逛街買衣服不能衝動,“購物狂”的媽媽只會給孩子做出壞榜樣:沒穿幾次的衣服,不要因為不流行了就扔掉;鞋子只是底部磨損,修修就能穿,也不要說扔就扔。如果父母沒有惜物意識,而偏要教育孩子珍惜,這未免太過牽強。

    孩子懂得感恩之後,就會想去回報,經常感恩,就會更加努力地回報別人。而付出越多,他們的收穫也會更多!

  • 2 # 峻熙圖書館

    今晚我和兒子在床上聊天,突然聊到了他的同學龍運宏,兒子說龍運宏好搞笑,在幼兒園的畢業冊上籤了個名叫“龍運鬼”。

    於是兒子突然想起了他的畢業紀念冊,求我立馬到電腦房把紀念冊拿出來,他說他想看看,好吧,五秒找來。曾經不認識的字,現為一年級的他自己把紀念冊上的字差不多都能認出,可見,在二小學會了不少的字,我們一頁一頁地翻,翻到了最後一頁,兒子看到“離園心裡話”,他問我:“好媽媽,離園心裡話是什麼意思啊?”不懂就問是孩子獲取知識的第一步,兒子真不錯,因為他有一顆對未知事物探知的心,我笑著告訴兒子:“就是離開幼兒園了,心裡有什麼想對老師和同學們說的話,你懂了嗎?”兒子點頭稱是。過了一會他拿出我們記功勞簿的筆,他說:“媽媽,我說你幫我寫可以嗎?”我欣然同意。在動筆之前,兒子說:“媽媽,我要想一下。”我點頭同意,然後耐心等待著為兒子效勞。接著兒子躲進被子裡開始沉思,過了不久,他說:“媽媽,可以了。”於是有了圖七和圖八上的那段稚嫩的文字,全文都是由兒子口述,我親自執筆,毫無新增刪除。寫完後,我細讀一遍,滿滿的都是感動。做為媽媽,我為兒子能在求學初期遇到兩個如此好的老師感到慶幸,我也為有個懂得感恩的兒子感到驕傲。

  • 3 # 劉原四川師者情懷

    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

    1、心胸狹窄只會讓孩子一生痛苦;

    2、擁有愛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動力;

    3、惡作劇會“惹禍”,及時引導孩子改正;

    4、及時消除孩子的殘忍行為;

    5、懂得感恩,才會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禪師再批安東尼,稱其本性難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