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雜文詩天下
-
2 # 半壺濁酒與清歌
金庸小說對當代都市民間的文化心理內涵進行了解讀,表現出深切的人文關懷,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這也是金庸小說成為武俠文學中的佼佼者的,其能夠將真實的現代文化生活展現在虛擬的歷史文化背景下,賦予了其作品雋永幽深的文化內涵。 1、對舊武俠文學的文化思想體系的消解與重塑
魯迅認為武俠小說的文化內涵本質就在於狂放不羈的人生態度,也就是“揄揚勇俠,讚美粗毫”。從《史記・遊俠列傳》、唐傳奇、宋話本中的俠客形象中都能夠體現出匡正扶弱、救人於危困的精神內涵。這種武俠小說的精神內涵中既包含忠君報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又有著為伸張正義的呼喚,還融匯著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的武俠小說中這種自由不屈的精神內涵由於各種原因而逐漸委頓,武俠小說逐漸向公案小說靠近,其主人公不再是替天行道、笑傲江湖的遊俠,而變成了官員身邊的奴才和護衛,這也導致武俠小說的獨立人格和個人意志逐漸喪失,創作的個性思想逐漸流失。金庸的武俠小說將現代化的時代精神和人的解放作為創作的起點,用人文關懷和人文精神消解和重塑了舊武俠文學的文化思想體系。
2、金庸小說對傳統的“良暴觀”進行了現代解構
除暴安良是武俠小說的一種主題模式,金庸小說也不例外。然而金庸小說對傳統的“良暴觀”進行了現代解構,拓展了其文化內涵。金庸小說中“除暴安良”並不侷限於江湖爭霸與江湖復仇,而是將其拓展到了國家與民族的層面上,與國家民族的興衰存亡緊緊的聯絡起來,要求除暴安良的俠客能夠救民於水火。作者透過《神鵰俠侶》中郭靖的口道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充分體現了現代民本思想。金庸小說傳統知識分子對民族興亡的憂患意識融入到武俠小說的“良暴觀”之中,體現出對下層人民遭受的苦難的人文關懷。這也是金庸小說具有更為開闊的境界和更為深厚的文化內涵。
不僅如此,金庸的“良暴觀”中體現出一種獨立思想和執著的個性。金庸小說以自己對歷史和現實的認識為基礎,對傳統的“良暴觀”進行了重新結構,重新闡釋了何為“良”、何為“暴”。以《笑傲江湖》為例,名門正派中也存在著嶽不群、左冷禪這樣的野心家和陰謀家,而日月神教中也存在著曲洋這樣一心向善的正人君子。
這種“良”與“暴”、“好”與“壞”之間界限的模糊在金庸小說中體現的非常強烈。金庸打破了傳統的“良”與“暴”之間的外在壁壘,將所有人物都置身於一個公眾、文化所認同的平等水平線上進行置評,反諷了傳統的“良暴觀”,而構建出一種全新的“良暴觀”。金庸在對傳統的“良暴觀”進行重複的基礎上體現出其對人性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具有現代化的人文關懷。金庸小說中體現出一種更高層次的“良暴觀”,《射鵰英雄傳》中郭靖與成吉思汗就英雄這一問題的談論,作者就借郭靖之口明確的表達了英雄應該是愛護百姓、為百姓造福之人這一觀點。
3、武功與武學
傳統的武俠小說注重武功的描寫,透過武功描寫帶給讀者刺激和快感,傳統的武功描寫在審美價值上趨向於機械與片面。金庸小說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狹小說對武功的追求,構建了武學這一概念,武學具有深厚的審美文化意義。武學思想對人格的自我完善,崇尚修德修身。金庸小說中認為武學主旨在於對俠義精神的弘揚,也就是“仁者無敵”。金庸小說沒有將武力視為解決社會矛盾的方法,而是對傳統的武功從人生境界和武德兩方面進行了闡釋,賦予其更深厚的審美文化意義。決定武功高低的根本因素在於武德是否高尚,而武德也就是中國的文化道德和社會道德。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金庸小說是對傳統文化的重建與迴歸,也是對傳統倫理道德的迴歸,從而具有更為深厚的文化內涵。
4、金庸小說中的人文關懷
敘事文字必須思考和總結人類普遍的生存問題,表達出作者理想的人生模式,也就是所謂的人文關懷,這在金庸小說中有著豐富的體現。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必須先遵循一定的道德規範才能獲得俠客的身份,例如除暴安良、見義勇為、公正勇敢等等。金庸小說中俠客的成長通常是與禮義密切相連的,人文關懷是金庸小說審美文化的基本內涵。
五四以來中國的現代化程序也在小說中有著重要的體現,體現為對個體自由意識的接受與包容。金庸筆下的俠客們衝擊傳統的宗法社會,帶著一種自由的精神衝擊社會的規範力量,對個性枷鎖進行衝破,追求笑傲江湖的精神境界。金庸將俠客精神昇華為對個性的發展和對自由的追求,從而成為一種文化自省行為。人文關懷使金庸筆下的傳統文化煥發出別樣的生機:見性成佛、慈悲為懷的佛家精神,積極樂觀、勇於承擔的儒家精神等等,都使金庸小說具備了更為廣闊和深厚的人文內涵和藝術感染力。
5、對都市社會文化的建構
金庸小說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香港和海外華人圈風靡,有其特定的文化原因。五十年代的香港在現代殖民政府的統治下高速發展,文學創作受到都市社會多層文化、政治內部傾軋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此時由於社會矛盾的激化造成人生命力的異化的現象已經非常嚴重,現在社會帶給人一種無形的壓迫感,也就是所謂的“都市焦慮症”。 金庸小說正是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下誕生並開始風靡。金庸在武俠小說中開拓了武俠小說的新途徑,承載了都是民間的焦灼的心理狀態。金庸武俠小說對香港社會進行了多方面的挖掘,體現出了當代都市民間複雜的心理文化內涵。
作為現代都市的香港經歷了漫長的農業社會,香港居民的,深層心理原型和集體潛意識都具有農業社會的文化形態。金庸小說正體現出了這種民族集體潛意識,對香港民間的尋根心理進行了體現與滿足。香港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正處於經濟繁榮發展的時期,城市文明與農業文明之間的衝突造成了血脈的撕裂,再加上香港長期經受殖民化的統治,在文化上具有一種無根感。而金庸小說正是將農業社會中沉澱的舊的歷史文化傳統引入到通俗的武俠小說中來,將其延伸到民間的意識底層。金庸小說中不僅涉及到主流的儒釋道精神,還包含著傳統的詩詞、書法、雕塑、音樂、圍棋、繪畫等等藝術門類,從而用一種博大的文化內涵緩解了香港居民的“都市焦慮症”。
金庸小說是現代武俠小說中的翹楚,其突破了傳統武俠小說的桎梏,在武俠小說中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境界和廣泛的影響範圍,在香港、大陸以及海外華人圈中都具有廣泛的影響。金庸用其小說中深厚的文化內涵創造了具有審美內涵和價值的武俠世界,在歷史文化的虛擬空間中對現代的文化生活進行了真實的展示,這也是金庸小說的價值與魅力所在。
-
3 # IUthisgame
我認為一開始,金庸的作品基本體現的是儒家知識分子的情懷,只不過在書中把知識分子變成了俠士,抒發了自己的為國為民的理想主義情懷。到了最後一部鹿鼎記,金庸也從現實的角度,生動刻畫了韋小寶這樣的人物,嬉笑怒罵間對於中國現實社會做了認真的反省,當然可能包含著一些無奈,也可能希望後來者明白中國社會的革新之路還需要做很多工作。
回覆列表
金庸小說中的許多名字,皆具匠心,且草蛇灰線,暗示人物命運。金庸早年也曾說過,自己寫作受紅樓夢影響很大。
東邪,木,黃藥師西毒,金,歐陽鋒南帝,火,一燈大師北丐,水,洪七公中神通,土,王重陽
是不是很像《紅樓夢》裡的兩親王四郡王八列侯的命名規則?
木婉清有美一人,婉兮清揚。——《詩經》
令狐沖,任盈盈大盈若衝,其用無窮。——《老子》
程靈素,《靈柩》《素問》丁春秋,蘇星河,皆有無涯之意。
楊過,字改之。郭靖,楊康,靖康恥,猶未雪。包惜弱,穆念慈,一生命運,盡在於此。
金庸的小說中引用的許多詩詞,讀起來亦是感慨萬千。
含羞倚醉不成歌,纖手掩香羅。偎花映燭,偷傳深意,酒思入橫波。
看朱成碧心迷亂,翻脈脈,斂雙蛾。相見時稀隔別多。又春盡,奈愁何? “書少年遊付竹妹補壁。星眸竹腰相伴,不知天地歲月也。大理段二醉後狂塗。”——《天龍八部》舊版《笑傲江湖》中,有這麼一段,令狐沖重回華山,舊地重遊,來到嶽靈珊曾經的房間,看見她的抽屜裡擺滿了自己曾經送給她的小玩意兒,再看見一幅小師妹寫的字,惆悵萬千。
那幅字是李商隱的詩——“星使追還不自由,雙童捧上綠瓊輈。九枝燈下朝金殿,三素雲中侍玉樓。鳳女顛狂成久別,月娥孀獨好同遊。當時若愛韓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