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耀性消費只會有增無減
這個問題首先可以把Veblen對有閒階級的表述與馬克思工人與資產階級矛盾相聯絡。我們都知道馬克思所謂的兩大階級——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是相互對立存在的,或者無產階級被資產階級剝削,或者無產階級起來革命消滅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但是為什麼當今社會里,富人既炫富又剝削大眾勞動階級,但是普通民眾甘願被剝削不起來反抗,一方面對富人嗤之以鼻另一方面也在效仿夫人的炫耀性消費模式?Veblen在《有閒階級論》中給出了答案提出:“剛好比自己高一級的那個階級,總是每個階級所羨慕的和所要爭取列入的階級。”這就說明,下層階級與上層階級並不是針鋒相對的,工人階級並不企圖取代他們的管理者,他們只是試著去模仿。他們默許,他們所做的工作,比他們主人的工作要不“體面”得多。但是他們的目的並不在於除掉較高的階級,而是設法讓自己成為較高階級的一員。正是這種心態,不同階層的成員都把上一層的生活方式作為追求的目標,並模仿著比他們高一層階級的炫耀性消費方式。這就形成了,非有閒階層的人甚至模仿富人大把消費,去讓其他人覺得他們也趁錢。
富人炫耀性消費到全民炫耀性消費的轉變
炫耀性消費不會減少,但是會以一種更加平民化,大眾化的方式讓每個人都會以自己所處階層的特徵來“炫耀”。如果從當今社會的新興階層角度來分析,除了富二代等這些本就家財萬貫的群體,中國平民階層抓住中國社會的轉型、自身有土地資源優勢以及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產業出現的機遇,我們可以看到“拆遷戶”、“暴發戶”、“網紅”等一夜之間躍升為炫耀性消費的主體,這些群體的消費表現出享樂主義與物質主義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費傾向,體驗型消費和炫耀性消費佔了很大比例。因為這些群體是從平民中產生,代表著草根的特質,也便很容易成為普通大眾模仿的物件。普通民眾是一批被“炫耀性消費”群體所刺激進而做出模仿“炫耀性消費”模式的普通民眾,能令普通民眾接受的不是上流階級的炫富,也亦非中產階級的,而是上面所述的出身草根階層的網路紅人。正如時尚最開始是流行於小眾群體,之後還會慢慢被普通大眾所模仿一樣道理,我們看淘寶所打著的“網紅爆款”既符合大眾審美同時又不具奢侈品的價位,易於普通大眾所接受。普通網民更力挺並效仿代表草根階級的網紅群體,一方面沒有階級差異的相對剝奪感,反倒是同為一個圈層的文化思想層面的相似性所帶來的親切感,形成炫耀性消費的“馬太效應”,特別是在同一圈層環境下,這種“馬太效應”傳播的速度更快,影響力更強,更能形成統一的群體性模仿。
在大眾社交網路中更普遍用“秀”或“曬”來代替Veblen的“炫耀性”表述。如今我們可以看到輕奢式的生活已然滲透在了朋友圈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曬車曬房曬裝潢、曬跑、曬旅遊照、曬電影票根,曬美食、曬雙十一購物車以及曬一年的網購或信用卡賬單等多樣的“炫耀性”生活,朋友圈也不再僅僅是年輕人和家境優越群體的秀場,也並非是普通吃瓜群眾集體圍觀看熱鬧的菜市場。這種炫耀性消費模式不斷呈現在人們的日常朋友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消費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普通民眾的“炫耀”更多了份親切的生活氣息,而有錢人的“炫耀”更多了一份優雅享受感。全民炫耀性消費內容和形式的不斷融合不僅模糊了現實的階級分層界限,也不斷塑造著新型消費觀的轉變——輕奢主義。輕奢主義是以更尊重生活質量的生活方式為主的消費觀,與財富多少、社會地位高低無關,它僅僅代表著一種生活態度,對高質量生活細節追求的生活態度。輕奢潮的興起正符合現代年輕人和中產階級上班族的訴求——難得的閒暇時間更需要認真地享受生活。
從內容和形式上來看,朋友圈中絕大部分圖文並茂的發帖者都可以被歸類為Veblen所謂的“有閒一族”,也許或多或少會帶有某種“炫耀性”成分,但更多的是透過這種“炫耀”方式展現個人的生活近況和對生活的態度,達到與朋友互動,增進彼此情感的效果。有時候當我看到朋友們之間有趣的評論時都會忍不住加入他們的評論中一同互動;而如果一個人不曬照片,便不會吸引朋友們的評論,久而久之存在感便會被忽視,情感也會慢慢變淡。在全民用微信的時代,朋友圈承載的社交功能對人日常生活的巨大影響力已不必多言,對於普通人來說,在朋友圈“秀”出的可能已經不僅僅包含著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價值,也蘊含著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更凝聚著背後的關係網路。朋友圈就是一個表演劇場,互相成就了一個超於現實生活的,熱鬧的自我世界的中心。這些炫耀與點讚的互動變成了一場有意義的展示,多少有些虛假性。但在虛擬世界裡,這種虛假顯得很真實。
我們之所以討厭炫耀性消費行為,除了有利益上和心理上的被剝奪感之外,最根本的一條是教育文化,暴發戶還沒有在“素養”上成功地把自己放到審美價值鏈的高階,而只是外在的模仿。但在價值觀念上,他們真的已經成功了。而隨著生活水平和教育文化的提高以及社交媒體的不斷多樣化,炫耀性消費也會以一種大眾所接受的方式存在。
炫耀性消費只會有增無減
這個問題首先可以把Veblen對有閒階級的表述與馬克思工人與資產階級矛盾相聯絡。我們都知道馬克思所謂的兩大階級——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是相互對立存在的,或者無產階級被資產階級剝削,或者無產階級起來革命消滅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但是為什麼當今社會里,富人既炫富又剝削大眾勞動階級,但是普通民眾甘願被剝削不起來反抗,一方面對富人嗤之以鼻另一方面也在效仿夫人的炫耀性消費模式?Veblen在《有閒階級論》中給出了答案提出:“剛好比自己高一級的那個階級,總是每個階級所羨慕的和所要爭取列入的階級。”這就說明,下層階級與上層階級並不是針鋒相對的,工人階級並不企圖取代他們的管理者,他們只是試著去模仿。他們默許,他們所做的工作,比他們主人的工作要不“體面”得多。但是他們的目的並不在於除掉較高的階級,而是設法讓自己成為較高階級的一員。正是這種心態,不同階層的成員都把上一層的生活方式作為追求的目標,並模仿著比他們高一層階級的炫耀性消費方式。這就形成了,非有閒階層的人甚至模仿富人大把消費,去讓其他人覺得他們也趁錢。
富人炫耀性消費到全民炫耀性消費的轉變
炫耀性消費不會減少,但是會以一種更加平民化,大眾化的方式讓每個人都會以自己所處階層的特徵來“炫耀”。如果從當今社會的新興階層角度來分析,除了富二代等這些本就家財萬貫的群體,中國平民階層抓住中國社會的轉型、自身有土地資源優勢以及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產業出現的機遇,我們可以看到“拆遷戶”、“暴發戶”、“網紅”等一夜之間躍升為炫耀性消費的主體,這些群體的消費表現出享樂主義與物質主義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費傾向,體驗型消費和炫耀性消費佔了很大比例。因為這些群體是從平民中產生,代表著草根的特質,也便很容易成為普通大眾模仿的物件。普通民眾是一批被“炫耀性消費”群體所刺激進而做出模仿“炫耀性消費”模式的普通民眾,能令普通民眾接受的不是上流階級的炫富,也亦非中產階級的,而是上面所述的出身草根階層的網路紅人。正如時尚最開始是流行於小眾群體,之後還會慢慢被普通大眾所模仿一樣道理,我們看淘寶所打著的“網紅爆款”既符合大眾審美同時又不具奢侈品的價位,易於普通大眾所接受。普通網民更力挺並效仿代表草根階級的網紅群體,一方面沒有階級差異的相對剝奪感,反倒是同為一個圈層的文化思想層面的相似性所帶來的親切感,形成炫耀性消費的“馬太效應”,特別是在同一圈層環境下,這種“馬太效應”傳播的速度更快,影響力更強,更能形成統一的群體性模仿。
在大眾社交網路中更普遍用“秀”或“曬”來代替Veblen的“炫耀性”表述。如今我們可以看到輕奢式的生活已然滲透在了朋友圈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曬車曬房曬裝潢、曬跑、曬旅遊照、曬電影票根,曬美食、曬雙十一購物車以及曬一年的網購或信用卡賬單等多樣的“炫耀性”生活,朋友圈也不再僅僅是年輕人和家境優越群體的秀場,也並非是普通吃瓜群眾集體圍觀看熱鬧的菜市場。這種炫耀性消費模式不斷呈現在人們的日常朋友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消費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普通民眾的“炫耀”更多了份親切的生活氣息,而有錢人的“炫耀”更多了一份優雅享受感。全民炫耀性消費內容和形式的不斷融合不僅模糊了現實的階級分層界限,也不斷塑造著新型消費觀的轉變——輕奢主義。輕奢主義是以更尊重生活質量的生活方式為主的消費觀,與財富多少、社會地位高低無關,它僅僅代表著一種生活態度,對高質量生活細節追求的生活態度。輕奢潮的興起正符合現代年輕人和中產階級上班族的訴求——難得的閒暇時間更需要認真地享受生活。
從內容和形式上來看,朋友圈中絕大部分圖文並茂的發帖者都可以被歸類為Veblen所謂的“有閒一族”,也許或多或少會帶有某種“炫耀性”成分,但更多的是透過這種“炫耀”方式展現個人的生活近況和對生活的態度,達到與朋友互動,增進彼此情感的效果。有時候當我看到朋友們之間有趣的評論時都會忍不住加入他們的評論中一同互動;而如果一個人不曬照片,便不會吸引朋友們的評論,久而久之存在感便會被忽視,情感也會慢慢變淡。在全民用微信的時代,朋友圈承載的社交功能對人日常生活的巨大影響力已不必多言,對於普通人來說,在朋友圈“秀”出的可能已經不僅僅包含著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價值,也蘊含著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更凝聚著背後的關係網路。朋友圈就是一個表演劇場,互相成就了一個超於現實生活的,熱鬧的自我世界的中心。這些炫耀與點讚的互動變成了一場有意義的展示,多少有些虛假性。但在虛擬世界裡,這種虛假顯得很真實。
我們之所以討厭炫耀性消費行為,除了有利益上和心理上的被剝奪感之外,最根本的一條是教育文化,暴發戶還沒有在“素養”上成功地把自己放到審美價值鏈的高階,而只是外在的模仿。但在價值觀念上,他們真的已經成功了。而隨著生活水平和教育文化的提高以及社交媒體的不斷多樣化,炫耀性消費也會以一種大眾所接受的方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