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逛客
-
2 # 孫旭陽
這對父母的做法肯定是出於無奈了,但作用堪憂。新聞顯示,這對父母是做生意的,早年為了避遺產稅,將好幾套別墅贈予了兒子,現在收回最貴的2000萬的那套,算是對孩子一個“敲打”。但是,這對兒子的震動,看起來並不大。很多富二代如果沒有富一代的加持,就是路人甲。可是,他們也吃準了父母肯定不會拋棄自己。被寵溺成習慣的兒女,就如同吸毒,很難戒掉。
這個兒子已經成年,價值觀和消費習慣,以及在社會上立足所必備的能力,都已經定型。“花天酒地、用錢大手大腳”的毛病,根本不會因為被收回一套別墅就收斂。即使今天被收回,只要是父母的財產,早晚不還是他的嗎?
這也是兒子在公證處“好脾氣”的原因,父母交稅的60萬,完全是被他逼得多花的,他也不見心疼和愧疚,這樣的兒子,能幡然悔悟、重新做人嗎?我看懸。
這也反照了父母教育的失敗。中國式父母,很難像比爾.蓋茨等西方父母一樣裸捐給社會,不為子女留財產,但是又缺乏能力和意識,可以在孩子成長階段教育他們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們在社會上自立存活的能力,所以就會出現很多敗家子。這即使不能說咎由自取,也似乎怨不得別人。
收回別墅難度不大,就是交六十萬稅罷了。更難的是,別墅收回之後,如何讓兒子走上正路。我看到父母在指責兒子時,“也不結婚”居然成了罪責之一。可見這對父母的價值觀多少有些落伍,兒子更多被視作傳宗接代的工具,而不是獨立自由的個體。在如此價值體系的家庭中,也很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即使父母非常有錢。
對父母來說,你急於讓兒女依賴,他們就會真依賴你。你剝奪了他們選擇的權利,他們就會放棄承擔自己的責任。從新聞看,這個兒子也不是什麼壞人,但幾乎算是被這個家庭給廢了。
-
3 # ChrisSeaw
願打願挨,別人沒權利批判,但做任何事都會有後果,也要自己去承擔。
老媽說,如果哪天我能有孩子的話,保證比她更寵孩子,不宜讓任何人照顧,她肯定沒機會給看孩子。
所以這事沒什麼可評價的,總有人會長歪,也有人長得很正!
-
4 # 安唯歌
父母是害怕孩子日後將家產敗光,要知道~掙錢艱難,花錢容易。
只能說這對父母在孩子兒時就沒把他教育好,家教出了很大的問題。才導致他成為了現在的樣子。他們這麼做看似有些荒謬,但也實在是無奈之舉,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就教育錯誤,長大了,自然而然會養成各種各樣的壞毛病。
對每個人而言,家教真的很重要!
-
5 # 扒啦影視小魔仙
端午節這天大家都在忙著過端午節呢,但是有一對父母卻在忙著要收回兒子手裡價值2000萬的別墅。因為兒子平時不誤正業,到現在還沒有娶媳婦,所以打算把之前買在兒子名下的別墅給收回,這可把富二代愁壞。
最後確認下房產贈與得交3%的稅,你們可考慮清楚了。”要贈回的別墅市值兩千多萬,要交納六十多萬的契稅,是一筆不菲的開支。李現在房產要從兒子名下轉移到父母名下,有兩種方式,贈與和買賣,贈與大約要交3%的稅,以後父母倆如果要把這套房產出售的話,還要交個人所得稅。如果買賣的話,算起來大約2.5%的稅費,但是如果父母名下還有其他房產,那麼就會受制於限購令。所以,父母把房子登記在子女名下,真要三思。李女士夫婦堅定地點點頭,兒子也很爽快,瀟灑地提筆簽下了名字。按他的話說,反正房子是爸媽給,拿回去也沒關係,說不定以後還是我的。
現在當富二代不容易,當富二代的父母更不容易,這就是寵壞的結果,恨鐵不成鋼,也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所造成的。
-
6 # 潑辣破謠言
這可以作為給中國父母的一個警醒。中國父母有什麼特點呢?溺愛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沒有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意識等,都是現如今大部分中國父母的現狀。然後,這種溺愛行為造成的影響隨之而來:孩子太過依賴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花錢揮霍無度等。並且,稍微富裕的家庭往往選擇對孩子進行“富養”,這也就成為悲劇的根源。
就如同文章中提到的富二代,多年以來較為奢侈舒適的生活使得他似乎不知生活疾苦,整日遊手好閒毫無作為,父母為“懲罰”他而收回兩千萬的別墅從而要交60萬稅費,他竟也無動於衷。人的性格百分之九十都是靠後天培養的,尤其是生長的環境影響最大,父母將自己孩子從小捧在手心,含著還怕化了,不要自以為這種行為是為了孩子好,其實是在害孩子!
天下父母都一般,希望孩子過得無憂,希望孩子快快樂樂地成長,可是這樣的思想往往會對父母之於孩子的教育方面形成一種束縛,捨不得孩子苦,見不得孩子累,嬌生慣養又使得孩子養出一身臭毛病。
寵愛可以,可別溺愛。
-
7 # 思並快樂著
看了這則新聞了,注意到了這則新聞的兩個細節,第一個細節是:父母認為兒子不務正業,擔心兒子會把自己的房產敗了,因此收回;第二個細節是兒子的反應,兒子說反正以後還是我的,我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所以,從這兩個細節來看,父母收回2000萬別墅的這則新聞實際真正意義不大,它並非剝奪了孩子的財產繼承權、或者對收回的財產進行轉增、社會公益捐贈什麼的,而在於“守財”,我覺得最終還會迴流到兒子那裡。
社會學家費孝通曾經說過中國的社會屬於“差序格局”,社會關係依據家族血緣關係層層推及開來。除此之外,中國傳統文化中還具有較為強烈的“家庭導向性特點”,傳統華人基本都是導向家庭、宗族的內向性社交,信任半徑很難擴充套件到家庭以外的成員。這也是為什麼華人公德意識較差、社會公益意識淡薄的很重要的原因。中國不乏這樣的案例:無論孩子多麼忤逆不孝,父母一般都不會剝奪孩子的繼承權。
西方相對而言好一點,他們利用宗教,比如基督教《聖經》中的“要賙濟窮人”、“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在7世紀也樹立了一種傳統,即透過對富有者的累進稅來救濟窮苦之人,包括伊斯蘭教傳統中的“齋月”,透過齋月的“禁食”來讓富人設身處地瞭解窮人的感受等,其實都是一種將個體從對“自我”、“家庭”導向更廣闊社會的努力。當然,宗教並不是唯一的原因。教育、制度、社會結構都是影響因素。
從這個新聞延伸,我覺得中西方對孩子教育模式的差異也值得關注。因為有親人在法國,所以可以更直觀的對比。西方人對孩子的教育是:18歲之前父母可以傾全力去為你創造最好的一切機會。但18歲後的教育立馬就轉變成:我們曾經如何奮鬥,你就應該如何奮鬥。父母沒有義務負擔孩子18歲後的人生。但中國的父母就很不同,中國父母的教育理念是:父母曾經受過的苦難,絕對不希望孩子再經受。從這點上,你可以說中國父母是最偉大的父母,但同時也是最被動的父母,因為中國孩子很容易挾持這種無私的父愛和母愛,以愛之名肆意妄為、無所顧忌。
父母收回兒子別墅,“兒子這麼大了,只知道花天酒地,用錢大手大腳,也不結婚……”“我真擔心,哪一天他把房子都送人了怎麼辦哦……”這天,杭州錢塘公證處值班室成了一對父母數落兒子的現場。因為不滿兒子揮霍無度,爸媽決定來辦公證,把先前送兒子的別墅轉贈回自己名下。這位兒子倒是好脾氣,笑笑說:“爸爸媽媽,房子送回給你們,你們把稅交了就行。”別笑他小家子氣,這起房屋贈與得交60多萬元的稅,一般人家還真扛不牢。
回覆列表
為防止更多的財產流失,這對父母做得很對。等兒子人生終於悔悟那天,這房子還給兒子也不晚。不過,為了避免交稅,父母可以採用抵押手段,扣壓房產證,讓兒子寫張2000萬的借條收據,兒子可以繼續使用這房子。這樣,房子也沒辦法賣出去,即使兒子騙過買家,這借條收據也夠兒子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