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燥星兔
-
2 # Teddy167028896
很喜歡矮大緊老師,理由如下:
第一,喜歡他不會讓別人覺得你淺薄的看臉族
第二,學問不少,而且文理兼收,這個難得,學理出身的,懂文學、音樂、經濟、歷史還能聊得嗨的人,我還真想不起還有誰
第三,不裝B,錯就是錯了,不懂就是不懂,從來不高高在上的裝大尾巴狼
每四,特歡樂,他身上有種樂觀的驕傲,畢竟出身在那擺著,驕傲也是難免的,但是覺得他特別樂觀,有事總往好處想,能感染周圍的人。
第五、平和,不像有的脫口秀主持人,就靠尖酸刻薄吸引眼球,一次半次還好,長了讓人煩,矮老師很少出口傷人。
以上五點是我主要喜歡他的理由,不過他也有缺點,第一,這個站沒站像坐沒坐像很討厭,想想他家教應該極好的,怎麼他坐那總晃,小時他爸不抽他嗎?第二,太貧,有時有點鬧,不是大毛病。第三,他的紅樓夢看得實在不到位,講成那樣不如不講——這是個人原因。
綜合說,矮大緊是我第二喜歡的,第一是竇文濤,更低調溫和一點,第三是馬未都——以上就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3 # 李三萬的三萬裡
現在都知道酒駕是件很嚴重的事情,不過高曉松當時也確實僥倖沒發生嚴重後果,所以這事本身算不上一件不可原諒的事情,他因之而入獄,這個處罰怎麼說也夠到位了,最關鍵的是,高曉松當時認罪態度也夠深刻、夠誠懇,完全沒在這事上動用關係作什麼手腳,老老實實進去坐滿刑期。不過一碼歸一碼,高曉松後來身價暴漲,酒駕坐牢的事,只能說處理的好,沒有影響到他的事業,跟他身價暴漲沒有任何關係,把兩件事硬拉一起編這麼個問題,是成心誤導輿論了。高曉松本人是八八屆清華學子,那時大學還沒擴招,能考進清華,本身就說明他的天賦和努力都已經遠超常人了,他家世不錯,後來得以按自己的興趣退學去學導演,搞音樂,成就也蠻拿的出手的,證明了他自己有足夠的才氣和能力。一一年酒駕坐牢出來後,他選擇藉助網際網路的東風,以及自己已經打下的人氣基礎,轉行做做評論,人家那知識基礎是真紮實,所以受眾頗多也是預料之中的事,當然評論自媒體這類東西,觀點理念不同,有粉有黑同樣也是預料之中的事。不過高曉松基礎在那裡,無論媒體、自媒體節目,流量一直是穩中有升,屬於沒什麼大波折的事業成功人士,身價暴漲,也只能說人家的積累到了那一步,跟他前期的努力和堅持都分不開,跟網際網路經濟蓬勃發展的大氣候也分不開。不過氣人的是高曉松這種成就,對於他的家世來說,真的是屬於自己玩自己的,他家人一定會對他嘆氣,覺得他不肯努力,擔負更大的責任吧?我也覺得他是具備那個能力的人,但是這傢伙自己偷懶,選擇了現在這種比較而言輕鬆愜意的生活,他自己也說過,他是“自己認為”自己沒法像家裡人一樣當科學家,才換條路走。按現在流行的說法,他是選擇了鹹魚呀!
回覆列表
如果說歲月是把殺豬刀,那麼讀書是把整容刀。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在美圖軟體橫行的今天,只有才華才是最好的濾鏡。而這句話用來形容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則再合適不過了。
他是高曉松。
在《奇葩說》上,馬薇薇說她喜歡的情詩要像深海一樣,表面不動聲色,內裡自由洶湧。
高曉松略作思考,立馬用顧城的《小巷》戳中了馬薇薇的少女心。
“小巷又彎又長,我用一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
如果是我,或許會用泰戈爾這句“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來表達自己熱烈而幽怨的愛情。
然而顧城的《小巷》更含蓄內斂,看似波瀾不驚,心情早已洶湧決堤。
《奇葩說》中,還有一期的話題是“痛苦的絕症病人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我該不該鼓勵他繼續撐下去?”高曉松說,“我會鼓勵你撐下去,但我尊重你的選擇。”
節目現場的眾人瞬間淚崩。
都說: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愛過的人和讀過的書。高曉松便是如此,從小生長在書香門第的他深受家人影響。
高曉松的外公張維是深圳大學首任校長、兩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外婆陸士嘉是北京航空學院籌建者之一,世界流體力學權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中國籍博士。
外舅公施今墨是中醫臨床家、教育家、改革家。
舅舅張克潛是物理電子學與光電子學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兼博導。
父親高立人是清華大學教授,母親張克群更是師從梁思成。
他母親那句流傳至今的名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更是讓高曉松養成了一生的習慣——讀書。
而讀書也的的確確撐起了他的才華和野心。
1988年,作為高材生的高曉松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專業,生來並不安分的他,與來自各個高校的朋友組了一個樂隊叫“青銅器”。
在玩樂隊的過程中,他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有人評價說,全中國九成的人,都能哼出《同桌的你》,剩下的一成裡,十之八九會唱《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彼時的高曉松為了唱歌、創作,和老狼跑到海南的歌廳駐唱,回程時路費不足,蝸居在廈門大學的“校中村”裡,一呆就是大半年。條件惡劣、兜裡沒錢,有的只是才華和夢想。或許正是這種潦倒的環境,給了高曉松爆發的機會。
自覺不適合當科學家的高曉松,從清華退學了。事與願違的是,想要投身藝術事業的高曉松,在1993年報考北影研究生落榜。
但是飽讀詩書的高曉松並沒有走投無路,讀書的用處一下子就顯現了出來,才華成了高曉松的敲門磚。據說《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就是高曉松在落榜打工期間,用一個上廁所的功夫便成就的好歌。
落榜後,在亞洲電視藝術中心擔任編導的高曉松接觸了大量拍攝廣告和MV的機會,也為自己日後的職業生涯鋪好了道路。
他的電影處女作《那時花開》集結了周迅、夏雨、朴樹。他電影代表作《我心飛翔》更是請來了陳道明、李小璐擔綱主演,這部電影在法國里昂電影節拿下了最高獎,在美國雪城電影節獲得了評委會大獎。高曉松也隨之走上人生巔峰。
2011年,高曉松醉駕入獄,監獄裡的半年,高曉松堅持讀書、寫作、翻譯,既是反省,也是沉澱。回憶起那段時光,高曉松獲得的是告別輕狂過去的信心和對未來人生慢慢的思考。
出獄後的2012年,他帶來了獲得無數好評的綜藝節目《曉說》。節目中的他,講故事娓娓道來、抖包袱輕鬆自如。酒駕的陰影被他用紮實的知識、風趣的談吐一掃而光,換來的是無數迷弟迷妹。
從清華退學怎麼樣?北影落榜又怎麼樣?犯過錯又怎麼樣?重要的不是你在哪裡讀書,而是你有沒有讀書,在讀什麼書?
正如高曉松在接受採訪時曾說:只要在讀書,就是在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太苟且的人。什麼叫詩和遠方?就是讓自己更遼闊,而讀書就是讓自己變得遼闊的一個過程。
有人問我:高曉松在小鮮肉扎堆的娛樂圈裡,僅憑這樣的顏值為什麼會這麼火?
誠然,高曉松的筆名“矮大緊”被無數網友戲謔為:長得不高,臉大,穿衣服還緊,他的自拍更是慘不忍睹。在這看臉的社會里高曉松確實是一股“清流”。
但是,高曉松不火天理難容。
比他帥的,沒他有才,比他有才的,沒他多藝,比他多藝的,沒他博學。從音樂到電影、從歷史到人文、從詩歌到網際網路,高曉松可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讀書讀回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情商和幽默感,說話引經據典卻不盛氣凌人。
這,或許就是高曉松火的理由了吧?
很多網友感慨,高曉松究竟讀了多少書才能這般聊天吹牛信手拈來。
高曉松自己說,他把閱讀當做是一種生活習慣。對自己而言,讀書就像吃飯,不是一種追求,也沒有太多的意義,“就是一種正常的生活”。
三毛在《送你一匹馬》中曾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這就是跨越顏值的魅力!
腹有詩書氣自華,愛讀書的人,從來不會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