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愚者思悟

    文:大頭愚

    首先要明確:拖延不是“症”,它只是一種推遲的狀態!

    並不像日常中和市場上那些人說的是一種“疾病”,但拖延症卻又是我們人人需要每天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們需要正確面對這位“小拖拖”。

    不要把“拖延症”拖成“拖延癌”!1st 拖延不影響成功

    如果問你,什麼是歷史上最著名、最悠久的拖延症?

    你的回答會是:

    《西遊記》裡的妖怪說:“待明日捉了那猴頭,與這唐僧一併吃了”;

    還是《水滸傳》裡的“哥哥不急,且喝了這杯水酒上路也不遲”;

    還是《白蛇傳》裡的“千年等一回”;

    還有三國時期的大才子“鳳雛先生”龐統,在縣衙門堆了一堆案卷都不去處理,然後張飛來了,他說:“好,我處理給你看。”然後一個上午把所有案卷都漂亮地給批閱完了。

    據說法國大文豪雨果為了“戰拖”,經常會光著身子寫作,而且命令他的管家把衣服藏起來,這樣該寫作的時候就不會外出亂晃了;

    可能歷史上最著名的“拖拉機”要屬達·芬奇了,這個才華橫溢的天才一輩子既追求完美,又源源不斷有靈感湧現,同時涉足建築、解剖、藝術、工程、數學等多個領域,導致大量的作品拖延-----畫《最後的晚餐》拖了4年,從1503年就開始畫著名的《蒙娜麗莎》,一直到1519年去世都沒交稿,因為拖延的毛病,嚴重影響了達·芬奇的人際關係。

    而且因為太“拖”,有五六幅作品直到去世還壓在手裡沒能交付,最終傳世畫作不超過20幅。達芬奇本人也在一則筆記中苦惱的寫到:“Dimmi,,dimmi se mai fu fatto cosa alcuna?”(告訴我,告訴我,有哪樣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

    這種挫敗感,與我們當今飽受拖延困擾的後世人類所體驗到的別無二致;

    中國的胡適先生曾在他的《胡適留學日記》裡有這樣的記載:

    7月4日

    新開這本日記,也為了督促自己下個學期多下些苦功,先讀完莎士比亞的《亨利八世》。

    … …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適啊胡適!你怎麼能如此墮落,先前定下學習計劃都忘了嗎?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 …

    當然不能說拖延的人會成功,只是說,拖延也許並不妨礙你成功。

    看來拖延古今中外皆有之!

    2nd 人人都有的拖延基因

    大家都有這個印象,你看到的沙漠裡植物都很矮小,只露出一個小頭,但是它為了能吸到水,植物的根系非常粗壯,盤根錯節,深深的扎到地底下;

    還有大海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個小角,水下部分卻是極其龐大;

    拖延症也是,表面上看是看起來都是不起眼的拖延小毛病,但它的形成機制卻是數百萬年進化而深深地紮根於我們的內心深處的。

    人的所有行為都是內心底層心裡和認知結構決定的。

    我們人類頂著一顆非洲稀樹草原的大腦袋和情感系統,從同質化的小型熟人原始社會,進入了異質化的大規模陌生人複雜協作的現代社會。

    在我們老祖宗那裡,也許懶惰和拖延並不是壞事:

    -----“太過好動、做很多計劃、沒事衝擊舒適區… …”在原始森林中是件很危險且特別消耗熱量的事,可能一不小心就會受傷死掉或這被野獸吃掉;

    -----“吃了就躺倒、明天的事明天再說、遇到危險趕緊逃命… …”反而是個不錯的生存策略,所以我們的老祖宗才能在嚴酷的自然選擇進化中生存下來。

    進化心理學認為,現在我們定義的“拖延”基因-----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上肯定保護過我們。

    也就是說,人類雖然身體上已經進入了現代,但是我們大腦和心理底層基因的進化需要漫長的時間作為前提,它們還停留在數百萬年前。

    舉個例子:

    你看,人們減肥為什麼那麼難?

    因為我們的身體是由幾百萬年的進化構成的,而我們進入文明社會能吃飽肚子才幾年時間啊,我們的生理結構的底層程式碼是:看到東西就吃,吃了就轉化成脂肪存起來,以防後面找不到食物餓肚子。

    而現在,一日三餐,偶爾還來頓夜宵,啤酒加炸雞,每頓飯都是大魚大肉,營養過剩,又不像老祖宗那樣每天還要長途跋涉去採集種子、追趕獵物,只吃不消耗,身體上堆積的脂肪肯定超標嘛。

    我們進入文明社會時間實在是太短了,滿打滿算才幾千年,我們生理構造的改變還來不及做進化反應。

    像拖延症也是這個道理,你想在幾百萬年前,一隻進化的猿猴,逮著一個能吃的東西不吃,你讓他留到明天吃?

    憑什麼呀,肯定是先吃了再說,為什麼,夜長夢多嘛。

    所以人類心理結構的底層程式碼是:我們會更看重當下的價值,對未來的價值評估就低-----能懶一會就懶一會,先爽了當下再說。

    然而,我們頂著這個幾百萬年前的大腦袋進入了今天的“永遠線上、隨時干擾、資訊過載、思考變淺”的現代網際網路社會。

    如果再像我們的老祖宗那樣先爽了當下再說,把重要的事拖著不幹,就有問題了。

    3rd 現代社會是拖延誘因

    之所以拖延症成為了現在一個重要的社會話題,是因為現代社會確實加重了人們的拖延症以及危害。

    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現代社會協作網路極其複雜,人們的目的和手段之間,距離變得越來越遠。

    原始人很簡單,我今天打獵就有的吃,不打獵就沒得吃手段和目的之間非常近,簡單直接。

    可是現代人不一樣了,有個大家都知道的笑話:

    說有一個富翁到海灘上,看到一個漁民正躺在沙灘上曬太陽。

    富翁說:“現在是捕魚季節,你怎麼這麼懶,躺在這曬太陽,你得去幹活啊。”

    漁民問:“我為什麼要幹活啊?”

    富翁說:“廢話,幹活當然是為了掙錢啊。”

    漁民問:“我為什麼要掙錢啊?”

    富翁說:“你掙了錢之後,就可以什麼事都不幹,躺在那曬太陽啊。”

    漁民說:“對啊,我現在不就在這曬太陽嘛”。

    富翁:... ...

    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現代社會,人們做事的目的和手段之間變得非常複雜,專業分工讓我們只見磚頭,不見金字塔。

    人們不能直接用自己的本能感受的到了,難以從自己的工作中體驗到成就感和吸引力了。

    第二,現代人的很多目的是被強加的,複雜系統反饋緩慢。

    比如:聽很多人說,寫一個方案、總結報告、彙報材料、假期作業,就是拖著不想幹。

    誰願意寫啊,這不是沒辦法嘛:

    是公司要求,領導分派的任務,是客戶的單子,學校的作業… …各種沒辦法,逼著你不能拖。

    本能上你是不願意去做的。

    人都有抵抗被強加目的這個心理機制,哪怕這個事是你本身喜歡乾的,只要你感受到了一點點被強加的意思,你都會本能的躲避。

    不但目的任務是強加的,且許多工需要很長週期,才能看到成效,反饋不及時。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很容易陷入當下的“小確幸”,而看不到“大完美”。

    第三,現代商業社會更關注結果,以成敗論英雄

    小到每個人、每個公司,大到社會、國家,重視結果輕視過程的評價與淘汰機制,讓我們為了成果而患得患失,很少能體驗到過程之美。

    天生基因+後天沃土-----拖延現象就成了現代人爆發性增長的“通病”!

    講了這麼多內容,如果你能對於自己有點拖延平常心,那我就達到目標了。

    那現在人究竟如何和“拖延症”相處,怎樣才能擺平這位“小拖拖”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周最佳不是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