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極殘酷的文化專制政策,但這主要是針對民間的愚民政策,秦國統治階層內部則可以自如的討論甚至引用儒家經典說事。而儒家經典之中,周文化的代表《書》《禮》二經受到最嚴重的摧殘,《春秋》則反而在秦國朝堂有一席之地。究竟是什麼原因?
15
回覆列表
  • 1 # 獨步西風

    焚書坑儒,這個命題本就有問題,被坑的也基本都是術士,被焚的也都不是學術著作,只是在民間大部分學術著作被禁止傳播,有價值那部分基本都被官方存檔。而項羽進咸陽的那一把大火,讓秦始皇背了鍋。至於後來如何抹黑千古一帝,如何美化項羽以彰顯大漢王朝的偉大就更不用說了。另外,歷代基本都有破壞文化的行為發生,但有一件孤案卻幾乎不被人提起。那應該是第一次文化浩劫,早過項羽幾百年,周王室發生沒亂,公子帶,出逃時攜帶大量王室典籍,在楚國地界隊伍走散,大量典籍丟失。

  • 2 # pku小動物

    秦始皇焚書放過《春秋》了嗎?好像沒有直接的記載

    關於秦始皇焚書的最早記錄,是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博士齊人淳于越認為秦始皇廢封建而興郡縣,是不法古制,不能長久。丞相李斯反駁淳于越之說,於是引出焚書一事。原文是這麼說的: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五帝三王也沒聽說誰天天互相學來學去的)……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諸侯並爭,厚招遊學(一幫子知識分子懂什麼,三代那些事情有啥好學的?後來還不是進入春秋戰國啦)……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禍亂黔首。(知識分子厚古薄今,胡說八道,擾亂民心)……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有敢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文科的書一本不留,職業技術類書籍可以保留,咱們以後全民學理工)

    從李斯的這個意見來看,《春秋》應當是在被焚之列。

    當然了,《春秋》到底是怎麼流傳下來,到底是作為單獨的一部經流傳到漢初的,還是透過《公羊》、《穀梁》二家傳保留下來的?這個很難說。《漢書·藝文志》等等提供的記載並沒有提到《春秋》在焚書事件中是什麼情況。只能說從相關史料中來看,《春秋》屬於應當被焚燒的書籍,但是實際情況如何則不得而知。

  • 3 # 揮弓探賾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後,吸取了歷史的教訓。為了防止諸侯割據,廢除了分封制;為了統一思想,壓制了那些反對中央集權制度的言論、所推行的用秦文化來取代各國之前的一系列的文化專制政策,而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傳統上認為《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並稱春秋三傳的《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其用詞遣句字字珠璣,幾乎都暗含著褒貶的意思。朱熹說:聖人作《春秋》,不過直書其事,善惡自見。

    “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 司馬遷極力推崇《春秋》,餘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謬矣。其作用早已超出了史書的範圍,非尋常史書。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代表著舊文化、舊制度、舊禮俗的《書》、《禮》,是秦始皇焚書過程中需要重點清剿的,尤其或是一本方士《道經》,此經唯留了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一些儒生和遊士,總是引用儒家之經典,借用古代聖賢的言論,來批評秦始皇以國家強制力推行的空前政策,而《春秋》所講的大一統、一王大法的理論,卻是剛剛建立中央集權制的秦王朝、成為統一帝國、所樂於接受的思想。必尊以經而後讀之,須懷以誠敬之心讀。

  • 4 # 陸棄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焚天下之書,但他自己儲存的圖書,是不可能焚的。“非秦記及博士所掌者,盡焚之”。也就是說,秦始皇只焚燒了對他沒利的一部分書,但就是這一部分書,也是官家存檔的。並未滅絕。真正滅絕詩書的,是項書。秦末農民起義,項羽火燒了咸陽,對於中國古文獻才是滅頂之災。“書之焚,非李斯之罪,而項籍之罪也”。

    秦始皇雖然尊崇法家治國,但對於儒家,也並沒有趕盡殺絕。他坑的所謂儒生,實際上是術士。這些術士也是該死,為了求得秦始皇的賞賜,鼓吹有長生不老之術,經常獻上一些無用的“仙丹”妙藥,最後被證明無用。所以事實上這些術士都是騙子。對於騙子,處以坑刑,也並無不妥。他們都是人渣,活著也是害人害己。

    實際上,秦始皇的改革措施,有很多來自於儒家經典。比如最著名的“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來自於孔子的思想,只是孔子只是有其大一統思想,但沒有能力實踐而已。秦代對於儒家的思想,是有保留地消滅。比如秦朝下達了“挾書令”,規定藏有儒家經典者治罪,所以在秦代的民間沒有傳授和學習儒家經典者,但這並不妨礙官家學習並保留儒家經典。許多大臣的思想,已深受儒學薰陶。孔子為什麼是帝王師,就是因為他說的話,已經淺移默化地影響了很多人,包括秦始皇、李斯、蒙恬、扶蘇甚至趙高、胡亥等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婚為什麼不能好聚好散?孩子為什麼會成為報復的工具?人性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