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風起兮140804738

    因為其射速過高,達到1200發/每分鐘,超出了人耳朵的識別範圍,聽起來就像是嗤嗤的撕裂布帛聲或是電鋸聲,而盟軍士兵只要被打到就是至少命中兩三發,讓盟軍士兵普遍感到恐懼,一線的老兵為了舒緩壓力以及調侃希特勒,就把這機槍叫做希特勒的電鋸或是希特勒的拉鍊(意思是希特勒撒尿找不到小弟弟)

  • 2 # 一步一印記

    二戰中,諾曼底登陸行動時,奧馬哈海灘上一個叫賽弗羅的德軍士兵在9小時內發射12000餘發槍彈,造成近4000美軍“狂叫倒下”。

    其中,賽弗羅所使用的機槍,射速高達每分鐘1200發,這款機槍射擊時,發出的聲音,類似高速轉動的電鋸。對盟軍士兵來說,那種聲音,就是死神的聲音。它就是被譽為“希特勒電鋸”的MG42通用機槍。

    作為參加過一戰的老兵,希特勒十分清楚機槍對於士兵的重要性。因此,上臺後的希特勒立刻打著發展輕武器的幌子,將德萊塞輕機槍改造成不那麼顯眼的氣冷式輕機槍,並命名為MG13輕機槍,最後,發展出可怕至極的MG42“希特勒電鋸”。

  • 3 # 心有遠芳

    MG42是二戰德國軍工最偉大發明!

    很多人一提到武器,總想到高大上,什麼航母,飛機,坦克,很少想普通士兵的需要!

    航母,飛機,坦克是為戰略服務的,不是隨叫隨到,MG42是自己的,隨時隨地保護殺傷對手!

    德國軍工以嚴謹著稱,一切產品都經過精密計算,MG42射速以三發為一單元,被瞄上的肯定死,因為產品經過反覆計算得到驗證!

    戰爭的最小單位為個人,保護自己,消滅敵人,是每個士兵的夢想,MG42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路是劃時代的,真正做到了!

    二戰德國士兵,可以罵納粹,可以罵黨衛軍,可以罵蓋世太保,卻沒有人罵德國軍工,因為自己手中武器比對手好!

  • 4 # 言先行

    首先,機槍的主要作用就是壓制正面的敵人,讓敵人無法從正面“上”你。換個方法思考,如果你非要從正面“上”一把機槍該怎麼打呢?

    一、靠人多。如果機槍射速不快,就無法編織出密不透風的火力網,漏那麼幾個人過來就搞定了。

    二、車輪戰。如果機槍射速夠快,你一群人衝都得死,那就一個一個上,這樣機槍總會出現換彈,過熱等問題,只要啞火那麼一分鐘,就嗝屁。

    三、火力支援。目標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你機槍呆在那不動,我就是調坦克,調狙擊手,榴彈掩護也要端了他。

    那麼德軍的mg42為什麼這麼吊,就是克服了以上幾個弱點。射速快、穩定性好、更換槍管快捷、彈鏈連續供彈,重量輕,隨時可以換機槍陣地。

    所以,它的優勢就出來了,再加上正面上機槍往往意味著高傷亡,給敵人造成很大心理恐懼,一些稱號就出來了,電鋸,撕布機,鐮刀等等。

  • 5 # HannibalLecter

    1942年型機關槍,德語Maschinengewehr 42 ,縮寫MG42。這是大腳約翰尼斯金屬烤漆廠股份公司(Metall und Lackierwarenfabrik Johannes Großfuß Aktiengesellschaft)在二戰期間為納粹德軍研製生產的一款經典通用重機槍。本來是準備取代MG34通用機槍,不過最後兩款機槍一起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但是,憑藉其優越的效能,這款機槍及其衍生型號在德國從1942年一直服役到1968年,而今天有些國家甚至還在使用。

    最早,丹麥研發出了最早的通用機槍原型——麥德森機槍,但是麥德森機槍採用彈匣供彈,被當作輕機槍使用。

    一戰後,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軍隊不得擁有重機槍,而當時對重機槍的官方定義是使用彈鏈供彈,有三腳架,水冷而能長時間射擊。為了迴避條約的規定以及降低西方國家的質疑,德國專家海因裡希·沃爾默(Heinrich Vollmer)受麥德森輕機槍的啟發,研發出得以進行長時間連射而重量輕於以往重機槍的新型機槍MG13, 隨後於1934年生產出MG34通用機槍(Maschinengewehr 34),該槍採用氣泠設計、彈鏈以及彈鼓的選擇式供彈、可快速更換槍管、附有兩腳架以及仿自麥德森機槍的軟式三腳架,至此MG34 既可以擔任攜帶,也可以配備班組,或者掛載在輕型車輛,裝甲車,坦克,飛機,艦船上使用,操作效果極好。

    MG34槍鍾12.1公斤(26.7磅),連三腳架19.2公斤(42.3磅),長約1.2米,槍管長0.62米,採用7.92×57毫米毛瑟子彈(8毫米毛瑟),也就是說,和當時的毛瑟步槍槍彈是通用的。MG34可用彈鏈直接供彈,亦可用50發彈鏈裝入的單室彈鼓或75發非彈鏈的雙室彈鼓掛於機匣左面作供彈。

    為了規避條約限定,採用了氣冷式槍管,圓柱形的槍管上有很多氣孔,便於散熱。而槍管本身可以快速更換,因此在2-3人的班組配合的情況下,可以保持高射速射擊,射速達每分鐘800-900發。在當時,作為世界第一款通用輕重機槍,MG34是令官兵感到非常滿意的,但是被投入到西班牙內戰中實驗效果,暴露出一個缺陷——外露的槍管容易被飛沙走石所磨損堵塞,而槍支成本也很高昂。

    於是,保羅·庫特·約翰尼斯(Paul Kurt Johannes)在薩克森竇柏恩創辦了“大腳約翰尼斯金屬烤漆廠有限公司”,專門研究MG34的量產方式改良計劃,以求壓低量產的壓力。其專家維納·古諾博士(Dr. Werner Gruner)最後確立了改進版。跟MG34相比,供彈方式從彈鼓改為彈性大的彈鏈,照門從直立式改為滑軌式,射速提升到每分鐘1,500發,生產方式改用衝壓成型,降低製造成本。

    MG42的特徵為極高的射速,每分鐘高達1,500發,採用短行程反衝後座行程與槍口增壓器加強槍機的運作速率。射擊時,不同於其他機槍,會發出類似“撕裂布匹”的槍聲,盟軍聽到其射擊聲,並且被強大的火力摧殘,留下深深陰影,故稱之為“希特勒的電鋸”。

  • 6 # 迷彩派軍事

    在德軍中有一句名言:“只要能聽到MG42的聲音,我就信心百倍。”

    可想德軍MG42機槍在德軍普通士兵中的重要性。在戰場上,士兵在戰鬥射擊中,常常以秒計算,比對手快一秒射擊也許就能活下來,而MG42就應運而生,給德軍在火線上增加火力,另德軍士兵在戰場上充滿信心。這一切歸功於德軍MG42機槍,通常一個班裝備一挺或兩挺MG42。

    說起MG42這個德國陸軍經典強權代表之一的特徵就是在所有機槍中(不包含多管式機槍)就屬它的射速最瘋狂,可高達每分鐘1,500發。MG42同時也是德國武器中難得證明其可靠性、耐用性、簡單化、容易操作,以及成本低廉。MG42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它射擊時發出的槍聲噪音,在普遍聽起來“咑……”或者“啪……”的槍聲中,MG42有著獨樹一格“撕裂布匹”的槍聲。二戰時德軍使用此機槍造成盟軍極大的心理壓力,盟軍稱之為“希特勒的電鋸” .

    MG42機槍組只有三個人,射手、彈藥兵以及觀測員。德軍傾向將射手的職務安排由資淺的下士(Unteroffizier)擔任而非兵員。

    MG42平均射速為每分鐘1,200發,比英國的維克斯機槍以及美國的M1919機槍射速多一倍(兩者僅有600發/每分鐘);可以聽到“啪”或者是“碰”的冷槍,甚至是“咑咑咑咑……”的連貫機槍聲,但是你會很難理解,“為什麼有人在戰場上一直把衣服撕開?”MG42的高射速使的槍聲以非常密集的波頻傳遞出去,過於連貫的音源使得個別的槍聲無法被區隔,因此在人類的耳中至少聽起來像是布匹被撕破的聲音,如果德軍的射手只扣了一下下,哪怕只是一下下,就是20發子彈上路飛奔而去。

    盟軍對於熟悉的布匹撕破聲也有自己的定義與看法,因此給予MG42各種混號,例如“希 特勒的電鋸”;也有的官兵惡毒粗鄙地形容MG42是“希 特勒的拉鍊”(Hitler"s zipper;意思指希 特勒在拉拉鍊掏生殖器但是掏不著……);蘇聯大兵比較樸實,算是文雅地稱MG42為“亞麻布剪刀”(“linoleum ripper”);連德國大兵也稱它為“希 特勒的鋸子”("Hitlers?ge")或者“骨鋸”(Bonesaw)。英國大兵就以MG42材料的製造產地史潘朵為名稱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線上英語教育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