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若愛曦福
-
2 # 思雨yp
傳統育兒觀就是家裡婆婆或親媽口口相傳,或者沒人幫帶的就是自己摸索的,自己瞎猜的,吃飽穿暖,把尿最重要!
科學育兒觀有了兒科醫生,育兒專家,和眾多媽媽的經驗教訓的幫助,而且可以學習。有不同的觀念可以對比,可以探討;而傳統育兒觀,有時就像一種權利,我是長輩你們必須聽我的,我們過去都是這樣做的,你們都是錯的,只有我是對的,不留任何餘地!科學育兒觀,除了吃飽穿暖,還有孩子健康,心智發育,安全,行為習慣各項重要的事!傳統育兒觀有一定經驗,但不免狹隘,而且拒絕學習新事物,帶孩子是二三十年前的事,已經忘得差不多了!
綜合對比顯然是科學育兒更勝一籌!
-
3 # 梅140293775
過去老人帶孩子,靠經驗或者自己總結,現在講科學育兒,給年輕父母提出了新題目。我覺得科學育兒,理論方法只是幫助我們瞭解寶寶的成長規律,順應孩子的天性,幫助孩子發揚他的性格優勢,抓助孩子敏感期理解他的行為,不阻礙他的發展,讓小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如果生硬的按照書上的條款套在自己寶寶身上反而會對寶寶的身心成長造成傷害!
-
4 # 軒雨炫緣
自從有了孩子,不少家長熱衷於用最科學的育兒知識武裝頭腦,使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然而面對層出不窮的育兒謠言,暈頭轉向家長們又開始吶喊:誰能借我一雙慧眼!十大最坑人育兒謠言,請大家逐一對比,去偽存真。
1、孩子要比大人多穿一件
真相:新生兒和嬰兒穿得太多可能引起“捂熱綜合徵”
嬰幼兒體溫調節中樞還沒發育健全,穿得太厚,無法散熱,體溫就會越來越高,長時間高溫就會導致高熱、脫水、缺氧、昏迷,也就是捂熱綜合徵。1歲以上的寶寶體溫調節能力基本和大人一樣,可以參照大人的穿衣厚度。3歲以上的寶寶一般已經會自己表達冷暖,只要寶寶不覺得冷就沒必要多穿。
2、寶寶11個月還不能睡整夜不正常
真相:即便到了11個月,也只有不到7%的孩子能睡整夜。
有人說“11個月,晚上應該睡整覺了,能夠睡到天亮。”這只是一種不符合事實的主觀臆斷。11個月時,只有不到7%的孩子能每晚都睡整夜,即便是完全獨睡,父母不給予任何方式的入睡輔助的孩子,也只有1/3能在11個月每晚都睡整夜。獨自入睡的孩子“睡覺省心”的情況僅限於2歲前,在2歲後反而不如一直有父母照料著入睡的孩子。
3、小時候用定型枕長大了頭型才好看
真相:預防或改善頭型不能依靠定型枕
沒有任何權威科學機構建議使用“定型枕”來預防寶寶扁頭。AAP這類專業機構建議:1歲之前,寶寶不需要枕頭。使用“定型枕”倒可能因為廠家設計不良,造成寶寶頸椎發育的問題。
4、把尿有利於早日擺脫尿不溼
真相:把尿除了損害寶寶的身心健康沒有任何益處
把尿這個動作對寶Bora說,尤其是小月齡段的寶寶,是百害無利的:危害脊椎發育、引發成年後的痔瘡和脫肛、對孩子的自信心構建和專注力培養帶來不良影響。如果家裡老人喜歡給孩子把尿,一定要把這篇文章給他們看。
5、枕禿、長牙慢、愛出汗是缺鈣
真相:表現出相應症狀原因很多,未必都是缺鈣
枕禿可能是因為寶寶躺著時候經常摩擦頭部,O型腿可能是因為剛出生的寶寶骨弓幅度比成人明顯,愛出汗可能是穿得多或者其他腫瘤疾病,諸多表面上看著缺鈣的現象未必是寶寶真的缺鈣。
6、寶寶吃手要及時制止
真相:一定年齡段內吃手無需干預
約一半的寶寶在六、七個月就不吃手了,但因為自身習慣、外部環境也有少部分持續到四五歲。寶寶透過吃手,可以緩解飢餓的不適感,還能鍛鍊手眼協調能力,增強嗅覺和觸覺。總體原則是:需要吃的時候儘量滿足,過了這個階段還很依賴,首先應該想辦法找到原因,有針對性地去引導。
7、能吃輔食以後就能吃鹽
真相:1歲以內寶寶的輔食不要單獨加鹽
1歲以內的寶寶代謝系統發育還不健全,攝入過多鹽分會給腎臟和心臟增加負擔,還可能阻礙鋅的吸收導致智力發育緩慢。很多成年人口味重,和嬰幼兒時期攝入過多鹽分有很大關係。
8、綁腿有助於防止羅圈腿
真相:綁腿阻礙寶寶下肢發展,也不能防止羅圈腿
嬰兒的八字腿是正常的,隨著寶寶的生長髮育,腿是可以自然伸直的,強行拉直可能會使髖關節發育不良甚至脫位。即使真有羅圈腿,也是因為缺鈣引起的佝僂病,人為的硬包亂綁是沒用的。
9、寶寶眼屎多要去火
真相:眼屎多和發紅可能是某些眼部炎症,不能單純認定上火
有媽媽看寶寶眼屎多以為是上火,給寶寶的眼睛滴母乳、塗抹金銀花水,用茶水、淘米水洗眼睛,最終導致結膜炎。當發現孩子眼睛分泌物增多時,最好到醫院眼科就診檢查,不要妄自就給寶寶下上火的結論。
10、用二手物品、吃百家飯好
真相:貼身衣物、餐具不能重複利用
奶瓶、奶嘴、鞋子、內衣、枕頭都是不適合作為二手物品重複利用的。有些是因為衛生問題容易引發傳染,有些是衣物本身就有使用壽命,時間久了會失去原有的保暖、定型效果。不能因為生了二寶就把這些東西再給二寶用哦。
回覆列表
如今,每個家長的都崇尚科學育兒,可是,怎麼才能算上科學育兒,許多家長都沒能弄清楚。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如何才能科學育兒
1、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感知識別能力和基本的理性思辨能力:即從早期開始,就要透過各種適度的方式,使幼兒慢慢感覺並體會父母的意向和引導。在其剛能明白父母的話語的時候,就要仔細而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使其真正體驗、明白哪些是該做的,如按時起居進餐、聽從父母的道理、跌倒了自己爬起來等;哪些是不該做的,如任性挑食、說怪話、以哭鬧來達到自己的無理要求等;哪些是可做可不做的,如:撒嬌、隨意喊叫、貪吃零食等。透過這些教導,會使孩子自小就有理智,自覺地多做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並儘量少做可做可不做的事。這樣,會使孩子減少很多不良行為習慣,在人生道路上隨時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2、應該從早期開始就注意觀察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
有研究表明,人的成功與否,80%在於情商,20%在於智商。所謂情商,主要是指人的理性程度的高低、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自我控制能力的強弱。因此,自小培養和提高孩子的情商是至關重要的。做父母的在注意隨時肯定、鼓勵孩子的良好表現的同時,還要有計劃地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和磨難教育,儘量讓孩子逐步學會幫大人做些適度的家務,讓其體會幫助他人、共同分擔責任的自豪感,以此鍛鍊其耐勞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還要注意及時批評,剋制孩子的輕率行為,不要輕易地對孩子哭鬧之類的非理性要求讓步,應長期有意識地從小處著手,培養孩子的韌性和毅力。
3、一定要教會孩子學會自我平衡。要透過長期理性的平等對話和朋友式的心靈溝通,幫助孩子認識到人要有自信,但又不能盲目自信;人是不完美的,但要努力追求完美;人人都會犯錯誤,但只要接受教訓、不重複自己和他人的錯誤,就會越來越聰明,等等,以此促進孩子的心理平衡。不要以金錢和物質去激發或獎勵其進步的表現,而應以情感作為維繫親子關係的主要紐帶。例如:當孩子做了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或在某方面有所進步時,家長可以說:“哇!真棒!爸媽好高興!”如孩子有相反的表現或行為,家長要表示擔心並給予適當的指正和引導。由此,孩子可逐漸學會自己調整自己的心情,而不再在心理、情感上完全依賴於父母或他人的撫慰和支援。
4、要堅持耐心地培植孩子的良性情感。如:Sunny心態、大愛情懷、豁達開朗、熱愛生活、欣賞大自然、富於同情心等;還要教孩子學會克服不良情感,諸如盲目自大、心胸狹隘、怨天尤人、不負責任、拒絕溝通、抑鬱自卑等。這種早期兒童心理素質的培育,是每個孩子起點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每個家長和教育者最應該送給孩子的禮物。
家長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科學育兒,它包含了什麼方面。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科學育兒,而不是按照別人說的科學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樣錯誤的做法只會讓自己的孩子得不到科學的教育。科學育兒的歷程很艱辛,但是,堅持下來的,都會使孩子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