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樓市全搜尋

    今天挑一個資格最久、房子最多的老司機同志來回答您的問題。

    我們內部探討總結了一下,大致有如下幾點:

    第一,便宜。

    如果是地產界10年以上的老鳥,低價必是第一標準。別看現在網際網路那麼發達了,資訊不對稱仍然是地產界掙錢的第一要義,本圈子盛行陰謀論。

    比如,誰家老闆資金鍊快斷了,誰家建築隊被工程抵款搞得要跳樓準備成本價換現金,誰家最近銷售不力準備搞點特價房出來的,誰家營銷總監剛剛把老闆忽悠進去準備低價開盤了,誰家PPP拆遷安置房還剩點處理不掉的。。。。。。

    諸如此類撿相因的事情,外界是不可能知曉的,內部早就消化完了。

    之前我在其他問題中提到過一個例子,在某大城市房價最低谷的時候,某副總組織弟兄們籌資一次性買了兩個單元,救了老闆一命,後來身價以億計不說還榮升合夥人,成為人生贏家,就是內部消化故事的高階版本。

    所以地段、產品、回報率什麼的,比起“優惠”都不重要,因為我們拿到的優惠比例不是你可以想象的。老司機都深知地產週期性,房子總是漲了跌,跌了漲,一不小心就要手裡放個五六年,不便宜就套牢了。

    便宜後面的本質是容易出手,否則資產就不能越滾越大,就這麼簡單。

    第二,槓桿。

    除非剛需,老司機是不會100%用自有資金去買房的,或者膽子大一點的會用最少的錢撬動最多的資產。再說了,錢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誰都缺現金。我們這代人的父母大多沒有什麼積蓄,能給你在大城市攢足首套婚房的首付款就謝天謝地了,要讓你有二三十套房子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靠槓桿。

    因此,老司機們對於各種貸款是十分熱衷的。房貸是首選,反正按照銀行的要求來嚴格執行,該離婚離婚,該分戶分戶,想盡辦法借錢,諸如此類吧。還有,就是圈內幾個人聯合起來集資的情況也較多見。

    圈內流行一個問題:你是願意留下一千萬去死,還是死前發現還欠人家一千萬呢?

    當然,無法使用槓桿的情況也很多的,這個時候再考慮其他因素。

    第三,地段+品牌

    為什麼把這兩個因素合併在一塊說呢,因為在拿地階段,這兩個因素本身就是一對CP。最好的地段,往往是大牌開發商拿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區域大盤”的概念。

    歷史證明,區域大盤不僅增值最快,而且週期來了最抗跌。以華府板塊的“錦江生態帶”為例,政府規劃只是前置條件,中海萬科融創一大票一線品牌同時幹進去,而且拿地規模都很大,將來就一定會火。

    地段,尤其是我們想去抄底的地段,沒有硬性規定在地圖上標出來這裡是黃金地段,而且老的商圈經常會衰敗,比如騾馬市。品牌是可以為地段加持的。而且前面說到了人脈的問題,從拿地到開盤的漫長過程,老司機們都在跟蹤的,到最後究竟該不該買,傻子都知道。

    當然,地段本身沒潛力無價值,品牌進去也是白搭,比如現在的萬科金色海蓉。但是多家開發商同時進去就不同了,比如三年後綠地和保利都呈現後的金色海蓉。

    土地這個東西,有人捧就是地段,沒人捧就是田坎。這個“人”,就指的是大開發商。

    第四,學區房

    我不太建議把學區房跟地段放在一起評判,這個因素實在太特殊。

    最近的例子是成都的蒙小導致的錦城湖岸的瘋搶。誰知道家長會如此追捧一座新學校呢?關鍵是他還是公立。事件後面的本質,是教育圈跟地產圈實際上不是一個圈子,決策不會聯動的。

    但是隨著城市居民的分層,老鼠生的孩子去學打洞,龍生的孩子就是可以睡到鳳,這種階級固化在教育上體現的最為明顯,市民們也最為恐慌。

    而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縱向來對比,教育水平總體可以提高,但是宇宙的二八定律不可改變,橫向來對比,好老師、好學校終究是少數。那學區房的概念就永遠存在。

    我身邊的老司機,都極為看中這個因素。(當然判斷權重還是不如便宜重要)

    第五,戶型

    這個就見仁見智了,一個是地段,一個是城市,都會影響對戶型的判斷。對於老司機來說,跟開發商混熟了,加上見多識廣,戶型有什麼毛病大家都一清二楚,核心要義是選大的還是選小的。

    有的城市,比如北上,首選小的。有的地段,比如周邊喜歡獨居又沒錢的小白領居多,也應該選小的。當然,從回報率來看,從城市長遠發展來看,我們都傾向於套四以上的大平層(將來二手房的改善型需求人群更大)。

    但是這不是絕對的,要看具體情況。

    最後,可能也有人會說城市的因素。我們中間去年確實有人跑到重慶去發了點小財,但是如果你以“資訊不對稱”作為第一要義,真的跨城市去投資的老司機還是少數,確實沒有辦法搞定另一個城市的人脈。有這個能力的,我可以很肯定地說,買房也不是什麼大事。老司機們平時也不怎麼聊這個話題。

    記住,老司機不等於炒房團。

    此致

    敬禮

  • 2 # 雲雷71

    我會買我認為地段最好的房子。

    李嘉誠說過,決定房子的價值,是地段,地段和地段。

    所以,我買房子,首要的條件,就是地段。那麼,什麼樣的地段會值得購買?我認為,城市中心是最優選擇,因為不僅地段好,同時又有完善且成熟的生活配套,不管自住還是投資,都是良好的選擇。

    除了市中心以外,新城中心、或者有潛力成為城市新中心或副中心的地段也是值得考慮的區域。這種區域,雖然暫時配套不是很完善,但配套速度很快,人口逐步會向副中心流動,而且市政配套設施新,有利於提升居住質量,從投資角度來說,多放幾年投資回報價值就會快速提高。

    其次,除了地段外,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要完善。一個宜居的區域,在3公里範圍內需要配套有學校、醫院、肉菜市場、商超、公園等生活配套,這樣可以在家門口實現各種生活消費場景,避免在路上花費較長時間,同時老人家生活也會比較方便。

    再次,是區域內的交通環境。暢通的交通環境,能快速到達城市外圍路網或交通主幹道,或者周邊擁有地鐵公交等城市公共系統,這些可以讓出行更為便利。最好不要選擇經常擁堵路段周邊的房子,因為真的不想5分鐘就可以到家,結果在這最後一段路塞半個小時。

    最後,選擇良好口碑的開發商和物業管理的樓盤。口碑良好的開發商,更注重品牌,在產品質量、園林環境等方面的打造可能更人性化,且做出的承諾兌現的可能性會更大。而物業管理更關乎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適度,更關乎物業價值的提升。

    結論,買一套房子,如果單純為了投資,那麼地段是最應該考慮的要素。如果以居住為目的,那麼地段、配套、生態環境、交通、開發商和物業、戶型、朝向、樓層等等因素都應該有所考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朋友圈說說配圖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