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
2 # 客家吳明德
身體虛症狀:身體虛證有陽虛陰虛,氣虛,血虛,凡是虛證,皆由身體正氣不足所表現的證候,故其的證候的出現亦較複雜,這四種主證候有所不同,則當於臨床都有著各種虛證的具體分析。1,陽虛症:多見,惡寒,四時厥冷,出冷汗,氣短,煩躁,昏迷嘔吐,瀉洩,嚴重者亡陽脈沉細2,陰虛症:多見口澡,咽乾,耳聾,手足懦動或抽搐,舌光少苔幹澡或乾枯,脈細數。
3,氣虛症:多見神疲乏力,懶言語言低微,活動自出汗而多,眩暈,食慾不振,舌苔薄,脈軟弱4,血虛症:頭暈眼花,心悸,虛煩失眠,手足發麻,面色蒼白,口唇,指甲蒼白,舌質談脈細。內含主題描術經常出汗:詢問經常出汗的情況,汗為人體陽氣津液,出於體表而成,出汗的病變自汗,經常出汗不止,勞動時更甚出汗多,全身溼透,因氣虛衛陽不固所致,表現症多見有神疲乏力,氣短表現,甚則陽氣虛損的現狀表現為出汗多為主症。
內含主題描朮渾身無力症狀:本病發於身體氣虛證,氣虛是指身體內臟機能衰退所表現,臨床多見,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登樓跑步或工作過度疲勞時感到渾身疲軟無力,甚至流汗大,病機因素,常由久病或年老體弱,飲食失調等因素所致,其病機主要由於元氣不足,臟腑機能衰退,出現少氣懶言,渾身無力,氣虛不能營於上,則頭暈目眩,衛氣虛弱,失其肌膚固表功能,疲軟無力,渾身自汗,動則氣損耗精所以活動時諸證氣短,營氣虛不能支撐身體承載力量,而感覺渾身無力為主症表現。
身體虛綜上症狀臨床表現:虛證的形成有先天不足和後天失養但以後天失養為主,如飲食失調失去其濡養身體的作用,後天之本不同:如七情勞倦,內傷臟腑氣血,房事過度,耗散腎臟元精或久病失治,失去溫運,固攝的機能或誤治損傷正氣,均可以致成身體虛為主症的表現。身體虛綜合各種症狀:臨床表現還有心氣虛,心陽陰虛,心血虛肺氣虛,肺陰陽虛,腎陰陽虛,肺腎氣虛(腎不納氣)脾胃氣虛,脾陽虛等各種身體虛證,中醫臨床上治療時都按此虛證表現進行辨證施治,才能發揮對症下藥見效治癒患病者。客家老中醫吳氏歡迎閱者諮詢學習交流。
-
3 # 滷肉姐養生坊
體質虛有氣虛、陽虛、血虛、陰虛。
(氣虛):氣不足、表現氣短、乏力、動則氣短、氣急無力。氣虛的特點是氣虛人不感覺冷(怕冷不明顯) 。
(陽虛):陽氣不足,主要表現:身寒、肢冷、小便清長、消化不良、便稀、便清谷。陽虛的特點是,怕冷,有冷的感覺。陽虛生寒,所以有冷感的感覺。
(氣虛陽虛)都是氣不足,相同症狀是: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自汗、懶言、聲低、食少、消化不良。
血虛)面色蒼白、面黃、手足麻木、口唇指甲淡白。
(陰虛)面紅、低燒、手心、足心、心口、五心煩熱、潮熱、口乾咽乾、盜汗。熱感是陰虛生內熱,是虛熱。
(血虛陰虛)都是陰液不足,表現身體消瘦、體虛、體弱、頭暈、心悸、失眠。
歸納治療虛弱人五大法:(1)扶正:增強體質、提高防衛能力。(2)補虛:氣虛—益氣;陽虛—補陽;血虛—養血;陰虛—滋陰。(3)祛風散寒:將體內的風、寒病邪清除體外。(4)防病:虛弱人容易發生疾病,所以要重視防病。(5):治病:己經發生了疾病,要重視
-
4 # 慈脈商務服務
《黃帝內經》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有人對這句話不理解:“夏天這麼熱,養陽不會更上火嗎?冬天這麼陰冷,養陰不是會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寒涼嗎?”
寒潮來襲,中國很多地區開啟了斷崖式降溫模式,這讓人們感覺到冬天是真的來了。
中醫講,十人九虛。當很多人出現手足心熱、口渴貪涼、唇紅眼乾、便秘、易出汗等狀況,自己便知道自己了陰虛,但具體是哪裡出現了問題,自己也說不上來。所以陰虛這事,還得細分到五臟六腑才好調節。
肝陰虛
頭暈眼花、兩目乾澀
在五臟當中,肝主藏血,意思是說肝臟有藏貯血液、疏通調暢周身氣血的作用。如果平日裡經常動怒生氣,激發肝陽,便會化火而傷肝陰。肝一陰,第一反應就會到我們眼睛上來,很容易出現一個頭暈眼花、兩目乾澀、視力變差的問題。
肝的補養應該注意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愉快;平時少吃辛辣和熱性的食物,不如像辣椒、大料、牛羊肉之類的儘量少吃;什麼菸酒、熬夜之類的更是不能做了;飲食上可以適當的吃一些滋陰潤燥之品,比如豬肉、鴨肉、甲魚、牛奶、海參、蛤蜊等。平時也可以吃一些枸杞子,枸杞子具有養肝血、滋肝陰的作用。
心陰虛
失眠多夢、心悸健忘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往往思慮過多,消耗心血,導致心血不足,血不足以養心安神,就容易出現一個心悸、失眠、健忘、多夢、盜汗的一個情況。心陰虛損的人,經常因為虛熱內擾的情況,導致煩躁、心神不寧的情況。
心的補養,多在個人,要保持一個心態平衡,常住的地方,房間要保持一個空氣溼潤,抱著平常的心態看待生活。可以多吃一些養心補脾的食物,多攝入一些高蛋白的食物,比如牛奶、豆漿、雞蛋等。
還可以多吃一些獼猴桃,獼猴桃具有生精潤燥、養心的作用,而且,獼猴桃味甘酸,中醫上講“酸甘養陰”,適量的吃一些可以改善因為“心燥”導致的失眠多夢和口舌生瘡。
脾陰虛
不思飲食,食入不化
脾是人的後天之本,人體各個部位的濡養都有賴於脾氣的散精輸布,若胃陰虛,或脾虛不運,陽損及陰,或飲食營養不足,從而導致脾氣散精無源引起脾陰虛。容易出現飢不欲食,肌肉消瘦,體倦乏力等情況。多見於各類營養不良證。
《內經》確立了“甘淡滋補脾陰虛”的治療原則,可以吃一些山藥、白芍、薏苡仁、蓮子、黃精、芡實、白扁豆等。日常注意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適度。宜進食清淡、易於消化、富有營養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瘦肉、蛋等。忌食辛辣香燥、油膩炙煿之品,戒除菸酒。
肺陰虛
面板乾燥、喉嚨癢痛
肺是五臟六腑的保護傘,有“華蓋之稱”。但肺為嬌髒,十分嬌弱,特別怕“燥”,燥易傷精耗液,容易導致肺陰不足;其次就是怕“寒”,寒會使肺氣發散不了,從而津液凝結。恰恰現在就是寒燥皆有的時候,中醫稱為涼燥,肺這嬌髒,很容易被兩邪傷害,導致肺陰虛。
可以適當的吃一些柿子、豬肺、海參、豆漿、銀耳、花生、杏仁、雪梨、百合等。忌吃辛辣及菸酒,忌吃破氣耗氣之物,忌吃生冷性寒之物,忌吃炒炸烤爆之類香燥傷陰的食品。
腎陰虛
腰膝痠軟、頭暈耳鳴
人們經常對腎虛這個詞耳熟能詳,但你要問他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就傻傻的分不清了,腎陰是腎的陰氣陰液,是一身之陰的根本,對全身有著涼潤、濡養、收斂的作用。中醫說,“腎主髓,開竅於耳”,腎陰不足時,骨髓失去滋養,就會出現腰膝痠痛的問題;而頭中無法被精氣滋潤,就會出現頭暈;耳失所養,就會有耳鳴,甚至耳聾。
在水果中,補腎陰,非桑莫屬了。桑椹味甘酸,中醫上講:酸甘生陰,甘甜能補,酸收斂下降,所以滋陰;又色黑入腎,補腎的作用也十分強大,平日多吃桑椹,可以滋補腎陰、補血養顏。
回覆列表
(一)氣虛陽虛 氣虛可見面色晃白,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神疲乏力,甚則暈厥。陽虛除氣虛症狀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脈沉緩或遲而無力,舌質胖淡舌苔白。
a.心氣虛,除上述氣虛症狀外,再加心悸、氣短、胸悶等。方可選獨參東加減。經驗方:人參,蓮子各3錢,冰糖一兩隔水燉熟,吃蓮肉喝湯。
b.脾虛或中氣下陷,兼有納少,腹脹,便溏,氣短,乏力等。方可選補中益氣湯。
c.腎陽虛有身寒肢冷,動則氣短,或五更瀉等。方可選保元湯,真武湯,四逆湯,金匱腎氣丸,右歸丸加減。經驗方:人參2錢(嚼服),黃精一兩,枸杞三錢,肉桂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每日1劑。
(二)氣陰兩虛 除上述氣虛症狀以外,尚有陰虛表現。如口乾、五心煩熱、便秘、尿少、乏力,舌紅苔少脈弦細等症狀。
a.心氣陰兩虛可見心悸、氣短、胸悶等。常用生脈飲,炙甘草湯。經驗方:黃耆五錢、黨參四錢、麥冬三錢、五味子二錢、柴胡一錢,水煎後一日分三次服用。(有發炎疾病、火氣大、口苦、煩躁、失眠,屬實症,非氣陰兩虛者,不宜服用此方。)
b.腎陰陽兩虛,常有:頭暈、眼花、耳嗚、耳聾、腰痠、腿軟、神疲、健忘等症狀。方可用五子衍宗丸,金匱腎氣丸等加減。
(三)診治參考:
有些報導,辨證時,屬氣血雙虧,用八珍湯、十全大補、人參養榮湯氣虛痰厥頭痛:用半夏天麻白朮湯。脾陽虛痰飲作眩:用苓桂術甘湯。
預防:
平時養成運動的習慣,均衡的飲食,培養開朗的個性,及足夠的睡眠。所以低血壓的患者,應過規律的生活。
低血壓患者入浴時,要小心防範突然起立而暈倒,泡溫泉也儘量縮短時間。
對血管擴張劑,鎮靜降壓藥等慎用。
有直立性低血壓的人:
可以穿彈性襪。夜間起床小便或早晨起床之前先宜活動四肢,或伸一下懶腰,這樣活動片刻之後再慢慢起床,千萬不要一醒來就猛然起床,以預防短暫性大腦缺血。也可以在站立之前,先閉合雙眼,頸前屈到最大限度,而後慢慢站立起來,持續約10一15秒鐘後再走動,即可達到預防直立性低血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