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個男孩,從小就是個寵兒,不管他要什麼,爺爺奶奶都會答應,恨不得把心掏給他吃。可是他的家庭並不富裕,他花錢花的特別大手腳。尤其是他的奶奶,看不慣他的媽媽,就在他面前嚼舌根,說他媽媽各種壞話,還攛掇著他打他的母親。現在父母跟他說什麼也聽不進去,請大家幫幫忙
9
回覆列表
  • 1 # 嶽陽樓記

    謝邀。這孩子有救,方法是切斷源頭,不讓他和爺爺奶奶在一起。這是因為爺爺奶奶的教育方法有問題,過分寵愛孫子,助長了孩子的自私心,自私心逐漸澎漲,發展到最後是要犯罪的。和爺爺奶奶分開後,父母對孩子一方面加強教育,對孩子逐步嚴格要求,另一方面從生活,學習上要關心孩子的成長,父母言傳身教,身正為範,再讓學校老師對其加強思想輔導,全校,全社會形成一個對青少年有利的教育氛圍,相信孩子是能夠改正錯誤,變成乖孩子的。

  • 2 # 談天說地講故事

    謝謝邀請。雖然有救,但非常難,現在他正在叛逆期,他父母以管不了他了,如強行管制不和爺爺奶奶聯絡會使的其反,他連母親都打,他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出來,要慢慢的疏通,首先父母要和爺爺奶奶的想法一致,他聽爺爺奶奶的話,那麼就做爺爺奶奶的工作,讓他們知道這樣寵孩子是害了孩子。可以看的出來,婆媳關係不好,很難說上話,那麼就先找一個能跟爺爺奶奶說上話的人勸說一下奶奶。讓他認識到她的作法有害無益,兒媳婦也要改善和婆婆的關係,經常買禮物去看望老人,幫忙做家務,尊重老人,兒媳畢竟是小輩,不要強式,一定軟下來,以前對婆婆不尊重,陪禮道歉,因為你要救兒子,必然要和婆婆搞好關係,這樣婆婆就不會在挑撥你和兒子的關係了,會和你一起教育兒子。百善孝為先,人心都是肉長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和婆婆搞好關係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會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變化。

  • 3 # 蝸牛小夥伴

    首先,孩子已經初三了,這個年紀,爸媽說啥都不聽,肯定不完全是老人帶的緣故。在孩子成長的這些年裡,爸媽是什麼角色,平常對孩子的無理要求或者不聽話事件都是怎麼處理的?如果老人的教育可以把孩子帶跑偏十幾年,那這十幾年裡,爸媽一直都無足輕重嗎?還是爸媽壓根也就是在縱容孩子,無視孩子的行為呢?想要挽救孩子,還是先挽救自己,挽救自己這個不算成功的家庭。老人嬌慣孩子,是社會共像。老人嬌慣孩子,孩子也不一定就不好管教,關鍵看爸媽的陪伴與引導。老人給的零花錢,我們都給孩子專門存著。存到一定額度,孩子可以用於他認為有意義的支配。比如,給自己交學費,給自己買保險,給弟弟買奶粉和尿不溼,給同學買分享禮物,請家人去吃大餐......這些都讓孩子覺得自豪,有成就感!老人給買的零食,我們也是有計劃有原則的去吃的。比如:最近嗓子發炎了,零食肯定是不能吃的。打小就告訴孩子,零食是獎勵給完成任務,表現好,身體健康的孩子吃的。而不是有了就可以放開吃,隨意吃。俗話說,老人都是老小孩。在家,把老人當孩子一樣看待,有好吃的都要一起分享。日常,也要考慮給老人創造點小驚喜小體貼。但老人遠比孩子好滿足的多,一點點的努力獲得的可能是滿世界的認可和讚譽。如果自己可以做到讓老人贊,而不是讓老人背後說。相信,老人給孩子帶來的關於你的評價也是非常正面的。好的家庭環境,好的規矩規則,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法寶。如果孩子依然這樣了,還是先嚐試和孩子做朋友,跟孩子開啟心靈溝通模式吧。但這個過程,肯定很難。既然決定要改變,不管多難,總是要堅持下去的。讓孩子看到你的決心,也看到你的努力,相信,他會有所觸動的。加油!願孩子開心快樂,家庭美滿幸福!

  • 4 # 小布點mami

    這麼大的孩子已經形成了自己固有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想讓他改變真的很難。父母在他們成長階段的缺失,想要挽回需要時間也需要長輩的配合。我們往往在管孩子時,父母會過多的參與進來,他們的參與讓孩子找到了靠山。試著說服老人,保持教育機構一致性。一切都不能過於急躁。

  • 5 # 夢卡拉

    一個孩子集家中老人獨寵於一身,尤其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仗著有爺爺奶奶為後盾,更是可以做到為所欲為,對父母的話語完全聽不進去。

    看你的具體情況更嚴重,婆婆看不慣兒媳,更會教孩子與媽媽作對,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也就在孩子的爺爺奶奶身上,當然孩子自身也是需要父母與之交流溝通的。

    當務之急首先要做的,是如何勸服孩子的爺爺奶奶,讓他們懂得他們這樣的做法並不是在懲罰孩子的母親,而會毀掉孩子。相信大多數的爺爺奶奶還是會為了孫子改善一些行為準則的。當然這個重任也就落在了孩子的父親,你的身上,因為爺爺奶奶是聽不進去兒媳的話的。

    做好孩子爺爺奶奶的工作,接下來就該是如何改變孩子了。

    初中的孩子,大多數都會存在一個叛逆期的階段。

    叛逆期: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 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產生,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

    父母如何與叛逆期孩子相處:

    對於叛逆較明顯的孩子,家長會感覺到與之難以溝通。這裡介紹幾條比較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

    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弱點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儘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 癥結。

    忌談成績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 學習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 正事。

    穩定情緒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 抗拒。所以,家長在 急躁、 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許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是在所難免的。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給孩子減負

    父母都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從學校放學回來還要進行他們不願意的培訓,使得孩子們沒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鬆,這樣就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希望家長讓孩子學習的時候也適當的給他們玩的時間。

  • 6 # 鵜鶘心理

    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一個人生階段,這個時期開始於你讀初一或預備班前後,二三年後,也就是15歲左右是它的一個高峰期,這個時期的大部分孩子都會對家人表現出逆反的情緒和反抗行為,孩子的內心會倔強地認為:家人已經成為自己行為的障礙和束縛。這個人生階段被稱為“青春躁動期”,簡稱“青春期”。你家讀初三的大男孩就是處在這個青春期。我從字裡行間讀懂了你的心情,理解你的不理解。對於這個傾注了全家人多年心血的男孩子,怎麼會變得這個樣子?這個疑問讓你們全家可能都傷透了腦筋。

    作為家長或親人不能因為孩子逆反和反抗而放鬆了初三階段這個關鍵時期的教育。既能做到教育輔導孩子學業又能從旁協助孩子安然渡過青春期,這是每個家長的迫切心願和責任。

    反過來,青春期的孩子也存在矛盾心理,即想擺脫對家長的依賴和控制,又捨不得放棄家人長期的寵愛和照顧。如果在青春期內,家長仍不改教育方法,對子女指手畫腳、嘮嘮叨叨,一定會直接引起孩子的厭惡和反抗,往往起到的是“事得其反”的教育效果。反之,與孩子一起相互尊重,平等溝通對話,會在短時期內取得孩子們的信任。

    因勢利導,科學利用青春期孩子心理特點:孩子這個時期的心理也是矛盾的,既想反抗父母,又想依賴家庭;既想獨立自主,又想聽從家長的意見。家長充分理解孩子,開展平等的溝通交流,一定能幫助孩子順利渡過青春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書都看懂了題不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