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張侃侃歷史
-
2 # 支支吾吾
漢代女子一般都會將頭髮向後梳掠,綰成一個髮髻。髮髻的樣式很多,不可勝舉。兩漢時期因為漢代流行深衣,襦裙逐漸減少。這個時期的襦裙樣式,一般上襦極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
-
3 # 枕月拾星
《禮記·玉藻篇》對不同等級身份人的服飾材質、冠、玉佩做了詳細規定。士大夫階級日常穿著的衣服,有嚴格要求:“朝玄端,夕深衣。深衣三祛。縫齊倍要,衽當旁,袂可以回肘。長、中繼揜尺,袷二寸,祛尺二寸,緣廣寸半。以帛里布,非禮也。士不衣織。無君者不貳採。非列採不入公門,振締絡不入公門,表裘不入公門,襲裘不入公門。”《曲禮》對君子的儀態也有要求:“冠毋免,勞毋袒,暑毋褰裳。”即不能取下帽子,累了也不能袒開衣服,即使在暑天,也不能把下裳提起來。● 玄端玄端為上衣下裳制的一種玄色禮服。玄衣用夏布十五升,幅寬二尺二寸,因為古代的布幅窄,只有周尺二尺二寸,所以每幅布都是正方形的,端直方正,故稱端。又因玄端服無章彩紋飾,也暗合了正直端方的內涵,所以這種服制被稱為“玄端”。玄端可以用作士冠禮、士婚禮,古代祭祀時,天子、諸侯、士大夫皆服之,天子燕居時亦服之。明世宗和內閣輔臣張璁參考古人所服“玄端”,特別創制了燕弁服。自漢明帝將玄端朝服改為朱衣朝服以後,便一直沿襲到明朝。● 深衣上衣與下裳相連綴的一種服裝(類似後世的長袍),一般鑲以花邊,是諸侯、士大夫昔時所著之服,庶人也用作祭服。古人穿的深衣是一種十分講究的服飾,需要合乎規、矩、繩、權、衡。深衣上衣用布六幅,下裳用布六幅,共十二幅,以象徵一年有十二個月。圓形袖口,象徵圓規;方形交領如矩,象徵品行端方。規與矩,取其大公無私之意。背縫如繩,從後背直到腳後跟,象徵品行正直。裳下緝如權與衡,象徵公平。另外,深衣再長不能露出腳背,再短不能長拖至地。裳的兩旁都要有寬大的餘幅,在穿著時前後交疊。深衣腰圍寬度,為深衣下緝的一半。袖子與上衣在腋下接合處的高低,以可以運肘自如為標準。袖子出手部分的長度,以能夠反折過來剛好到肘為準。腰間大帶的位置,不能壓住大腿骨,也不能壓住肋骨,要束在大腿骨之上、肋骨之下的無骨部位。● 衣緣顏色如果父母及祖父母都健在,所穿深衣就用帶有五彩花紋的布來鑲邊。如果只有父母健在,所穿的深衣就用青布來鑲邊。如果父亡母存,就用白布來鑲邊。深衣袖口的鑲邊、深衣下襬的鑲邊和深衣裳邊的鑲邊,都是拌寬。● 民間服飾忌諱素白色《禮記·玉藻篇》對於服色有規定:“衣正色,裳間色。”上衣使用正色(紅、黃、藍、黑、白五色),下裳使用由正色調和而成的間色。由於白色也是喪服的顏色,所以在民間多有牴觸。三國時期,曹魏物資匱乏,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染布,曹操便自制一種使用本色帛布製作的白帽。這種名叫“白帢(音恰)”的帽子,採用未經染色的本色帛製作,樣式如同皮弁。曹操身體力行地宣傳白帢,連線見朝臣都要戴白帢。曹操的行為使得白帢流行一時。然而,在曹魏滅亡後,後世對曹操以縞素顏色為帽的做法,還是多有詬病。其實,在古代,白衣並非一直是禁忌的服裝。唐宋時,文人雅士間流行過白衣。當時,白衣被作為無官人士的服裝,也常被士人用作便服穿著。唐代詩人李賀在《酒罷張大徹索贈詩·時張初效潞幕》中寫道:“水行青草上白衫,匣中章奏密如蠶。”後世王琦匯解:“唐時無官人白衣,八品九品官青衣。‘青草上白衫’,正謂其初入仕途,脫白著青。”南宋時,一種使用本色細麻布製作的“涼衫”,曾經被南宋王朝當作朝服使用,風靡一時。《宋史·輿服志五》中記載:“涼衫,其制如紫衫,亦曰白衫。乾道初,禮部侍郎王曮奏:‘竊見近日士大夫皆服涼衫,甚非美觀,而以交際、居官、臨民,純素可憎,有似凶服。’……於是禁服白衫。”不過,禮部侍郎上奏認為涼衫像凶服,並不美觀,後來這種涼衫就被禁止了,涼衫也真的被納入喪服之列了。● 民間忌諱左衽、死結除了形似喪服的素白衣裳,儒家思想中,服飾還忌諱左衽、衣帶系成死結。衽,指衣襟。左衽即上衣前襟向左掩。《禮記·喪服大記》中寫道:“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結絞不紐。”喪服就是左衽、繫帶打死結的。古人習慣使用左手抽解衣帶,衣襟向右掩去,方便用左手解開繫帶,而逝者不會自己解開衣襟,所以衣襟向左,並且繫帶系成死結。《禮記正義》中進一步解釋了這一點:“‘皆左衽’者,大斂小斂同,故云皆也。衽,衣襟也。生鄉右,左手解抽帶,便也。死則襟鄉左,示不復解也。‘結絞不紐’者,生時帶併為屈紐,使易抽解,若死則無復解義,故絞束畢結之不為紐也。”
-
4 # 強叔航拍看世界
漢服是我們漢族人的服裝,有幾千年的歷史,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近些年掀起了一股穿漢服的熱潮,且一年比一年高漲,現在大街上會經常看到有穿漢服的帥哥美女,回頭率簡直是百分之百,因為我們現在穿的都是現代服裝,那漢服在人群中就顯得很獨特了,不過大多數人並不瞭解漢服的歷史,甚至誤認為漢服是漢朝的服飾,還有些年紀稍微大點的叔叔阿姨,思想保守,以為穿的這是奇裝異服,畢竟現在也有太多改良的漢服了,有的改的還特別過分,都已經失去了漢服本該有的特徵。那穿漢服有什麼禮儀和注意事項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穿漢服一定要謹記“交領右衽”。交領就是衣服的領口相互交叉,在電視劇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古代人取銀子一般都是從上衣的交叉衣領中掏出來,這樣的穿著方式就叫做交領。而右衽是將左邊衣服的領子覆蓋在右邊的領子上面,一般合乎禮法的穿著方法就是交領右衽,古人都是以右為尊的,假如交領左衽的話是對人極大的不尊敬。
二、要注意漢服的搭配,也就是說你穿漢服,就要有互相搭配的鞋子,相搭配的髮型,這些東西要符合身上穿的漢服的特色,顏色也要搭配好,這也是對漢服穿著禮儀的重視。
三、對待漢服的態度,如果本身對漢服不尊敬,沒有帶著誠敬的心態去穿漢服的話,那建議還是不要穿了,會給人一種非常吊兒郎當的感覺,一點也不端莊。
四、坐姿和站姿方面也要注意, 站姿分兩種,有經立和肅立,經立身姿要正,兩眼目視前方,兩手相合掩在袖子裡,放在丹田和胸口之間。肅立在經立的基礎上,腰身微微弓曲,低頭示敬。而坐姿有分正坐和端坐兩種,正坐時臀部要坐在腳後跟上,腳背貼地,膝蓋攏緊,手放在膝蓋上,腰板挺直。端坐就是保證雙腿不岔開,保持端正的姿態,臀部只坐凳子的三分之一。
當然現在和古代不一樣了,在平時穿漢服不需要太過注意這些坐姿站姿什麼的,但是如果是在工作或者是重要場合就要特別注意了,這是很重要的。
經常刷影片的小夥伴一定會看到好多人穿漢服錄影片,是不是特別吸睛呢。
回覆列表
漢服是我們漢族人的服裝,有幾千年的歷史,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穿著上也有很大的講究。
一、穿漢服一定要謹記“交領右衽”。交領就是衣服的領口相互交叉,在電視劇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古代人取銀子一般都是從上衣的交叉衣領中掏出來,這樣的穿著方式就叫做交領。而右衽是將左邊衣服的領子覆蓋在右邊的領子上面,一般合乎禮法的穿著方法就是交領右衽,古人都是以右為尊的,假如交領左衽的話是對人極大的不尊敬。
二、要注意漢服的搭配,也就是說你穿漢服,就要有互相搭配的鞋子,相搭配的髮型,這些東西要符合身上穿的漢服的特色,顏色也要搭配好,這也是對漢服穿著禮儀的重視。
三、對待漢服的態度,如果本身對漢服不尊敬,沒有帶著誠敬的心態去穿漢服的話,那建議還是不要穿了,會給人一種非常吊兒郎當的感覺,一點也不端莊。
四、坐姿和站姿方面也要注意, 站姿分兩種,有經立和肅立,經立身姿要正,兩眼目視前方,兩手相合掩在袖子裡,放在丹田和胸口之間。肅立在經立的基礎上,腰身微微弓曲,低頭示敬。而坐姿有分正坐和端坐兩種,正坐時臀部要坐在腳後跟上,腳背貼地,膝蓋攏緊,手放在膝蓋上,腰板挺直。端坐就是保證雙腿不岔開,保持端正的姿態,臀部只坐凳子的三分之一。
第五,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女子髮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髮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髮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佩劍也是古漢服的一部分,士人著正式服裝往往有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