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天祚帝不敵金軍逃往夾山棄國家於不顧,耶律大石為拯救遼朝另立新君,最終不敵金軍投奔天祚帝。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于謙一樣為拯救國家穩定民心另立新君,擊敗入侵的瓦剌保住京師。 同樣是為了拯救自己的國家,前者失敗了卻被赦免了,後者成功了卻被斬首。是天祚帝英明寬宏大度還是于謙太死板愚忠。似乎天祚帝比明英宗更人性化會講道理,不像明英宗那樣推卸責任,而這樣人性化英明的天祚帝繼續選擇進攻最終遼朝滅亡,似乎不近人情的明英宗被俘期間卻贏得敵軍好感後來大修長城。為何如此相似的兩段歷史結局會有這麼大的不同?是民族性格的“”差異?是于謙不懂得能言善辯?似乎農耕民族更會這一點,耶律大石和于謙到底哪一位才是王佐之才?
6
回覆列表
  • 1 # sdqst聖殿騎士團

    1120年5月,女真人攻入契丹人的聖地上京,將遼國宗廟全部焚燬。接著又攻佔了遼國中京大定府,把天祚帝趕得四處逃命。剛剛逃奔南京的天祚帝聽到中京陷落的訊息極為恐懼,急忙留下親王耶律淳守衛南京,自己則逃向西京大同府。西京守將開城投降後,他又向西逃走。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為了穩定政局,南京群臣在奚王和耶律大石的率領下,於1122年3月擁戴親王淳為新皇帝,史上稱為“北遼”。不久耶律淳在內外交困中,一病不起,在位九十八天便撒手人寰,他沒有子嗣,於是大家推舉他的妻子擔任攝政王。

    這年年末,女真人的騎兵突襲了南京。女攝政王和耶律大石被迫率契丹軍隊向西投奔天祚帝,在西夏邊境與天祚帝成功會合。匯合後,天祚帝立即處死了女攝政,但是耶律大石還是真心實意地追隨著天祚帝,苦心孤詣地慘淡經營風雨飄搖的局面,卻得不到信任,並處於隨時被殺戮的危險之中,因為他有過擁立耶律淳的“汙點”。

    耶律大石在幾次勸說未果又不被信任的情況下,殺死監視自己的官員,率200騎兵連夜向西逃到了可敦城。在可敦城,他得到了韃靼、烏古等部眾的支援,得精兵萬餘人。大石就以此為據點開始了西征,並建立了西遼帝國。

    為什麼耶律大石和于謙的結局不一樣?有以下幾點原因:個人能力上,耶律大石要強過於謙。大石可是西遼帝國的創始人,于謙只指揮過北京保衛戰,北京保衛戰能勝利,也是多方面的原因。

    于謙有些愚忠,是他把英宗接回來的;反觀耶律大石,他雖然也忠心,但在看清楚天祚帝之後,果斷的離開了他。

    為人處事方面,幫助英宗重新奪得皇位的大臣,都是些恨于謙的人。反觀耶律大石在他出逃的時候也有忠心的200鐵騎追隨著他,大石一到可敦城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擁戴。

    還有耶律大石和于謙所面對的人不一樣,天祚帝沒有明英宗的心機。在與耶律大石成功匯合後,他就立即處死了女攝政,大石肯定起了戒備之心。還有天祚帝定把大石覺得重要的事情,交給別人做,他說什麼天祚帝都不同意。天祚帝估計當時對他的態度很不好,讓耶律大石感到了危機。反觀于謙,明英宗在四處聯絡人,密謀奪權的那段時間裡,他居然渾然不知。

    還有環境不一樣,當時的耶律大石可以往西逃;于謙往哪裡逃,即使于謙知道英宗要殺他,他成功逃出北京但又能去哪裡?大明朝的勢力範圍內肯定是不能待,向北逃到蒙古,也先第一個殺了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來來回回走了很多遍找了很久的一家餐館關門了會是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