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很多國名多次重複,像唐、宋、齊、梁,為什麼會將國名傳承下去?
11
回覆列表
  • 1 # 亞馬孫蝴蝶

    自秦以來之開國名號,一般均承襲前朝封號,諸如,漢繼西楚霸王封其為漢王,晉繼魏帝封其之晉王,隋繼北周封其之封號隨公,唐繼隋帝封其之唐國公等等。

    其它王朝,如秦以封地立國,宋因其發跡之地宋州取名,元取自《易經》“大哉乾元”,明應承襲小明王之號,清則疑為“五行相生相剋”以清代明之意。。

  • 2 # Cielour

    古代開國君王如何給自己國家取名呢?讓我來列舉一下各朝代名稱的由來。

    夏朝

    這個國家名稱來歷有很多說法,一說夏是大禹在受封“夏伯”後以稱號命名;也有說夏這個名稱沿用了當地的地名。

    商朝

    商人始祖因輔助大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地,以地名作為國號。湯起兵,建立商朝。

    周朝

    周朝祖先因受外來入侵遷移到渭河流域岐山以難之周原,到處出現了周的概念。後來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後來在周平王的時候遷都洛邑,遷都在鎬京的東邊,有了東周,之前叫西周。

    秦朝

    秦滅亡以後,劉邦被封在漢中地區,稱漢王。楚漢爭霸以後,劉邦仍沿襲了“漢”的封號。東漢西漢之間發生了外戚王莽奪權的事件,他“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以“新”為國號。之後劉秀稱帝,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因都城在洛陽以東史稱東漢,劉邦所建的漢朝,史稱西漢。

    三國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曹操在魏地建國,被封為魏王,曹丕稱帝時仍以魏為國號;蜀國其實國號不是蜀,而是漢,劉備是漢朝後人,而又在蜀地建國,被稱為蜀漢;孫權在吳郡建國,又被封為吳王,所以國號自然是吳。

    晉朝的國號來自爵位,司馬昭被封為晉王,他的兒子司馬炎稱帝也以晉為國號。五胡華亂後,司馬睿南遷至建康,史稱東晉。之前的晉朝史稱西晉。

    南北朝

    南朝有宋齊梁陳,他們都是以爵位定國號;北朝的魏以正統自居,所以以魏為國號,而周、齊是以爵位定國號,因北朝在北方,所以在國號前加北字。

    隋唐

    它們的國號來歷都差不多,都是以爵位來命名的。隋朝來自隋國公的爵位,唐來自唐國公的爵位。

    五代

    五代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來歷,各不相同。後梁以爵位來命名。後唐的建立者李存勖祖上為沙陀族,原姓朱邪,後被賜姓李,為拉攏人心李存勖一直以唐室自居,重建唐朝。後漢的建立者劉知遠因姓劉稱自己是漢室後裔,因此國號為漢。

    趙匡胤曾經擔當過宋州節度使,所以國號為宋。靖康之變,南遷臨安,史稱南宋。

    忽必烈在大都稱帝,他根據《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

    關於清朝國號的說法就更多了,一說有人提出皇太極改金為清,源於歷史上少昊金天氏傳說。少昊金天氏稱父為清,且又稱土為清,胙土於清。皇太極將金國比作少昊金天氏,金天氏胙土於清,故採用“清”國號;一說在古書《尚書》、《詩經》、《周頌》書中均能找到“清”字,據此,“清”乃周室受命之象徵,皇太極改國號或許是將自己的事業比附周武王之大業。;還有說有人認為朱家大明的“朱明”二字都具火意,以水克火,符合五行相剋說。再則,因“火克金”,起先的金國號不吉利。皇太極以清為國號,明確顯示其取代大明的意圖……關於清國號說法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綜合來看,國號的由來主要還是來自建國地和沿襲爵位的名稱。

  • 3 # 錦瑟無端弦自在

    1. 即位前封號: 如漢末接受漢獻帝“禪讓”登位的曹丕,稱帝前封魏王,登基後以此稱魏國;又如隋末李淵封爵唐公,開國後稱國名大唐。

    2.以建國所在地為國名: 五代十國後梁朱溫建都汴梁,國名用梁;三國時期吳國蜀國名稱均

    以其割據區域在巴蜀及淮揚一帶而由來。

    3.姓氏: 如五代時期,後唐李克用原系沙沱族人,唐末平定黃巢有功而賜國姓李,後建國時也稱唐以示正朔,史稱後唐。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因姓劉,稱國名漢,史稱後漢。

    4.字面意義: 如蒙古統一中原後,取名”元”。來自於易經中的”乾元“。

    還有一些特殊名稱不一一例舉,如短命王朝的王莽,取代西漢後號稱“新朝”,寓意自己實行改革新政。

  • 4 # 品談客

    國家取名,就是取國號。中國歷史上,國號的取法主要有6種:1、由部族名而來;2、由封地或者封號而來;3、算命算來的;4、認祖宗認來的;5、由發跡地而來 ;6、由姓氏而來。下面逐一分析:

    但是這六種取國號的辦法中,也有互相相容的。比如既是封號又是封地的情況。

    1、由部族名而來。

    這主要是先秦的朝代。

    夏:夏原來是地名,後演進為部落名,再演進為國號。

    商:商人始祖叫契,因輔助大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地,由地名演進為部落名。湯滅夏後,就 以“商”作為國名。後來遷都到殷後,也叫“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的遠祖,遷到渭河流域岐山以南的周原(今陝西岐山)。就以周為部落名,後來建國,成為 國名。

    秦:秦朝的模式和夏商周差不多。秦的遠祖被封於秦地,地名變族名,再變為國名。

    (既是封地或者發跡地,又是部族名,我們把它歸屬為由部族名而來)

    2、由封地或封號封爵而來;

    以這個為基礎取國號的比較多。

    漢朝: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把項羽幹掉後,建國號為漢。

    三國魏:曹操被封為魏王,他的兒子曹丕襲封魏王之號。

    三國吳:東漢封孫策為吳候;後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孫權稱帝,順理成章建國號為“吳”。

    晉朝:曹魏封司馬昭為晉公,後又加碼到晉王。升級帝王后,國號為晉。

    南北朝之蕭梁:開國皇帝蕭衍之前的封地在古梁郡,於是開國就成為梁。

    南北朝之北周:宇文覺的封號為周,建國後就叫周。

    隋朝:楊堅的封號為隋國公。

    唐朝:李淵的封爵為唐國公。

    五代之梁:朱溫在唐末時,被封為梁王,稱帝后,因之為國號。

    3、算命算來的;

    南北朝之南齊:當時,民間有讖歌雲:“金刀利刃齊刈之”。蕭道成比較迷信,取“大齊”來克“劉宋”。

    元朝:取自《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定國號為“大元”。

    清朝:滿人認為明朝五行屬火,清五行屬水,水克火,清克明!我要剋死它~就叫大清。

    明朝:明朝的國號由來比較複雜,有很多說法。有一個說法是朱元璋原來屬於明教,明教有“明王出世”的傳說。

    4、認祖宗認來的。

    三國蜀漢:劉備認為自己是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建國後就死皮賴臉的稱“漢”。

    南北朝之北魏:北魏拓跋氏本是少數民族鮮卑族,但是自認為是黃帝的後裔,黃帝發源地在戰國之魏,於是自己也稱魏。

    五代之漢:開國皇帝劉知遠,本來是個沙陀人,卻認為自己的祖宗是東漢顯宗的八兒子淮陽王的後代,非要姓劉。

    五代之周:郭威追述自己的祖宗更遠,認為自己是周朝虢叔之後,愣是定國號叫周。這哪跟哪啊~!

    五代之唐:李克用有胡人基因,卻認為自己是大唐宗室,建國後,仍高舉大唐旗幟。

    五代之晉:石敬瑭原來的老領導是後唐李克用,李克用之前被封為晉王。石敬瑭可能是追隨老領導的封號,取國號為晉。

    還有一個特別的,就是武則天的武周.武則天出於對先古周朝的崇尚和尊敬,篡權後,也改名叫周。

    5、由發跡地而來

    前秦:苻洪是少數民族氐族人,佔據關中的原來老秦國的故地,由此發跡,因之建國號。

    宋朝:趙匡胤的發跡地是宋州,黃袍加身後,定國號為宋。

    南北朝之劉宋:宋武帝劉裕的故鄉在春秋戰國時候的宋國故地,當了皇帝后,為了紀念家鄉,定國號為宋。他比趙匡胤的宋要早很多呢!

    大遼:少數民族契丹族政權,因遼水而名。

    大金:有一種說法是因金水而得名。

    6、由姓氏而來。

    春秋時期的韓趙魏三國,都是以姓氏為國號。韓趙魏原本是晉國的三大家族,結果合夥把晉朝瓜分了,並以自己的姓建國。

    南陳:南陳的陳霸先直接就用的自己的姓來定國號。

    以上基本為中國歷史之中的開國帝王取國名的“六大法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生命中愛過幾個人,哪段你最深刻?是否珍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