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c90005696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這兩種產品應該並存吧,給需求和風險承受力不同的客戶選擇。很多理財產品其實就是基金型的,不保本,但收益好一些。應該說兩種產品不是按時間和經濟形勢分吧,只能是產品樣式的差別

  • 2 # 鍾加勇的財經頻道

    對銀行來說,發什麼樣的理財產品,可能會根據市場和客戶情況以及各家銀行優勢而定。比如經濟狀況不好,厭惡風險的投資者較多,那可能保本理財就多一點,相反,形勢很好,追求收益率的投資者很多,那非保本理財也就多一點。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因為保本理財產品佔用銀行的保障金,投向也只能侷限於國債、同業存款或貨幣市場等固定收益領域,當然收益率就比不是投向股票或掛鉤類的產品了。就目前國內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非保本浮動型理財產品已經佔到7成。但值得指出的是,非保本理財也並不一定就高風險,目前中國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也大部分投向固定收益領域。

    根據銀聯信《理財資料月報》,從2017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全國商業銀行共計發行了1605款保本型個人理財產品,市場佔比為30.07%;非保本浮動型理財產品3732款,市場佔比為69.93%。就保本型理財產品來看,保本浮動型理財產品共計發行了1227款,市場佔比為22.99%;保證收益型理財產品共計發行了378款,市場佔比為7.08%。

    圖表2017年2月1日-2017年2月28日理財產品的收益型別分佈情況

    對投資者來說,買銀行理財要根據自己的目標和風險承受而定。比如你一點風險都不願承擔,或者老年人,乾脆就直接選擇保本理財。但也不是銀行的人說保本它就保本了,比如剛剛發生的民生銀行支行30億“飛單”,150號人就被騙了,所以還是要做功課。

    第一步:搞懂收益型別:

    一般可以分為三類,一是保證收益類,二是保本浮動收益類,三是非保本浮動收益類,前兩類可以歸為保本類。

    保證收益類:保障本金與收益安全,到期收穫本金與預期收益;

    保本浮動收益類:保障本金安全,收益不固定,有可能達不到預期收益率;

    非保本浮動收益類:不保障本金安全,且收益也是不固定的,有可能達不到預期收益率並且出現本金虧損。

    一般來說,保本類理財產品屬於銀行的負債,根據銀監會的要求,此類產品需要留存一定的保障金,佔用銀行資金,所以此類產品收益相對較低。而非保本類理財產品不算負債,也不需要上繳保障金,所以收益相對較高。一般來說,同一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非保本類的收益要高於保本類的收益。

    第二步:風險承受力,測評:

    一般首次買銀行理財都要進行風險測評,現在監管嚴格還要雙錄,投資者也可以在理財系統裡查詢產品編號。

    現在網點還可以直接在機器上購買。一般來說,理財產品風險等級為R1(低風險)和R2(較低風險)的可以放心購買,本金安全度較高,但是風險等級為R3(中等風險)以上的理財產品就要謹慎購買了,本金及收益的不確定性較大。

    第三步:購買

    銀行理財產品中七成左右都是非保本浮動類的,那麼這類產品安全嗎?有沒有可能出現本金損失呢?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們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無論保本類或非保本類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大多為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央行票據、同業存款、貨幣市場基金等高流動性資產及符合監管要求的債權類資產。所以銀行理財產品普遍安全性是比較高的,建議投資者購買風險等級在R2以下的理財產品(結構性理財產品除外)。

  • 3 # 鄴都情

    01.應邀。在經濟惡化時,厭惡風險的投資者較多,保本理財就多一點。相反,形勢很好,非保本理財也就多一點。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保本理財只能侷限於國債、同業存款或貨幣市場等固定收益領域。

    02.銀行發行非保本浮動型理財產品已經佔到70%,不一定就高風險,多投向固定收益領域。

    03.保本類理財產品屬於銀行的負債,需要留存一定的保障金,佔用銀行資金,此類產品收益相對較低。而非保本類理財產品不算負債,也不需要上繳保障金,收益相對較高。同一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非保本類的收益要高於保本類的收益。

    04.首次買理財要進行風險測評,投資者可以在理財系統裡查詢產品編號。可以直接在機器上購買。理財產品風險等級為R1(低風險)和R2(較低風險)的可以放心購買,本金安全度較高。等級為R3(中等風險)以上的理財產品就要謹慎購買。

    05.理財產品多是非保本浮動類的。資金投向大多為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央行票據、同業存款、貨幣市場基金等高流動性資產及符合監管要求的債權類資產。銀行理財產品普遍安全性是比較高的。

    06.建議投資者購買風險等級在R2以下的理財產品。

  • 4 # 羅元裳

    其實各家銀行都會有保本和非保本的產品,一般和發行時點沒有太多的關係。

    但是引申一點來看,我們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一定要把產品合同看仔細,理財產品是保本還是非保本,是預期收益型還是淨值型,

    另外產品的流動性怎麼樣,是不是符合你自己的流動性要求?在購買過程中避免且聽且信,始終要以最終簽署的產品合同為準。那從收益率的角度來看,通常臨近年中和年末,中資銀行為了吸儲會提高這種結構性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當然市場利率的高低同樣是影響收益率的因素。

  • 5 # 空谷財譚

    按照商業銀行是否保證產品本金兌付,銀行理財產品可以分為非保本理財產品和保本型理財產品。非保本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和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客戶支付收益,不保證本金支付及收益水平的理財產品。保本型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保障本金支付的理財產品。

    各商業銀行應在經審計的年度財務報告中的相應科目下充分披露發行的保本型理財產品資訊。保本理財產品實為國際通行的結構性存款,其在法律關係、業務實質、管理模式、會計處理、風險隔離等方面與非保本理財產品“代客理財”的資產管理屬性存在本質差異,已納入銀行表核心算,視同存款管理,相應納入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險基金的繳納範圍,相關資產應按銀監會規定計提資本和撥備。

    抄了一堆檔案,我們可以重點關注黑體字的部分。這寥寥數字,就真正解釋了銀行是如何選擇發行保本和非保本理財的時機的。

    其實,幾乎所有銀行都喜歡發行保本理財,因為保本理財客戶粘性高,可以獲得穩定的資金。但是,根據銀監的規定,保本理財是有限制的,這個限制就是:1、納入銀行表核心算;2、要計提存款準備金;3、要計提資本和撥備。上述三點中,第三點尤其要命,也就是說發行保本理財是要消耗銀行核心資本的,而核心資本是監管最重要的指標:根據《巴塞爾協議》,中國規定商業銀行必須達到的資本充足率指標是:包括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的資本總額與風險加權資產總額的比率不得低於8%,其中核心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總額的比率不低於4%。正是由於存在限制,所以各家銀行不得不控制保本理財的發行數量。

    所以,銀行選擇發行保本理財的時機就非常清楚了:在銀行資本消耗還有空間時,該行會盡量選擇發行保本理財;而在其餘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會選擇發行非保本理財!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理財知識。更多分享,敬請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戀中的女友要和前任做普通朋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