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水滸傳》到底是一本什麼書?為什麼金聖嘆稱之為“第五才子書”?
1
回覆列表
  • 1 # 逸156775599

    讀《水滸傳》,應首先了解作者當時的社會背景,而不是以現在人的觀點去審視當時人物的精神面貌。當時作者所處於明朝時期,統治者抑武重文,這又與宋朝如出一轍,宋有靖康之恥,明也有英宗被俘,這都與朝庭軍事方針錯誤有關,而作者一個民間文人亦感當時百姓在封建朝庭的殘酷統治下,幾乎沒有出路,一些受壓迫,被殘害的各種人物只有反抗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作者塑造的各種英雄人物為人民反抗精神豎立了偉昂的形像也普遍地表現了當時人民對統治階級的憤怒與不滿,小說以悲劇的形勢結尾點出了朝庭危機的根源在施政上重文抑武的失策與當權者打擊為國建功的能將志士,讓他們報國無門,只能含恨而終。作者當時已覺悟到時政的危機卻無法改變影響朝庭,唯以小說的形式作搖旗吶喊,呼籲當權者選賢用能,且英雄不問出處,這應是這篇小說的核心精髓,本人一點愚見,望勿見笑。

  • 2 # 美麗暢想2

    說實話四大名著裡,我不太喜歡《水滸傳》。呵呵呵。不是有一句老話: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真的非常貼合實際。大致意思是少年讀《水滸》容易學壞,年齡大了再去看《三國》會後悔看的太遲了。真的,高中時我剛讀了《水滸》,就萬分激動的去買了瓶酒,也切了盤牛肉,學著好漢們的樣子喝酒吃肉,邊吃邊看《水滸》…哈哈哈。接觸了《三國》後,馬上被吸引住了,覺得太有意思了,電視劇也很不錯啊,反覆的看

    《紅樓夢》剛開始根本看不懂,後來才明白曹雪芹真的是太不簡單了,無法超越,儘管一直被莫仿。《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他的想像力太豐富了,非常了不起,人,神,妖怪好像就在我們的身邊…看《西遊記》讓我們睡夢裡都能笑出聲。,《紅樓夢》高深,《水滸傳》令人害怕,《三國》讓人智慧,《西遊記》給我們快樂。

  • 3 # 路遙218865748

    想來《水滸傳》應該不是本好書!社會黑暗,民不聊生。殺人越貨,圖財害命,恃勇逞強,攻城奪地,視律法如兒戲,何曾教人一心向善,奉公守法?林沖,魯達,武松,宋江可謂重墨濃彩,依然有種種不法之舉,即便蒙冤受害讓人憐惜哀嘆,可梁山泊聚義僅為保命延壽?況招安之舉又冷了多少豪傑雄心?讀之嘆之憐之哀之!!!唯喜花和尚品行。

  • 4 # 曉木曰兮歷史系

    施耐庵大約生於1296年,是為崖山海戰後17年。元滅金、宋後廢止科考,直到延祐復科,造成隋朝立科以來最長的一次科舉中斷。施耐庵復科前5年入塾讀書,復科第二年19歲時中秀才,29歲中舉人,35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授任錢塘縣事。雖然學無驚人之處,但也不愧為孔門七十二賢施之常的後人。有人說崖山之後無中國,但看施耐庵,骨子裡是地地道道的儒家子弟。儒家不斷,尊崇正統的思想不斷,中國怎麼會斷?仕元三年後,施耐庵棄官歸家。正當義軍四起。鹽商張士誠造反,請出這位老進士當軍師。施耐庵花甲之年了。攻城略地,好不爽快!可畢竟張士誠渾身散發著low low的土豪氣,估計“不似人君”吧,也沒能像韓家父子那樣捏造個正統的身份。於是施耐庵早早退出。朱元璋滅張士誠,施耐庵為躲避朱的清算,終於隱居寫書去了。這本《水滸傳》不過是借歷史這顆釘子掛自己的抱負而已!書中豪氣萬丈氣吞山河的好漢們,根本不是反宋的英雄,而是反元的義軍。通覽水滸傳,宋江從來都沒反過宋,他不斷喝退反宋的主張,殺敗君側的奸佞,驅除入侵的異族,剿滅造反的同行。真正反宋的晁蓋、王慶、田虎、方臘,宋江根本不屑於和這些人相提並論。將他們一個個剿滅乾淨後,宋江完成了“天命”,甘心受死。從《水滸傳》出來,宋江並不孤獨。他是明知列國無人君還要拼老命傳播仁義的孔子,他是明知蜀漢無機會還要六出祁山的諸葛亮,他是明知功虧一簣且性命不保卻還是要回朝受戮的岳飛……這就是施耐庵的抱負,也是儒教治下的中國列代知識分子的抱負。既然是天命,就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什麼是天命?吳用如此聰明,最後落得自縊宋江墓前的下場,題主或許由此而問“吳用窮其一生才華究竟為了什麼”。不講忠義了,講講天命。中國知識分子最重名節。其中名節的一個重要標準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為”什麼?為的就是天命。這裡的天命,是孔子“五十而知天命”的天命,無關迷信,不是上天主宰的命運,而是每個注重名節的中國傳統知識分子自我認同的歷史使命。有這兩個字,才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明明知道沒有君王能施仁政卻依然努力遊說的孔子是這樣,明明知道憑藉蜀國之力無法恢復中原卻六出祁山的諸葛孔明是這樣,明明知道受招安後即使再怎樣出生入死忠君愛國也不會得到好下場的吳用、宋江是這樣。說他們迂腐也好,說他們狹隘也好,這就是中國儒教的教義。不求長生不老、不求輪迴轉世、不求極樂天堂,只求當世問心無愧,後世名垂千古。可並非所有人都有機會實現這一抱負。本願苟安於亂世,豈料隨波逐江湖,有心匡扶正統業,不得人君相吐哺——這是施耐庵的寫照。終其一生沒有找到許以驅馳的“明主”和“真君”。不是張士誠不給他機會,而是張壓根就沒有尋求過“真君”以成為“明主”。這樣的人,施耐庵豈能相隨。於是寂然回鄉,專心於意淫之道、穿越之術,終於託借水滸故事譜寫了一冊“亂世儒家治世指南”。在這本指南中,施耐庵化身吳用,張士誠化身晁蓋,元朝化身大遼,四方義軍化身王慶、田虎、方臘,而宋徽宗和宋江,正是施耐庵求而不得的理想中的“真君”和“明主”。施耐庵所意淫的,當然是做掉不爭氣的張士誠,擁立一位和自己同心同德的“明主”,共同輔佐未必“明”但一定繼承正統的“真君”。這才是《水滸傳》的真正意圖。亂世中的儒家道義,就像卞和手裡捧著的那塊石頭。識貨之人,看到的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可苟安亂世,不給逆賊賣命;寧可拋頭灑血,也要忠於真君”的大義;肉眼凡胎的,只能看到亂世江湖之中的鄙陋粗俗——大秤分金,大口吃肉,劫富濟貧,替天行道。哈哈,好個替天行道!這個天不在頭上,其實在心裡,就是那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天命啊!

  • 5 # 孟珍

    謝謝邀請。首先一點,我不敢說自己讀懂了《水滸》。那些經典名著所含的喻義,絕不只是故事情節中所涵蓋的內容。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每個不同的社會地位的人去看,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釋義和不同的收穫。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雖然如此,卻不影響每個人讀出自己的心得。讀水滸離不開逼上梁山四個字,在我認為,這個逼字是整部書的中心。一切故事,一切內容,一切人物都是被逼的。雖然每個人被逼的原因不同,逼迫每個人的主體不一,但被逼的事實卻是不能改變的。不論你身處哪個階層,不管你是什麼身份,不論你是什麼性格,也不說你有多大本事,人人都有被逼的一面,個個都會有被逼的時候。很多時候人都是身不由己的,都是被逼迫著做某些事的。不管你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你都得去做。林沖一生規規矩矩,兢兢業業,謹謹慎慎,正正派派,脫不過被逼上梁山的結局,並且就是到了梁山也還會被欺負,被逼迫而不由自主。武松,強悍直率,不畏強權,不懼惡霸,不怕天不怕地,赤手空拳敢打老虎,眼裡不揉沙子,有仇必報。這麼強橫之人仍然有不得已之處,仍然要被逼上梁山。還有楊志楊雄宋江柴進等官府之人,都會被人逼得走投無路,終至上了梁山。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就更不由自身,被欺被逼而走上悖於常人的道路也就更不見稀奇了。更為可悲的是,這些本是被逼無奈之人又成為欺負他人,逼迫他人的主體,從而造成更多人的悲劇。這一切都是社會現實的寫照,不管哪個社會,都會有一些如此現象。攤上這些濫事兒就必定是一個悲催的結局。很多時候不是人找事兒,而是事兒找上人的。

  • 6 # 愛易理愛國客家人乙乙

    我認為讀小說,不是看別人的人生,不應從讀者的角度看書中角色的人生,如果這樣看小說,那你只是這個書故事的一位遊客,你只能看到書裡寫到的東西,一些表面現象,會忽視了很多有趣的人事物,你看到的和別人看到的,是一樣的,看完後這個故事,就象水滴在瓜背面上,留下的很少。看書,只有把自己放進故事裡面,你自已來表演書中角色,把你放到角色裡,你在這種環境下你會怎麼想怎麼幹,按照角色可能有的條件下,進入角色生活當中,你才會知道很多,讀懂很多。比如,書中李逵黑旋風,電視裡的李逵象牛一樣,沒什麼腦子。可是我認為李逵這人,沒有文化,但是智商是比一般人都高一點。李逵殺人不是無知亂殺,而是他心黑殺人以立威,讓人怕他,這是有目的殺人。為什麼這樣認定呢?因為他李逵是個有主見的人,而不是一頭牛總是別人出主意。他想出的辦法不高明,那是因為他沒有文化。他不是笨蛋,武功這麼強,不是有一身大力氣就可以強。從他在江洲生活,每天賭錢,如果他輸錢就搶就打人,那麼三天以後就不會有人願意與他賭了。說明李逵賭錢有一定技術,開頭都能贏錢,但是呢他有缺點,贏了不會走,而是沒日沒夜地賭,到最後還是全輸光了。別人叫他黑旋風,就說明他很狡猾奸猾心又黑,又賴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網上直播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