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話戰略

    但如果是“刷臉支付”到來,雲閃付還是有“三分天下”的可能性。

    雲閃付是銀聯手機閃付敗給“二維碼支付”的替代品

    移動支付正常的發展路徑應該是將刷卡的功能整合到手機上,由手機硬體如NFC等代替銀行卡進行支付。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基本都是這種移動支付模式,如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Pay、paypal等。

    但是,中國移動支付走出了不一樣的發展路徑,就是二維碼支付。

    有時候真的懷疑馬雲是穿越者,怎麼就想到用“二維碼”替代“閃付”的呢?

    試想,如果沒有“二維碼”支付,今天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也和全球一樣,可能是由銀聯和各大手機品牌來主導了。

    2011年,阿里就推出了二維碼支付。

    2012年,銀聯開始推廣銀聯手機閃付,但銀聯顯然沒有認識到移動支付的前景,心存猶疑,也不夠開放。

    即使如此,二維碼推廣還是面臨諸多阻力,並未得到政策的明確批准,還一度被叫停,直到2016年才被承認。

    真正讓“二維碼”逆轉“閃付”的經典戰役是阿里為小賣家和小商販免費製作二維碼,於是,彷彿一夜之間,二維碼支付遍佈大街小巷。

    二維碼的勝利完美詮釋了福斯的力量,是“小商販”戰勝了“大商場”。

    到了2015年底,二維碼支付已是徹底佔領了移動支付市場。

    銀聯直到2016年,才無奈敞開懷抱,與各大手機廠商展開合作,如蘋果、小米、華為等。

    但消費者二維碼的使用習慣已經養成,且二維碼擺脫了收銀硬體的限制,更加便利,只要有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完成支付。

    因此,即使後來銀聯與各大手機品牌抱團依然沒能撼動騰訊和阿里,兩者聯手把持了90%以上的移動支付份額。

    既然基於app的二維碼是使用者主要的支付習慣,那就只能推出二維碼了,於是2017年12月11日,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指導下,由中國銀聯攜手各商業銀行推出雲閃付。

    二維碼支付是建立在手機APP應用的基礎上

    覆盤二維碼支付的戰役,為什麼是阿里和騰訊兩家獨霸市場?

    因為二維碼支付是建立手機APP應用和已有支付場景的基礎上,當時的APP應用,微信和支付寶都坐擁幾億使用者,同時微信有社交支付的場景、阿里則是有網購的場景,再加上線下不遺餘力的推廣,因此,兩者才獨霸市場。

    在三大成功要素中,使用者數和已有的支付場景才是最主要的。

    雲閃付即使有了使用者數,但是缺場景、缺生態,註定是無法與阿里、騰訊相抗衡的。

    三家生態對比如下:

    何況,阿里和騰訊已經有先發優勢,俗話說,再一再二不再三,使用者再裝一個雲閃付或使用的可能性真的不大。

    所以,在二維碼支付時代,銀聯同樣難以憑雲閃付翻盤。

    銀聯應大力發展刷臉支付,以實現彎道超車

    二維碼支付並非移動支付的終局,因為下一代移動支付就要來了,不出意外,應該是“刷臉支付”。

    刷臉支付的安全性更高,且在部分場景的便利性也更高,消費者連手機都不用帶了。

    如果說移動閃付是建立在手機NFC基礎之上,二維碼支付是建立在手機APP應用的基礎之上,而刷臉支付則擺脫了手機的限制,是建立在“刷臉裝置”的基礎之上。

    而刷臉的終端裝置則發揮和以前銀聯POS機一樣的功能,且商家不可能擺幾臺裝置,因此,贏得刷臉支付的關鍵除了有一定的支付基礎外,線下裝置的佔領就變得至關重要。

    這次,明面上,銀聯總算上車不算太晚。

    2018年12月10日,銀聯正式推出刷臉支付。

    2018年12月13日,阿里推出全新刷臉支付硬體,“蜻蜓”。

    2019年3月,騰訊再次跟進,推出了對標“蜻蜓”的刷臉支付產品“青蛙”。

    但是實際上,銀聯再次落後了。支付寶早在2014年就研發,到2015年實現應用,2016年開始多場景鋪開,2017年試點商用,2018年已經讓百萬使用者體驗刷臉支付,“蜻蜓”則是支付寶替代“pos”機的戰略性產品,是全面推廣刷臉支付的開始。

    而銀聯在2018年底,才剛剛推出刷臉支付,刷臉技術研發和終端裝置都才剛起步,而阿里已經致力於刷臉裝置的成本降低。

    不管怎樣,在刷臉時代,銀聯面臨的競爭難度要遠小於二維碼支付時代,還是有一定可能“三分天下”的?

    也再次佩服阿里,一家戰略驅動的企業,在二維碼支付還在頂峰之時,又再次站出來革自己的命!

  • 2 # 牛市大熊貓

    雲閃付很好用,雲閃付很好用,雲閃付很好用。特別是在優惠落地這一塊做得比支付寶還好。經常逛逛街就能看到周邊超市100減50這個級別的活動,比網購還便宜好多。自從用了雲閃付,像我這種屌絲出行不管高鐵飛機都能用貴賓廳了。陌生城市還有接送機。我的第一次馬術、Golf都是銀聯送的……我是雲閃付和銀聯的自來水。

  • 3 # 星空下的清影

    我安裝了雲閃付,但是基本沒怎麼用,但是這個app的確非常有用。假如你有幾家銀行的戶頭只要有這一個app就行了,戶頭之間互轉、檢視賬戶非常方便。這個app可以作為管理銀行賬戶的神器,支付功能反而被忽略了。建議大家安裝一個。

  • 4 # 挨踢那些事

    “雲閃付“在去年的推廣,確實是轟轟烈烈,燒了不少錢,我們來看一組資料:

    2019年4月2日15時,隨著一位來自北京的使用者在北京農商行的引導下完成了註冊,雲閃付APP註冊使用者正式突破1.5億。

    1.5億這個資料,看似和微信、支付寶的使用者資料差不多,但是如果深究起來的話,你會發現,除了在乘坐公車或者平常一些吃飯的消費場景,能夠見到偶爾有使用者使用雲閃付之外,在更多的福斯層面,實際使用的使用者並不多。

    也就是說,雲閃付看似使用者資料很大,但貪便宜和“薅羊毛”的使用者其實不少,推廣app的時候,都是衝著免費坐車或者消費免單來的,但是安裝完了之後,真正有多少使用者能夠存留下來,都是個問題。

  • 5 # 哥在叢中笑

    沒有根的雲閃付很難

    支付方式還不普及

    支付優惠沒力度,不夠大氣

    沒有吸引力讓我專門裝一個APP

    沒有使用者就沒有商家。

    要想活,不能照坑種樹。自己的吸引力在哪裡

    你是能免單還是能打折

    目前這個活動,滿99減20,我註冊了,還沒等我有時間去商場活動已經結束了,然並卵,解除安裝

    你靠什麼讓我長期保留雲閃付,且經常使用成習慣

  • 6 # 創業行動家

    不可能

    一款支付app有安全保障機制可以理解,但無故凍結賬戶且解凍過程繁瑣這兩點非常趕客。我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賬戶從來沒被凍結過,就算密碼失效重輸密碼就可以了。所以即使支付寶付款沒有優惠,提現要手續費,我也會繼續使用,至少它不會在我付款時尷尬地發現賬戶凍結無法使用。

    支付寶有淘寶平臺加持,微信支付有社交作用,雲閃付也有銀聯的強大背景,本來可以發展起來,但偏偏安保過度導致使用感很差。雲閃付不是推廣難,是這個軟體有很多問題,如果介面舒適,使用方便會有不少使用者。我並不是黑雲閃付,只是希望設計者能改進這些問題,只有把軟體做好,才能和支付寶微信抗衡。

  • 7 # 三大紀律

    首先,雲閃付沒有根基,飄在雲端,不落地,沒有生命力。雲閃付考慮的是利用銀行的資源,再或者國家政策資源。希望利用銀行資源,帶動客戶資源,把雲閃付變成第二個銀聯,可以坐享其成。支付寶和微信,他們考慮更多的是方便使用者,方便支付。用馬雲的話來說,“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有沒有強烈的使用者意識和服務意識,是雲閃付和支付寶、微信之間最大的區別。也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其次,是它們之間管理和執行機制的差別。雲閃付整合的資源是各家銀行,而這些銀行之間,雖然有共同的目標,聯合起來,應對支付寶和微信的挑戰。但銀行相互之間,貌合神離,各有各的算盤,用一盤散沙來形容並不過分。在開發市場和開發客戶方面,很難做到高度統一,協調一致。而支付寶和微信的管理路線是一線貫通,目標一致,上下同心、同欲,有無往而不勝的條件和基礎。

    第三,銀行做雲閃付的動力不足。簡單一句話,銀行不依靠雲閃付生活。而且,雲閃付不改變銀行的盈利來源和盈利格局。沒有云閃付,銀行照樣賺得盆滿缽滿。所以雲閃付,是兩可的事情。而對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業務,是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平臺的核心骨幹專案,關乎成敗,他們必須全力以赴。

  • 8 # 七月有大雨

    銀行本身因為壟斷財力雄厚,但是嚴重缺乏服務意識,現在依然如此。

    這種情況下,只要支付寶不死,銀行也就沒有機會獲得普通消費者的認可,因為銀行的一貫做派就是高高在上,氣勢凌駕於普通人。因此在普通人心裡普遍牴觸銀聯卡。

    這些狀況其實反應的都是民心。銀行業不得民心,自然不會在競爭中取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拿馬的猴類進入石器時代,科學家感到擔憂,它們會替代人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