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怪蜀黍老囧曾

    這個問題其實也讓很多人困擾,都是英國軍隊,怎麼打仗兩個樣子?大清帝國還不如部族組織為基層的鬆散阿富汗和祖魯人?

    當然不是,大清帝國作為傳統帝國,組織效率和動員效率依然不是分散的阿富汗和祖魯人可以比的。關鍵在於英國軍事模式下對於水體的運用。

    對於遠道而來的英國而言,水體是其後勤線的載體。由於船舶噸位遠超陸路任何運輸工具,儘管風帆時期船舶航速通常只有2-5節,但依然比陸路機動更快。透過船運,英國可以實現單純陸路無法想象的補給效率和規模。這是其一。

    其二,依靠水體英軍能夠獲得大量的戰役優勢。至少在火車出現之前,如果英軍只選擇在沿海或沿江地區作戰,那麼英軍的機動速度要快於對手的陸地機動速度。如果作為進攻方,英軍擁有的是挑選戰場的自由,他們可以避開重兵防守的地區,在防衛薄弱的地方登陸,然後以逸待勞等待對方地面部隊艱難行進到英軍希望的地點進行決戰,此時英軍的技術優勢才發揮出來。即便陸地打不贏對手,英軍也可以從海上撤走,過些時日再捲土重來。

    基於這兩個優勢,我們可以看到,兩次鴉片戰爭和三次英阿戰爭、祖魯戰爭有著顯著的不同,鴉片戰爭都在沿海和沿江地區爆發衝突,英阿戰爭和祖魯戰爭都是在內陸地區發生。鴉片戰爭英軍在所有戰役中都有除了技術優勢之外的兵力優勢,而且獲得補給的效率很高嗎,只有少量戰役裡英軍才沒有兵力優勢。英阿戰爭和祖魯戰爭都深入了阿富汗山地和南部非洲內陸,這些地方不但沒有海岸線,更缺乏長江這樣擁有入海口的大型地表徑流。因此英軍的機動性優勢就喪失了,他們需要從陸路緩慢推進,並且建立漫長的補給線,也喪失了選擇戰場的自由,必須與對手硬碰硬決戰,對手人數上的優勢也能發揮,所以英國陸軍打得不好看就不難理解了。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即便英軍戰敗,英軍的傷亡也遠低於對手,這就是技術優勢的威力。而對於清帝國而言,能夠在19世紀中葉經歷掃蕩經濟重心的太平天國運動,還能力保疆土基本不失,這樣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也不多見。清軍是腐敗,不過還沒有腐敗到連阿富汗和祖魯人都不如。

  • 2 # 深度工場

    有網友問:英軍為何在鴉片戰爭時打得順風順水,在祖魯戰爭和阿富汗時卻蒙受巨大損失? 當年英軍在阿富汗慘敗,包括大量印度兵及其家屬慘遭血洗,全部喪生阿富汗。

    1839年由英國和印度軍人組成的2萬1千大軍,在爵士喬·肯寧的率領下,開赴阿富汗。1842年初,英國開始從喀布林大撤離。撤離隊伍中除了700多名英國士兵,還有印度僱傭兵及其家屬,共16500人。

    撤離的第10天,16500大軍全軍覆滅。逃出來的只有一人,外科手術醫生威廉·布萊頓。

    抗英武裝乘勝,包圍了賈拉拉巴德和坎大哈,收復了加茲尼。

    其實,英軍序列是700多英軍,3000多印度部隊,還有12000印度隨員,苦力和家屬。在伊桑德爾瓦納山戰役首戰中,一支1600人的英軍幾乎被2萬祖魯人全殲,雖然祖魯人也有三千人戰死。

    我們首先要承認阿富汗軍隊確實善戰,其次是清軍其實也不害怕印度部隊。在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印度錫克王國的查謨土邦總督古拉伯·辛格出動5000人入侵中國。

    錫克軍隊是印度戰鬥力最強的軍團,效仿歐洲軍隊建立的錫克新式步兵,由錫克人聘請的法國教官調教,紀律嚴明、訓練有素,能夠像歐洲線列步兵一樣發揮燧發槍齊射的兇猛火力。同時模仿歐洲建立了錫克胸甲騎兵、槍騎兵和龍騎兵。

    這就是森巴戰爭,清軍出動了駐藏大臣所能率領的所有部隊,其中50%計程車兵攜帶火繩槍,還有14門劈山炮。戰鬥到1841年冬季,清軍在雪夜發動反擊,打死了印度森巴軍司令瓦齊爾佐爾阿弗爾·辛格,6000印度軍隊全線崩潰。

    擊斃軍官40多人,俘虜印度士兵836人,取得大捷。最後英國東營公司再次要求印度道格拉王室出動8000印度軍隊再次入侵中國,在1842年經過艱苦戰鬥,印軍士兵最後簽訂了《拉達克條約》。

    如果是對抗,基本沒有英華人,只有印度洋槍部隊的侵略軍。其實清軍也不懼怕他們,只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我們的注意力都在清軍在東南沿海的慘敗,沒有關注到在高原地區,清軍是取得了大捷。

  • 3 # 莫折念生

    第一,情報優勢,英華人在中國,掌握了西方傳教士幾百年來一直經營著的情報網路,對中國海防和民情瞭如指掌,而祖魯戰爭和阿富汗戰爭,英華人對敵人基本一無所知。

    第二,英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採用的海軍為主的破襲戰,直接截斷了南京附近的大運河航道,掐住了清朝的命脈,計毒莫過於絕糧,所以清朝還沒有反應過來完成動員部署,就不得不花錢買平安。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華人和法華人憑藉手中的米尼彈和阿姆斯特朗野戰炮,不僅僅是對中國,甚至對沙俄這樣的歐洲列強都形成了代差優勢,細紅線讓英華人至今津津樂道,倒在米尼彈雨下的不僅僅是蒙古騎兵,還有無敵歐洲的哥薩克騎兵。英華人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可以說就是想憑著武器優勢搶更多的劫。

  • 4 # 懷興

    主要原因是當時清政府昏庸無能,當時清政府對於老百姓採取攘外,必須安內的政策。可以說,防自己的老百姓比防外華人還防的嚴一點。而且,政府和百姓之間的隔閡。從鴉片戰爭一直到八國聯軍入侵,清政府這個政策都一直沒有改變。向中法戰爭時期。當時的清政府派劉銘傳去鎮守臺灣他到臺灣之後,發現軍隊和百姓之間的隔閡非常嚴重。尤其軍隊和少數民族之間矛盾非常嚴重。如果說劉銘傳當年能守住臺和他開明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他在臺灣當巡撫期間,採取比較開明的政策,改善民生促進工商業發展。而且官辦修建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條鐵路,只可惜他的良苦用心被那些守舊派給穿小鞋的。要知道當年臺灣一年去掉一些必須的開支,純稅收是4000萬兩。這樣計算下來,十年全部稅收是。4億兩白銀像當年日本攻下臺灣之後除了清政府的賠款以外還有臺灣庫房裡的庫存的4億兩白銀。可以說是日本的壯大。也有慈禧太后的一份功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軍現役反坦克導彈都有哪些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