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爭霸時期,還存在很強的道義,貴族精神,到了戰國時期只剩成王敗寇,那麼是什麼原因促成了這種思路變化?古中國為什麼一定要走向專制?郡縣制為什麼比諸侯制先進?
回覆列表
-
1 # 走讀歷史
-
2 # 灰太狼44967765
有戰爭,就會有戰略和戰略家。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戰爭思想就會總結得越全面深入。就好像當今的美國,之所以現代戰爭理論多於自它,是因為它不斷在進行戰爭實踐,更多的實踐必定形成更多的理論。而戰爭理論的勝負,是與和平時期的秩序背道而馳的。
和平時期重秩序,如周禮,戰爭時期重勝負,如《孫子兵法》。隨著戰爭的不斷進行,利益驅動必然導致勝負感越來越強烈。久而久之,和平時代的秩序就蕩然無存了。
《周禮》不復,因為“禮”贏不下一場戰爭,決定不了國家的生死存亡。
試著回答第一個問題吧。
一方面,其實問題中已經有了部分答案:貴族精神。西周和東周前期即春秋時期,當兵是貴族的特權,是榮譽;貴族要講究“禮”,而禮的本質實際上就是等級制,所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許倬雲先生說,春秋時代戰爭有遊戲的性質,實際上說的就是大家還遵守規則,即軍禮;打仗的目的是征服,打服了就行,而非肉體消滅,這一點可以鞌之戰為代表。
到了春秋後期,貴族等級制打破,平民百姓有了進入仕途、軍隊的通道,既有規則打破,軍禮不存,所以戰國時期大量出現“坑殺”之類記載。 另一方面,經過春秋時期的兼併,戰國時期國家數量大幅減少,軍力愈發集中,大型戰爭變多,兼併戰爭成本越來越高,消滅有生力量變得重要起來。
當然,“春秋無義戰”,道義很多時候只是門面,泓水之戰宋襄公守軍禮,遭大敗,屁股上捱了一箭,最後死了,就被後世人嘲笑了兩千多年;因此不能說春秋時期的戰爭是多麼道義的,禮只是在那時候仍然殘存而已,世道早已禮崩樂壞了,否則孔子何以要回到周公時代?
以偏概全,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