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空通訊
-
2 # 華絡健康
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
凡含氯、硫、磷等非金屬元素較高的食物,因其被攝入人體後最終的代謝產物呈酸性,故稱為酸性食物。常見的酸性食物主要有:魚、肉、禽、蛋類,大米、玉米、大麥、白麵等穀類和花生、榛子、核桃等堅果類;還有啤酒、紫菜、蘆筍等。
含鈣、鉀、鈉、鎂等金屬元素較高的食物,因其被攝入人體後最終代謝產物呈鹼性,故稱鹼性食物。常見的鹼性食物主要有:蔬菜、水果、牛奶、大豆及豆製品、杏仁、栗子、椰子等。
這就是說,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並不足憑口感來定的。如水果因其給人的味道是酸的,就說水果是酸性食物是不科學的,是認識的一個誤區。
健康人的體液呈弱鹼性(pH值為7.3—7.4)。但是由於食物在體內分解會產生焦性葡萄糖酸、乳酸、脂肪酸。又由於工作疲勞、飲食過度、飲酒過量等,使得體內殘餘物質未除,產生有害的渣滓,因而引起人的疲勞,這時人的體液是呈弱酸性(pH值為6.8—7)。日本學者長田正松自1971年以來致力於醋的醫療功能的研究。他認為,在所有藥物與食品中,醋是惟一能直接使人的體液呈現正常的弱鹼性的食品。他說的醋包括食用醋中的醋酸和檸檬酸等。
醋酸是有機酸,呈酸性,它怎麼能使乳酸、焦性葡萄糖酸在體內變成弱鹼性呢?英國學者克里比斯曾發現了“克氏迴圈”,因此克里比斯獲1953年諾貝爾化學獎)。在這迴圈中,醋酸與乳酸、檸檬酸與焦性葡萄糖酸結合(反應),會放出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則由肺部排出,因此減低了血液中的碳酸成分,使體液呈弱鹼性。人們在服用醋2小時後,尿液將變清澈。醋還能使人對任何食品都感到味美,這也是人類適量服用醋可消除疲勞、提高預防疾病的能力、長保健康的原因。
-
3 # 無你也無畏懼
國內有一位推銷保健的梁姓人士稱“酸性體質學說”是他首創的。其實這是從國外傳進來的。國外提倡“自然療法”的人士早就宣揚這些說法,其目的也是為了推銷保健品。只不過在國外這被視為沒有科學依據的另類醫學,並不被醫學界所認可。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酸鹼度,有的偏酸性,有的偏鹼性,在這個意義上,可以把食物分成酸性食物、鹼性食物。但是這種區分沒有意義,因為不論是什麼食物,吃到胃裡都變成了“酸性食物”。胃酸是強酸性的(含0.2~0.4%的鹽酸),pH可低到1~2,在它的作用下,食物都成了酸性。食物從胃進入腸道,被鹼性的腸液中和,又成了“鹼性食物”。所以吃下去的食物,不管原來是酸性還是鹼性,結果都是一樣的,都是先變成“酸性食物”,再變成“鹼性食物”。
“酸性體質學說”宣揚者說,他們說的“酸性食物”、“鹼性食物”並不是根據食物本身的酸鹼度來劃分的,而是根據食物在體內的代謝產物對體液酸鹼度的影響來劃分的。比如明顯是酸性的檸檬實際上是鹼性食物。但是一種食物含有很多種化學成分,它們經過消化、吸收、代謝之後產生很多種有不同化學性質的代謝產物,根據哪一種代謝產物來認定原來食物的酸鹼性呢?如果說要把其所有的代謝產物的性質綜合衡量,又如何測定呢?所以這樣的劃分乃是沒有依據的想當然,其實就是把認為是好的食物說成“鹼性”,不好的食物說成“酸性”,因此不同的“專家”劃分的結果也就不一樣,有時互相矛盾,讓相信他們的讀者無所適從。
即便這些“專家”對食物的代謝產物做了具體的研究,這樣的劃分也沒有意義,這是因為食物的代謝產物在正常情況下並不會讓血液的酸鹼度發生變化。
血液中有各類緩衝物質,它們都是配對存在的,組成了緩衝系統。其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氫鹽緩衝系統,它們有強大的緩衝能力,確保血液的酸鹼度不會輕易受到代謝產物的影響。
此外我們身體還有幾套機制來保持體內的酸鹼平衡。如果膳食中蛋白質攝入過多,蛋白質分解產生的氨基酸在血液中累積有可能讓血液變酸性,這時鈣會從骨質中釋放出來中和它們。因此蛋白質攝入過多能導致鈣質流失,對健康不利,但這並非由於它們會讓人體變成了酸性體質。細胞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被送到了血液中形成碳酸,這是體內產生的最 多的酸性物質,如果累積太多會讓血液變酸性,但我們透過呼吸能不停地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去。
在代謝過程中還會產生其他酸性物質,例如尿酸、丙酮酸、乳酸,它們透過腎臟排到尿液中。尿液的酸鹼度倒是很容易受到吃的食物的影響,但是那是被隔離在膀胱中的排洩物,不會影響到人體的機能。
如果由於某種原因讓血液的pH小於7.35,那也不是屬於所謂“亞健康”的“酸性體質”,而是酸中毒,是需要治療的嚴重疾病。例如由於呼吸系統出了問題,二氧化碳排出有障礙,導致血液中碳酸的濃度過高;由於腎功能出問題,導致酸性物質沒法透過尿液排出去;由於糖尿病、缺氧、休克等情況導致體內有機酸產生過多,都能出現酸中毒。這是由於疾病使得體液過酸,而不是相反。
反之,如果血液的pH值高於7.45,那就是鹼中毒,同樣是需要治療的嚴重疾病。所以並不是“鹼性體質”就是好的。“酸性體質學說”的宣揚者宣稱體內環境如果偏鹼性就能抑制癌症,在pH 8.5時能殺死癌細胞,而正常細胞卻能存活云云,是無稽之談。在那樣的條件下,正常細胞同樣會被殺死。
總之,“酸性體質學說”是一種騙人的偽科學學說,如果相信了它而去購買“排酸”保健品,那是在浪費金錢。如果根據它來指導飲食,反而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例如穀類、魚、肉、蛋等都被“酸性體質學說”的宣揚者列為應該避免的“酸性食物”,而其實它們都是營養豐富的食品,如果長期避免吃它們,會導致營養不良。健康的飲食應該是均衡的飲食,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各種營養素的食物都應該適量地合理地攝取,而不必在意什麼酸性、鹼性。
-
4 # 兆豐61254046
酸鹼鹽 理論是 外華人創造的 被世界公認,食品酸鹼新說也是一個外華人沽名釣譽新發明創造的,然而只有文化低少數不明事理的中國保健者認可。但決不會 也不可能改變世界公認的定論。愚昧的人怎麼說怎麼認識的無關緊要,只能被眾人恥笑。
-
5 # 湯煜
我不去怎麼理解,只知道醋是食品,不僅可以做調料也可以直接喝。醋是酸的,吃進肚裡最終變成了弱鹼性;人體最好呈弱鹼性,所以人需要吃醋。其實,從平衡原理出發,一個人喜歡吃的東西要少吃點,而不喜歡吃的東西要一多吃一點。就是這麼簡單。
-
6 # 郭老倌
人體有自動調節體液PH值的功能,並且各部位並不一致,胃液是強酸性的,腸液是鹼性的,血液是中性的,因此籠統說體液的酸鹼是不科學的,食物(包括醋)的酸鹼性經過消化後並不能大幅度影響體液的PH值,有人用試紙用口水溼潤來測所謂體液的酸鹼度非常可笑。
-
7 # 俊哥124404063
所謂醋是鹼性的,是廠家推銷手法,特別是“蘋果醋”等所謂保健飲料推出後。
醋是酸性、是鹼性,是由它所含成份決定。我們知道它肯定含醋酸,但含不含其它鹼性成份呢(比如已經是醋酸鹽成份了呢)?對醋的具體成份,不懂。
是酸性是鹼性,一張PH試紙即可明瞭。低於7.35的即是酸性(當然還有強弱不同),高於7.45的即是鹼性,毋庸置疑。
是酸性的,給身體補充下去的肯定以H離子為主(或強酸弱鹼鹽為主),反之是OH離子(或強鹼弱酸鹽)為主。
就醋酸而論,醋酸並非酸鹼雙性物質。它就是弱酸。
有人說,醋酸進入人體代謝,產出二氧化碳透過呼吸排出了——但他就忘了:留在體內的醋酸鹽比分解掉的碳酸鹽的鹼性要弱呢?
所以,一開始吃入胃腸道的是酸性就是酸性,是鹼性就是鹼性。是酸在代謝中一定消耗鹼性緩衝物質,反之一定消耗酸性緩衝物質。當然,如果吃的是中性食物就沒爭議了。
回答文章裡有“科普轉運站”的回覆文章,不管作者是誰,這份回覆是專業的。
回覆列表
醋的學名叫乙酸,分子式為CH3COOH。在被人體吸收代謝之前,它是不折不扣的酸性物質。
作為食品來看,判斷其是酸性還是鹼性食物,並不是該物質被攝入前的酸鹼狀態,而是主要看食物中所含的鹼性元素、酸性元素和有機酸在人體內代謝後的結果。通常,簡單的判定方法為:凡含氯、硫、磷等非金屬元素較高的食物,因其被攝入人體後最終的代謝產物呈酸性,多為酸性食物; 含鈣、鉀、鈉、鎂等金屬元素較高的食物,因其被攝入人體後最終代謝產物呈鹼性,多為鹼性食物。健康人的體液呈弱鹼性(pH值為7.3—7.4)。但是由於食物在體內分解會產生焦性葡萄糖酸、乳酸、脂肪酸。又由於工作疲勞、飲食過度、飲酒過量等,使得體內殘餘物質未除,產生有害的渣滓,因而引起人的疲勞,這時人的體液是呈弱酸性(pH值為6.8—7)。日本學者長田正松自1971年以來致力於醋的醫療功能的研究。他認為,在所有藥物與食品中,醋是惟一能直接使人的體液呈現正常的弱鹼性的食品。他說的醋包括食用醋中的醋酸和檸檬酸等。
所以,嚴格的說,醋是一種酸性物質,卻是一種鹼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