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與君博覽天下

    中天門—南天門遊覽區各景點

    1、十八盤

    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600餘級,為泰山的主要標誌之一。此處兩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遠望去,恰似天門雲梯。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攀登中!十八盤在對松山北。高阜之上,雙崖夾道,舊稱雲門,今名開山,為清乾隆末年改建盤道時所闢。十八盤自此而始。開山北為龍門,舊有龍門坊,後毀。西巖有清道光年間魏祥摹刻狂草“龍門”大字。坊址東為大龍峪,雨季眾水歸峽,飛泉若瀉。前為新盤口。明萬曆年間,參政呂坤跨澗建渡天橋,並順龍峪上源修新盤道,直達碧霞祠南神門,登岱頂者上下甚為方便。橋與盤道均毀於清乾隆年間。

    新盤口北兩山陡立,東為飛龍巖,西為翔鳳嶺,中有一線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門,下有昇仙坊,由十八盤相連。南天門恰處於谷口,是泰山古建築充分利用地理環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環境的典範,是泰山的重要標誌物之一。仰視天門,盤路陡絕,似雲梯倒掛。石壁谷兩側有“天門長嘯”、“層崖空谷”、“天門雲梯”、“如登天際”諸刻。

    十八盤岩層陡立,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離內升高400米。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共計1630餘階。“緊十八”西崖有巨石懸空,側影佛頭側枕,高鼻禿頂,慈顏微笑,名迎客佛。

    十八盤為泰山的主要標誌之一。 有詩為證:

    十八盤

    明*祁承濮

    拔地五千丈,

    沖霄十八盤。

    徑叢窮處見,

    天向隙中觀。

    重累行如畫,

    孤懸峻若竿。

    生平饒勝具,

    此日骨猶寒。

    2、阜虎石

    傳說古時泰山多虎,人們在坊東建二虎廟,祀黑虎神,以鎮山獸。坊北有阜虎石,如虎橫臥,旁邊有石刻”虎“字格個引人注目。一九八九年,臺灣省陳英傑先生在中溪山東嶺建了“慈恩亭”。亭內安置了來自臺灣海峽的澎湖石,表達了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願望。

    3、雲步橋

    雲步橋在快活三里北首的雲步橋,原來是木橋,叫雪花橋,民國年間改建石橋。這裡林木茂盛山谷深幽,常為雲霧籠罩,因此楊承訓題名“雲步橋”。橋北有大溝而面臨著斷崖,石壁挺立如刀削一樣。崖上的石坪平坦寬敞,傳說宋真宗曾在這裡小住,故名御帳坪,今僅有柱窩尚存。岱頂下眾多溪流奔流而來,形成飛瀑下瀉,濺珠迸翠,化霧生雲,蔚為壯觀,故又名飛瀑巖、天河、護駕泉。崖上有“紅橋飛瀑”、“霖雨蒼生”、“河山元脈”、“太古清音”等題刻。明代陳鳳梧也曾在此賦詩一首:“百丈崖高鎖雲煙,半空垂下玉龍涎。天晴六月常飛雨,風靜三更自奏弦。蒼水佩懸雲片片,珠簾洞織月娟娟。晚山倒著肩輿下,回看斜陽景更豔。” 橋東有一座亭,觀瀑亭,又名酌泉亭,是清末泰安知縣所建。北側刻著一副對聯:“且依石欄觀飛瀑,再渡雲橋訪爵松。”橋周圍有“月色泉聲”、“雲步躋天”、“絕飛流”、“聳壑昂霄”、“氣象巖巖”等題刻50餘處,真、草、隸、篆,體法各一,琳琅滿目。

    4、五大夫松

    位於雲步橋北側的五松亭旁。盤路至此,有石坊赫然而立,額題“五大夫松”。坊西有古松,又稱“秦松”,“秦松挺秀”為泰安八景之一。

    傳說秦嬴政消滅了六國,統一天下後,自號為始皇帝。他聽有的儒生說,古代帝王必須親自到泰山去舉行封禪大典,才能算是有德行的君王。孟子也曾說過,一個新取得天下的帝王,必須上蒼承認他的德行,接受了他的祭祀,才算是真命天子。秦始皇雖然缺德,卻也想上蒼承認他,於是帶領著文武大臣,和一大群幫閒儒生來到泰山。他們先在泰山腳下停下來,商議封禪典禮如何舉行。據儒生們說,所謂“封禪”,就是在泰山頂上祭天,在泰山腳下祭地。前者叫封,後者叫禪。然而又說,帝王上泰山頂上祭天最好不要坐車,非坐車不可,也要用蒲草裹起車輪子,以免輾壞山上的一草一木,才表示得出對泰山的敬重。這位暴君一聽有如此條件,一氣之下,不許儒生們參加祭典,自己帶著親信大臣們上了山。沿塗不好行車的地方,就砍樹伐草,開山鑿石。他心想:“我倒要看看泰山的神其奈我何?”

    秦始皇一行人浩浩蕩蕩上了泰山,祭了天,還在山頂上立起一塊大石碑。不久,天色突變,烏雲滾滾,眼看就要下大雨。有人說泰山山神發怒的時候,就有烏雲黑雨,山洪暴發,人畜都要衝走。秦始皇心中有鬼,以為得罪了山神,拔腿就往山下跑,手下一批人也緊跟而逃。這夥人剛剛跑到五松亭這個地方,只聽得一聲驚雷,瓢潑大雨就劈頭蓋腦地下來了。秦始皇養尊處優貫了,休說山洪,這場大雨就淋得站立不住,眼看要被衝下山去。正在危急時候,忽然發現路邊有一棵大松樹。這位不可一世的大皇帝,趕忙雙膝跪在樹前,兩手死死抱住樹幹,口中唸唸有詞,哀求樹神保佑。雨下得快收得也快,不久就停了。秦始皇還真以為樹神在護駕,於是就加封那棵救他的松樹為“五大夫松”。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登封泰山,中途遇雨,避於一棵大樹之下,因大樹護駕有功,遂封該樹為“五大夫”爵位。誰知後世訛為五株。明代萬曆年間,古松被雷雨所毀。清雍正年間,欽差丁皂保奉敕重修泰山時,補植五株松樹,現存二株,虯枝拳曲,蒼勁古拙,自古被譽為“秦松挺秀”,為泰安古八景之一。五松亭旁有乾隆皇帝御製《詠五大夫松》摩刻。五大夫松以西有攔住山,山坡上有望人松,虯枝下伸,若躬身招手邀客,又名迎客松,為泰山重要標誌物之一。西北是朝陽洞,一天然石穴深廣如屋,南闢向陽,舊名迎陽、雲陽。洞後壁有線刻元君像。

    5、望人松

    是泰山標誌之一,傲岸兀立於五松亭外的懸崖之上。松高8米,冠幅巨大。有一長枝下垂,伸向盤路,猶如含情脈脈的少女,揮動手臂向遊人致意,表示歡迎,故又名“迎客松”,樹冠若華蓋,枝繁葉茂,大有凌空欲飛之勢。雖已歷經五百多個春秋,如今仍生機盎然,堪稱岱嶽奇觀。

    6、朝陽洞

    位於五松亭北側。是一個天然石洞,洞口向陽,故名“朝陽洞”。洞深廣如屋,頂壁凝露垂珠,宛若石乳,儼然神宅仙窟,內祀線刻碧霞元君像,終日香菸繚繞,遊人絡繹不絕。?

    東北為“御風巖”,上刻清乾隆帝《朝陽洞》詩,俗稱“萬丈碑”,又名“清摩崖碑”,字徑1米,是泰山大字摩崖石刻之最。

    7、快活三里

    快活三里在中天門北,又名快活山。登山至此,忽逢坦途,青山四圍,下臨絕澗,氣爽景幽,從山下艱難地攀登到此,遊客已經非常疲勞,忽逢坦途,會產生一種“快活似神仙”的感覺。南側有名泉,武中奇題“玉液泉”,水甚甘冽,《泰山藥物志》 將其列為泰山十二大名藥之一。

    8、增福廟

    沿中天門拾級而上不遠,就是增福廟,裡面祭祀著福、祿、壽三尊神像,香火旺盛。

    9、對松山

    位於朝陽洞北。雙峰對峙,古松萬株,蒼翠蓊鬱,層層疊疊,又名萬松山、松海。雲出其間,天風莽蕩,虯舞龍吟,松濤大作,堪稱奇觀。李白有“長松入雲漢,遠望不盈尺”的詩句。乾隆則稱“岱宗窮佳處,對松真絕奇”。

    谷口有“松門”、“松雲絕壁”、“舉足騰雲”及“發育萬物,峻極於天”諸刻。谷內有“雄山勝景”、“蒼松翠靄”題刻。西崖有線刻畫:一隻粗壯有力的拳頭將披髮山鬼打翻在地,上題“永居九幽”。前有對松亭,聳立西崖,為明代乾坤樓舊址。原盤路在溪東,舊有聖水橋,清乾隆末年改路於溪西。亭對岸絕壁有大字題刻“龍洞”、“林遠塵”、“明月松翠”、“濤聲雲影”、“松風吹冷塵心”等。

    自崖下野徑盤旋東南行,有清道光年間建紅廟一間,小巧玲瓏,懸掛於絕澗危巖之上,名夢仙龕。對松山至此峰愈險,松愈密,景愈奇。民國年間,任克溥題詩西崖 :“巖巖氣象岱宗開,五嶽首推信壯哉。勢接滄溟藏雨露,形連霄漢起風雷。千叢脈秀龍鱗樹,萬丈骨高虎臥臺。策杖重遊堪縱目,盤桓懶去問蓬萊。”

    10、斬雲劍

    增福廟往上有巨石挺立,似劍凌空,上刻“斬雲劍”。此處是谷口,雲雨變幻莫測,泰山主峰的寒雲順谷而下時與暖雲相遇即化為雨,因此而得名。

    11、昇仙坊

    昇仙坊,全石結構,建立年代不詳,此處北上150米即為南天門,共有石階約480級,十分陡峭,其盤道被稱作緊十八盤,是登泰山的最為艱難處。您在此感到上臨岱頂天庭仙境,似有飄然昇仙的意境。此處山勢陡峻,懸崖峭壁,在此小憩,回視山下,會有騰身雲霄之感。舉首仰望,南天門近在眼前,奮力攀登,岱頂在望。在這裡您也許悟出了人生的自我實現,就如登泰山一樣,所得到是精神上的昇華。

    盤道兩旁有“天門雲梯”、“神貺崇朝”、“天地交泰”、“松高峻極”、“飛龍巖”、“翔鳳嶺”、“知止觀止”等題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道理是你踏入社會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