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劉金瑞15

    謝謝你信任我,邀我來談談學戲的體驗。學戲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專業學戲;一種是業餘學戲。專業學戲非常苦,從練功開始,彎腰、劈腿、拿大頂、調嗓子、背戲文、練習刀槍棍棒...... 多了去了。一般人學不了。業餘學戲寬鬆一點,如果你準備登臺演出,也輕鬆不了,不然,觀眾不接受你。如果你只是一般的愛好,學一點自己喜歡的唱腔、選段,那還是很有意思的。而且,你還會越學越喜歡......

    願你成為一個學有所長的戲迷......

  • 2 # 不止看戲

    題主應該是聽說學戲曲又苦又累才提出的,張國榮和張豐毅主演的電影《霸王別姬》也給人留下這種印象。在晚清、民國那會兒,確實是這樣的,“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電影展現的挺真實的~

    建國後,戲曲演員的地位大大提升了,教學相對也更加規範。全國各地基本都有戲曲學校,但學戲的孩子確實少了,北京知名的有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和中國戲曲學院。其實,學戲曲跟學音樂、舞蹈等等是一樣的。

    首先也得看看天資,戲曲行叫“老天爺賞不賞飯吃”。比如學習音樂,天生五音不全、節奏感混亂,肯定是不適合學。學戲曲也是一樣,戲曲是綜合性更強的藝術形式:唱、念、做、打不要求樣樣精通,總要有一方面強,其他方面不要求最好,但是也要過得去,能上臺。

    可能你會比較關心學戲會不會捱打。說實話,現在一些老前輩在教小孩子的時候也免不了動一兩下,戲曲是言傳身教的東西,一點一滴都是功夫。比如一個戲曲動作,老師會要求你長時間保持,這叫做“hào功”,要練到一抬手就毫釐不差的到這個位置。但是學的時候呢,有學生就會習慣性的放在自己舒服而不是準確美觀的位置,那麼為了幫學生糾正,老師就會給你一兩下兒,目的是要你記得。這一點跟老輩兒學戲打人是一個道理。

    再來說說其他,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個跟是早年唱戲闖南走北條件惡略有關係,就是要在最惡劣的環境裡練出功夫,才能應付演出時的各種出其不意的條件。要知道,原來過年唱大戲,尤其在北方戶外搭臺唱戲的情況可是非常平常的。貼片子的時候,剛從熱水裡撈出來就要結冰的情況也是有的,所以師傅們就要求學生們趁著最惡劣的條件練功,這樣出來的功夫就是最實在最牢靠的。

    但是現在市場、演出環境都變了。現代教學中,也非常提倡“鼓勵教學”,打學生的情況肯定是越來越少了。但是戲曲這門藝術,就是長期不間斷的練習、體悟才能學得的。所以吃苦肯定也是免不了的,不過,學哪一行不需要付出,不需要吃點苦頭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斯報:若西甲提前結束,塞維利亞也會買斷蘇索,這算是一筆雙贏的引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