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事觀察員東旭
-
2 # 菸酒閣小學士
古代有使臣出使敵方,是假節,與敵方宣戰、和談或投降事宜,一般情況下享有敵方尊重和生命保障,斬使是極端惡劣的事情,一般不輕易使用。現代和近代戰爭節杖改為白旗,那麼白旗是哪裡來的呢?難道行軍打仗隨身帶有白旗?答案是對的,中等以上部隊是攜帶白旗(連營以上)的,用來與敵軍談判、勸降。即使丟失白旗,製作也非常容易,拿根木棍扎塊白布就行。那戰場上哪裡找白布呢?這個不用發愁,材料太多了。
防空識別白布:行軍打仗時候,為了不被己方空軍誤炸,陸軍會隨軍攜帶大量白布條,當己方空軍飛臨時,展開白布條標誌(大到已方飛機能看到);很多國家部隊隨身每人攜帶一塊白布,一旦士兵陣亡,這就是裹屍布。白色內衣:大部分國家部隊是配有白色內衣、襯衫等,隨便拿一件就行,特別日軍還有白色檔布,展開直接就是白旗。以白色為投降的標誌起源於秦朝,當時秦人以黑色為“國色”,來代表勝利,秦末劉邦進軍關中,直逼咸陽,秦子嬰投降,便以秦人的“國色”的反色白色為服,以出降, 這便是中國“投降色”的起源。 西方的標誌起源於他們對白色的感性認識:潔白代表一無所有或徹底失敗。
-
3 # 澎湃的海
不用特意準備,打仗都願意勝利,誰也不想失敗。讓人家打的不行了,隨便找塊白色的衣服,白色的口罩,帶子的擔架布,反正白色的都可以,因為旗子是能高高舉起的,對方容易看到,人站起來揮手很容易被打死。
-
4 # 流星劃過銀河
一般打仗都希望自己取勝,很少有提前準備白旗的。據說舉白旗投降起源於秦朝,不過現在打仗很少有舉白旗的。在以前舉白旗投降都是倉促應急拿塊白布、白帶子、甚至白內衣等,做個樣子而已。
-
5 # 學史力行
在很多戰爭題材的電影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畫面,敵我雙方正在激烈的槍戰。
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中突然出現一面用樹杈挑著的白色旗幟,稍後雙方槍聲戛然而止。
在經過短暫的試探和確認後,投降的一方會舉著槍主動走出戰壕投降,以往的經歷告訴對戰雙方,這就是投降了,不得繼續殺害俘虜。
為什麼戰鬥中舉白旗就算是投降呢?為什麼不能舉紅色的、藍色的旗視為投降呢?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舉白旗視為投降的由來:
其實早在中國和古羅馬的史書中都對舉白旗視為投降的說法有過記載。據可考的歷史記載舉白旗可能源於自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或者更早的時候。
羅馬作家柯尼利厄斯·塔西佗曾在他的史學記錄中提到過士兵如何表示投降。
其中有一段是這樣記載的,在Cremona的第二次戰役(公元69年)中,士兵們透過將頭戴的頭盔舉過頭頂來表示放棄反抗。
所以從世界歷史來看,投降的傳統節目是分別在東西方獨立發展起來的,至於說為什麼選擇白色作為投降的顏色,其實和當時的社會發展進度有不可分的關係。
在秦國時期,始皇帝比較迷信,從他派徐福東渡尋靈藥,以求長生不死就能看出來。
根據當時五行的推算,他認為秦華人的五行屬水,而黑色在五行中代表水,於是當時的秦人就以黑色為“國色”來代表勝利。
後漢高祖劉邦進關中逼咸陽,秦子嬰因懼怕而投降,劉邦就用秦華人黑色的相反顏色白色作為降服的顏色,不知道始皇帝知道後其心情會如何。這便是中國“投降色”的起源。
西方的投降標誌起源於就簡單得多了,沒有五行更沒有星座。
白色源於他們的感性認識,在西方白色象徵著純潔和一無所有,當然有的時候也代表著徹底的失敗。
當然白旗和當時社會工業技術的發展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因為當時布染的技術還很落後,很多人造顏色出現得比較晚,白色不需要額外的加工就可以使用,所以在古代的時候白色的布就成了最容易獲得的。
另外白旗屬於單一的純色,所以在投降對方後可以由對方在上面塗上勝利方的顏色,從形式上也代表著歸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白旗也是投降的代表。
隨著時代的演變,到了近代戰爭中白旗是從哪裡來的呢?
難道軍隊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隨身帶有白旗嗎?
沒錯,就是帶著白旗去打仗,雖然感覺不吉利,但是這也是現代戰爭中更人性化的表現,畢竟人的性命在很多時候要比戰爭的輸贏更重要。
現代戰爭中,中等以上部隊是隨軍攜帶白旗(連營以上)的,一方面是可以透過舉白旗來停戰和對方談判,畢竟兩軍對壘你想扯著喉嚨喊是不現實的。
可能有人會說我不是可以打電話嗎?親啊,要是對戰雙方連內部通話都被人竊聽了,那也就沒機會投降了,直接就被殲滅了。另一方面是可以透過舉白旗來規勸對方投降。
戰場上即使丟失白旗,製作起來也是簡單容易,拿根木棍扎塊白布就行了,要是實在沒有白布那就把內褲脫下來掛上也未嘗不可,影視劇中這種場面不也是很常見嗎。
但是記住打仗的時候千萬別穿紅內褲,不然你舉紅旗對方很容易以為你要衝鋒呢,得不償失啊。
如果實在是材料進去,在戰場上也很容易找到替代的東西,畢竟能用的材料太多了。
比如在行軍打仗時候,為了便於敵我轟炸打擊的識別,陸軍部隊會攜帶大量白布條。
當己方空軍從上方飛過的時候就將白布條標誌展開,便於空中識別。
還有很多國家部隊隨身每人攜帶一塊白布,平時可以用來鋪床、擦臉,一旦戰爭中陣亡就成了他們的裹屍布。
最後現代戰爭中很多國家部隊是配有白色內衣、襯衫等,隨便拿出來一件掛到槍口上揮一揮就搞定了。
特別是小日本的軍隊就更有便利條件了,人人都穿著白色的紙尿褲,脫下來就是白旗,也難怪他們打仗總輸,白旗天天穿在身上不輸才怪。
-
6 # 星期天
各種顏色都可以反應出一種情緒,白色為基礎顏色,情緒上不明顯,也象徵沒有高亢的情緒,放棄對抗。基本上是個白色都可以的,即使沒有白色,其他東西挑出來,搖擺一陣表示否定的意思,停火 主動出來示好也就表示投降了。
-
7 # 運籌帷幄雲朵4x
白的就行,投降,談判都有統一標準姿勢。 再說,襯衫基本都白的,還有毛巾。金門時也不少人升白的。那是最可惜的一批人
-
8 # 瑯琊浪子
書中很少介紹白旗製作方面的事情,因為只有在戰鬥失利的情況下,為避免傷亡過大,採取的措施,只要是白色的被單,衣服類裹上棍棒都可以的。
回覆列表
【以前打仗舉白旗能投降,現在個別情況下有用!】
一般不會特別準備,要投降了,白床單、白背心,有啥用啥!
舉白旗投降,只對視距內的作戰雙方有用。以前兩軍對峙時,戰敗的一方準備投降。就要打出白旗,戰勝的一方則會停止使用武力允許其投降。在戰爭中使用白旗起源於遠古.但當時白色旗幟代表要求先休戰進行談判,而不表示投降。當交戰的一方打出白旗時,對方便知道另一方要求談判,於是下令停止一切進攻活動。持白旗的一方則派出軍使、號手、旗手和翻譯到對方指揮部說明條件或意圖。軍使從展示白旗始到再回到本方為止享有不可侵犯的權利。談判期間雙方誰也不能向對方發動進攻。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漸漸把在戰爭中打出白旗認為是投降,後來,打白旗就成了“投降”的標誌,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一戰、二戰期間,舉白旗還是有用的。比如,防禦作戰中,某個要塞的守軍孤立無援,彈盡糧絕,指揮官就可以舉白旗請求停戰,換來相對體面的投降,不用被敵方的優勢火力消滅。進攻一方,也可以減少傷亡,達到作戰意圖。另外,軍艦、戰車被擊中,失去作戰能力後,可能也會舉白旗投降,請求敵方火力停止攻擊,甚至請求對方救援。
然而,在現代化作戰中,在21世紀戰場,舉白旗可能完全沒有用處,因為對方的戰鬥機、導彈和遠端火炮根本看不到白旗。有的時候,是否和談,要不要投降,交戰雙方有很多聯絡手段,舉白旗不是主要手段。更何況,在戰場舉白旗可能被秋後算賬,以後回到祖國也抬不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