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是半仙兒啊
-
2 # 九九十十
川師畢業,當老師是很好的選擇啊!為什麼要投公司呢?沒有迴應不代表沒有能力,投簡歷也不是隨便亂投噠!
我是師範畢業,當時放棄沒有當老師,總覺得專業不適合自己!當我走入社會才知道,我的專業才是我的優勢!
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心要放平,不要被西裝革履所迷惑,不要被浮躁的環境所影響,做好自己的選擇!
-
3 # 新手寶媽一歲娃
首先需要肯定的一點,讀書和不讀書一定是有區別的,讀書也一定是有用的。
自古以來,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數不勝數,比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腹有詩書氣自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等等……
我們不排除從古至今都有許多沒上過學的人獲得了很大的成就,人家沒上學也不等於不讀書,也不等於不學習,也不等於不進步,也不等於沒思想。但這不是我們不讀書的藉口。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讀書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花一點時間學習,相當於和成功的人進行一次有效的對話,相對的也會縮短我們摸索的時間。學業的結束不等於學習的結束。
那讀書到底有什麼好處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擴大視野,增長見識。
2.積累人脈,培養交際能力。
3.培養氣質。
4.培養學習的能力。
5.給自己的人生多一些選擇。
就算是離開學校,到了社會中我們也要不斷地學習,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不被這個社會淘汰。
-
4 # 灑脫一點38966086
哥一直認為,書沒有錯讀的!兒子總貶我:你讀那麼多的書,還不如沒讀書的。他是指我的領導,初中畢業,出來當通訊員,現在是單位一把手了。身邊有太多的通訊員、司機、秘書都當了官,而我們科班出身的卻往往晉升很難,只是普通幹部。我總不能說現在的官場、現在的政治生態、現在的社會都出了問題吧?只能辯稱,他沒讀書就能混得這樣,要是讀了書,肯定混得更好!總的說來,讀了書的,世界觀、人生觀尤其價值觀可能與沒讀書的不一樣,因為所受的教育不同,灌輸的理念不同,相對說來,他們大多比較清高,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比如,我們所受的教育一直是要公正公平公道正派正直無私不說假話,而現實呢?你要是按學校學的為人處事,你將會處處碰壁碰得頭破血流。說個簡單例子,領導叫你給他提意見,如按學校教的,是不是應該當面指出他的缺點?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工作?更何況是領導叫提的?如果你傻拉巴嘰的真提,就就甭再混了!而沒讀書的,則不受那麼多的價值觀、條條框框約束,他們會按照領導喜好行事,按照有利於自己行事。這也就是讀書的有書卷氣,而沒讀書的很成熟,很適應社會的緣故!但不管怎樣,讀了書,他的知識面、見識肯定要廣些,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要強些,道德觀念、人生境界要高些,各種機會要多些!
我哥川師快畢業了,投了七份簡歷,一家公司都沒回他,我哥家裡條件不好,姨爹在外面打工,姨媽幫館子,廚房裡做事…拉扯他不容易,我哥也努力,但不算很聰明的那類,但是比較努力…現在畢業可能就會失業…
回覆列表
從六歲入學至今,自己在學校讀書的時間也有十四年了。說實話,要不是看到這個問答,也許現在也不會認真想想讀書的意義。就我個人而言,上大學之前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相差甚遠,性格和處事變化挺大的,以下回答就會把大學和此前的教育經歷分開比較。
先說說“失”吧:
1、發展特長的機會:小學生活相對輕鬆,父母並沒有強制自己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屬於放任我自由發展的教養型別。不過現在回憶起來,作為一個女孩子,啥特長沒有也是挺可惜的。至少學點舞蹈吧,形體對於女生來說還是挺重要的啊。所以說,我還是相信家長為孩子報興趣班還是很有必要的,這種軟實力在當今的社會競爭中的優勢不言而喻。
2、創新能力和多方面發展的機會:初中高中學校也是屬於比較好的,學風嚴厲。感覺把學生管得太死,遏制了我們的創新和自由發展啊。特別是高中,我們學校屬於軍事化管理的,因為是寄宿制學校,更是把我們生活的各方面管的滴水不漏。只能用軍被、寢室物品擺放也都統一標準。不準使用手機,每週返校就要上交手機,週末放假前還回,偷偷用手機的話會被班主任指示當著全班的面砸了,這是多麼大的心理陰影啊。怎麼說,當時我們被管教的是老師說的對也是對,錯也是對,根本沒人敢反抗,好學校就是這樣,多少人擠破頭也想進,裡面的人卻有苦說不出。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差別也挺大的,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老師總會特別關照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要是一個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學生同時犯錯,老師也會傾向於把錯誤更多的歸咎於差生,認為是差生影響了優生,這是活生生的歧視偏袒啊。舉個自己的例子,高中時物理特別差,回回月考都是墊底。一次自己的答題卷不見了,老師就懷疑我自己帶走了,物理成績記為零分,還當著全班的面羞辱(點名說)我,我的心理陰影面積啊。。。當時哭著給我媽打電話,還好我媽很相信我,還去找老師理論。她說她好怕我承受不住壓力跳樓了。而且我也是特別偏科的,語文英語生物年級前幾,相應的數理化也是年級墊底,當時想的是要是可以發展自己喜歡的學科就好了。老是在題海中掙扎,挫敗感迫使我無力學習啊。
3、奮不顧身的勇敢赤子之心:上大學以後,感覺半隻腳踏入了社會,各種人際關係網的交錯,無理制度規定等等都慢慢消磨了我一顆赤誠之心,慢慢也變成了老油條。最糟的是認為周圍的一切與自己無關,大學相對自由太多,在覺得畢業遙遙無期的日子裡總是忍不住的頹廢,這樣的生活太安逸也太萎靡。或許和學校也有很大關係,我的學校不太好,大家都懶懶的,所以說環境對於人的發展太重要了。
得到的:
1、父母的理解:成長過程中除了學校,家庭對於自己也特別重要。因為每個父母奉行的教養方式不同,培養出的孩子也大相徑庭。先普及下父母教養風格的四種類型:
(1)權威型:父母重視孩子的個性,既對孩子充滿關愛和溫情,又會給孩子一些限制和約束。權威型的父母鼓勵孩子獨立,支援孩子的積極行為,親子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也比較多。在權威型教養家庭長大的孩子具有良好的自控力,能夠自我獨立,成就感也比較強。他們和同伴關係融洽,能夠與大人合作,也能很好地應對壓力。
(2)專制型:專制型父母強調控制和無條件的服從,對孩子比較冷漠,缺少關愛和溫情。他們強加給孩子一些不經解釋的規則,對孩子進行嚴密的限制和控制,還可能會經常懲罰孩子,甚至打罵孩子。在專制型教養家庭長大的孩子往往感覺不快樂,更容易感到恐懼和焦慮,形成孤僻和不信任的性格,通常很被動和缺乏溝通技巧。
(3)忽視型:父母對孩子既缺少關愛和溫情,也沒有太多約束和限制,基本上對孩子的成長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在忽視型教養家庭長大的孩子,缺乏社交能力,自控力和獨立能力也較差,自尊水平較低。
(4)放縱型:放縱型父母對孩子充滿關愛和溫情,但極少有要求和限制,他們允許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在放縱型教養家庭長大的孩子,很難學習到自我控制,往往對父母或他人缺乏尊重,甚至會變得霸道、自我中心、固執,很難與同伴相處。
我爸媽接近第一種,以至於自己從小到大都比較自由,此處感謝他們的關愛,畢竟學心理學見了太多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對孩子一生都形成不良影響的例子。
2、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大學不是很好,卻給了自己許多展示的機會。到了大學才明白,一個人的情商在社會,或是人際交往中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高中及以前的我,性格內向到不行,班級裡默默無聞的我或許現在許多教過我的老師已沒了印象。大學就不一樣了,自己高考成績在大學還是可以,老師也因此給了許多機會。說真的,人是逼出來的,機會也是要抓得住才是你的。
3、明確自己要什麼:說真的,許多大學生畢業了也不知道自己或者到底要幹嘛,還好我一進大學就堅定了考研出國的決心,併為此努力著。掙績點,拼學分有個目標總是好的,人最怕的就是時時刻刻的迷茫。
4、人脈網的建立:上了大學才知道,見多識廣的廣,也包含了人脈的廣度。朋友多好辦事的道理一點不假,許多時候自己一人的力量無法完成的事,也許朋友的牽橋搭線一下子就搞定。曾是憤青的我看不起這樣的利害關係,現在也明白了,至少在中國,“關係”二字是多麼重要。
5、知識改變命運:之前沒什麼體會,直到認識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聽了他們的故事才知道,讀書賺來的學歷,真的改變命運。小城市的可以透過讀書跑到大城市,能讀書就一定要珍惜。那些初中就輟學的,現在個個三年抱兩,清貧的日子過的不忍直視,和我一般大的年級卻經歷了太多沉重的坎坷,未來也是迷茫的,真的擔心他們的孩子,不出意外也是重蹈覆轍,想想也心疼。多讀點書,走出去,總歸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