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藤新一new
-
2 # 觀前
現在大部分人認為俄羅斯是西方國家,但從地理位置看,俄羅斯橫跨歐亞兩大洲,也可以叫亞洲國家,因為歷史原因,歐洲在近代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提前實現了現代化,因此,俄羅斯這個民族也在學習西方的文化上對歐洲領土進行工業化,現在的俄羅斯歐洲區基本上與西方世界沒有差異,大多數人都集中在首都及附近城市,但是隨著中國的崛起以及整個亞洲經濟的全面復甦,俄羅斯後期會更傾向於亞洲。這只是時間問題。也許哪一天,俄羅斯首都會遷址遠東地區,從現在來看。中國與俄羅斯在很多國際與地區問題上有共同的利益,經濟上也是越來越緊密,而現在的歐洲卻在走下坡路,因此,俄羅斯遲早有一天會被大眾稱為亞洲國家,
-
3 # 光明科普
從地理位置上來講,俄羅斯屬於歐洲國家。但因為俄羅斯在政治上不依附於“西方陣營”,所以不屬於“西方國家”。西方國家在中國屬於一個政治概念,而非地理概念。
英、法、德、美等國均屬“西方國家”
我們從俄羅斯的歷史角度出發,來解析為什麼它會是相對獨立的一股勢力:
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亦是後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
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佔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
知識點:東正教入俄,使俄羅斯與傳統的天主教國家產生了一定的隔閡
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多個國家,這些國家都自稱為是俄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
知識點:被蒙古人統治過一段時間,文化受到一定影響,與傳統西方國家產生隔閡
隨後莫斯科大公國領導其他公國逐步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隨著彼得一世被加封為“全俄羅斯皇帝”,羅曼諾夫王朝開始。
1917年十月革命後,俄羅斯進入到“蘇聯時代”,意識形態的不同使俄羅斯與西方傳統資本主義國家的隔閡進一步加深。
-
4 # 歷史萬用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俄羅斯為什麼一直不容於西方世界,因為它自始至終就不屬於西方,從民族到宗教,從地緣到文化俄羅斯都與傳統的西方世界格格不入。況且在幾次衰弱期時主動投懷送抱卻被西方世界明裡暗裡坑的不輕,驕傲的俄熊內心裡也就自絕於世而成為了一個在東西方之間左顧右盼的雙頭鷹。為什麼一提到俄羅斯就有一種莫名的悲愴之氣呢,哎。
一.民族和宗教
俄羅斯主要民族“斯拉夫人”人種上當然也是白人,且還是最正宗的“雅利安人”(納粹德國自詡和藉以種族歧視,諷刺啊),卻被以歐美為代表的現代西方世界的“盎克魯撒克遜人”這一誕生於歐洲大陸且野蠻成長的日耳曼人分支蔑稱為野蠻種族,“斯拉夫人”的英文“slavs”就是英文奴隸的詞根。完全忘記了正是“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斯拉夫人”這三個蠻族入侵古羅馬的歷史了。可見掌握話語權的重要性啊,中國加油!
宗教上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裂為東西兩半,西部信仰天主教為主的西南歐以及從宗教改革中再次分裂出的新教教派勢力英,德和其附庸紐西蘭,澳洲等,再加上新教派中更神經的清教徒創立的北美,三者構成了當今西方世界的主體輪廓。而東部卻混亂一片,既有原有的穆斯林強大殘留“南斯拉夫人”,又有信奉天主教的波蘭,保加利亞等“西斯拉夫人”,當然還有選擇了東正教的“東斯拉夫人”,當時的羅斯和莫斯科公國。988年羅斯弗拉基米爾大公就受洗,之後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更是迎娶了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亞,並將東正教奉為莫斯科公國的國教。1480年伊凡三世擊敗大帳汗國,使得俄羅斯從大帳汗國獨立出來,到16世紀30年代瓦西里三世時期,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俄羅斯統一國家基本形成。並宣稱為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稱“第三羅馬帝國”。直到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后,改稱沙皇俄國,簡稱“沙俄”。“沙皇”在俄語中意思源於古拉丁語中的“凱撒”,可見俄熊在心底的自傲和對西方的鄙夷,這也是東西對峙的開端了。
二.地緣和文化
沙俄自成型以來就陷入了對領土擴張的迷戀,相對於某東方大國的“基建狂魔”,沙俄就是名副其實的“領土擴張狂魔”。日本學者渡邊千春在20世紀初作了統計:從16世紀開始的4個世紀中,俄國以每日平均佔領13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擴張,這樣的擴張領土,世界歷史上除英帝國外,沒有一國可相比,即使歷史上著名的羅馬帝國,當時的領土也不過是今日俄國領土的1/7。稍不留神俄國就狂漲成了一個地跨歐亞兩洲,擁有2280萬平方公里的龐大帝國,領土面積約佔歐洲土地的1/2和亞洲土地的1/3,並且把周圍鄰居得罪個遍,歐洲幾乎就沒有不對其恨得牙根癢癢的國家。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積極融入西方為什麼失敗?還不是歐洲各國包括自己以前的加盟國都餘恨未了,且對於俄羅斯不死小強的特異體質心懷芥蒂,生怕它一旦緩過一口氣來就又翻臉不認人,大殺四方了。戰鬥民族啊,誰不怕啊。這就是為什麼西方一直不肯接納俄的底層心理原因,一句話-------前科累累,重新做人不易!
文化上受東正教和歐洲拉丁的影響俄羅斯具有兼具東西方特色的獨特魅力。蒼茫深邃的文學,憂傷迷人的音樂以及那色彩繽紛的洋蔥頭穹頂構成了俄羅斯人堅忍豐富,憂鬱熱烈的矛盾性格。與單純崇尚強者為尊卻又追求個人自由的西方人性格相比較,俄羅斯人總是籠罩在一層憂傷神秘的面紗中。
以上不同造就了現代的俄羅斯,也隔離了西方世界的融合,俄羅斯到底什麼時候才可以真正融於西方?我不知道,至少不是現在以及有限的未來。
-
5 # 俄語邦自媒體
先從地理上來看,俄羅斯處於歐洲的東部和亞洲的北部,大部分領土是在亞洲部分,但是它五分之四的人口,大部分城市以及首都莫斯科都在歐洲。從這一方面很難界定俄羅斯是不是屬於西方。
從歷史上來看,當年蒙古大軍統治了古羅斯二百年,他們就一直在蒙古的統治下苟且偷生,直到中國明朝的崛起,推翻了蒙古在中國統治,蒙古逐漸勢弱,俄羅斯才重新獲得了獨立。之後到了十七世紀,彼得大帝推崇學習西方,將西方文明引進到了俄羅斯,使俄羅斯的人民接受了西方文化。從這一方面看,東西方對俄羅斯都是有影響的。
從政治上來看,西方的代表無疑是英美,那些標準的西方國家是不願意承認俄羅斯是西方國家的。包括現在敘利亞問題的爆發,也從側面揭露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存在不可化解的裂痕。
俄羅斯屬於東方還是西方,這個問題我的外教也曾經給我們解答過,她認為,俄羅斯就是俄羅斯,既不是西方也不是東方的,是一個很有自己特點的國家。(此處可以發現俄羅斯人自我民族認同感還是挺強的。)
回覆列表
從現在世界的劃分來說,俄國屬於歐洲,屬於西方。
但從其文化、政治思想角度來看,卻又未必。相對歐洲本土的國家來說,俄羅斯一直是一個落後國家,許多人曾一直期盼歐洲能引領俄國從落後狀態中走出來。俄羅斯文化和政治思想深受歐洲本土國家影響。Joseph de Maistre曾到俄國定居,宣稱要與不受哲學家困擾的人民一起生活時,卻失望的發現,聖彼得堡的精英們講著法語,模仿者伏爾泰,期待得到啟蒙先哲的靈感。
整個19世紀,俄羅斯思想家都對歐洲充滿期待。巴枯寧Bakunin、屠格涅夫,都相信俄羅斯的未來希望在於他們在歐洲看到的世界文明的融合。當談及俄國如何轉為現代國家的時候,列寧、托洛茨基都帶著深受歐洲影響的論調。然而,這些啟蒙運動在俄羅斯從未成功過。
在俄國,東正教向來把自己界定在基督教的對立面,俄羅斯從不認可宗教改革、文藝復興相類似的東西。1543年,奧特曼人攻陷君士坦丁堡來,就有思想家認為莫斯科註定要成為第三羅馬帝國,引領著東方的基督教世界。19世紀一群親斯拉夫的思想家,也堅持類似觀點,並認為俄國與西方的不同之處,是它的一大優點。
親斯拉夫的思想家,反對西方的個人主義。這種反西方的思想後來發展為一種信仰。Nikolai Berdyaev相信俄國共產主義比一般思想更加具有傳統性,是古代俄國救世主思想的轉變和轉型。
布林什維克則是透過實現其激進的理想來超越西方世界,而並不是模仿西方社會。有趣的是,這追溯到馬克思,亞細亞的生產方式的存在,並不是歐洲的,而是亞洲的,並不是西方的,而是東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