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康愛線上
-
2 # 好益測
病理檢查,是透過針吸、穿刺、手術等手段,取得相關組織,進行診斷。因為病理檢查會造成創傷,一般不作為篩查選擇,僅用於已經有癌症徵兆的人進一步確診使用。
其他的癌症診斷手段還有影像檢測、腫瘤標誌物檢測、基因檢測等。影像檢測難以檢測到微小的腫瘤,腫瘤標誌物檢測更適用於術後療效和復發風險監測,基因檢測近年來炒得蠻火,價格稍貴,但是目前國內從裝置到醫師水平和基因樣本庫,還是有待提高的。
所以說,病理檢測還是最可靠的診斷方式,有過腫瘤標誌物檢測異常的讀者不妨回想下,醫生或體檢機構的工作人員,是不是建議再觀察一段時間後進一步確診?僅僅憑腫瘤標誌物的檢查結果,並不能斷定就一定患有癌症。
篩查和診斷不同,篩查的目的是早期發現,適用於患癌風險比較高的人群。比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健康人,即使沒有任何症狀,也要定期篩查乳腺癌。還有,癌症治癒者術後也要定期做篩查,預防癌症復發轉移。
對於癌症高危人群來說,癌症篩查非常有必要。
-
3 # 東方霧曉
病理檢查腫瘤診斷當然很有必要,因為有了診斷才能對症施治,但是對癌症的篩查就沒有必要了,因為要篩查人體的癌症,除需很長的時間外,還需要高昂的檢查費用,很少人有時間和耐心折騰得起,很少人也負擔不起那年年月月的檢查費用。
-
4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這兩個概念並不矛盾,組織病理學檢查是惡性腫瘤的最終確診手段,但很多時候組織病理學檢查並不能作為常規手段使用。在這樣的大前提下,惡性腫瘤篩查便擁有了其存在的必要性。或者換一種說法,只有篩查出了疑似有問題的患者之後才能有的放矢、針對性進行相關組織病理學檢查。否則,全部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殺傷面”太廣,便涉及過度診療的問題了……
組織病理學診斷為何是“金標準”目前,對於惡性腫瘤的診斷手段很多,諸如血液腫瘤標記物檢驗、超聲影像學及放射影像學等等,都可以作為惡性腫瘤的診斷手段。但是,前面說到的這些檢查都有一個共同的“弊端”、或者叫不足,那就是它們都屬於間接檢查。比如放射影像學檢查,主要是透過放射線成像等方式觀察腫瘤的形態。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了,那就是它只能確定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卻無法確定腫瘤的組織學屬性。
比如絕大多數惡性腫瘤具有的一個共同特徵——侵襲性生長。放射影像科醫生看到腫瘤邊界不清往往會傾向惡性腫瘤。但部分良性腫瘤、如侵襲性血管瘤等等也會出現侵襲性生長的生物學表現,但它們卻是良性腫瘤。再如一些特殊的惡性腫瘤或者原位癌之類,也會出現邊界相對清楚的情形。因此,單純依靠影像學檢查很難完全確定腫瘤的良惡性。
組織病理學檢查則不同,它是直接將腫瘤組織製作成了切片之後再顯微鏡下觀察。不僅可以清楚地看出腫瘤是否存在侵襲性生長,甚至連極其微小的周圍組織浸潤也能看得出。而且,直接觀察由腫瘤組織製作而成的切片還能直觀地看出腫瘤的組織學形態。是良性還是惡性,一目瞭然!即便是一些特殊的惡性腫瘤,也可以透過免疫組織化學、分子病理診斷等方式進行鑑別。通俗講就是,其他診斷方式都是隔著人皮看照片或者檢測血液中的相關成分、比如癌胚抗原之類,而組織病理學是直接看切下來的腫瘤本身!所以組織病理學診斷才有了“金標準”的說法,因為它是唯一直接對腫瘤本身進行的顯微結構檢查。
組織病理學診斷不能作為常規手段組織病理學檢查雖然號稱“金標準”,也是目前惡性腫瘤最終確診的唯一手段。但是,組織病理學有一個最大的缺陷,那就是必須有活體組織(法醫病理學和病理屍檢除外)。或直接切除、或透過穿刺、夾取等方式獲取少量活體病變組織。那麼,問題就來了,要做組織病理學檢查,首先必須對患者進行有創操作。很顯然,這種方式是不能作為篩查手段的。試想,或許您根本就不是疑似惡性腫瘤患者,僅僅是體檢而已,非得讓您做個肺穿刺或者子宮頸活檢之類的檢查,又或者直接讓您切塊肺葉或者部分子宮頸下來檢查,您會願意嗎?所以,“金標準”也有無奈的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無創篩查便應運而生了。
惡性腫瘤篩查的必要性前面提到了,“金標準”也有它的無奈,因為有創,所以不能作為常規檢查手段。正式因為組織病理學檢查的這個先天缺陷,惡性腫瘤的無創篩查才有了其存在的必要性!比如前段時間“席捲”全國的子宮頸癌篩查,就是透過細胞學手段對適齡女性進行大規模篩查,篩出疑似存在子宮頸病變的患者之後,再對這部分人進一步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以明確診斷。
目前子宮頸癌最常見的篩查手段就是TCT,當然,還有一些“升級產品”,但原理大體相同。就是透過特殊的器械刷取子宮頸的脫落細胞,之後製作成塗片進行顯微鏡下觀察,從而篩查出脫落細胞有問題或疑似有問題的患者。因為僅僅是刷取子宮頸表層的脫落細胞,不需要夾取或切除活體組織,幾乎不會對患者造成什麼創傷。所以,細胞學檢查也成了目前子宮頸癌篩查最常用的方式。
在篩查出有問題或疑似有問題的患者之後,才會進一步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比如子宮頸細胞學檢查有問題的患者,通常會進行子宮頸活檢以明確組織學診斷。如果組織學診斷沒有問題,檢查到此結束。如果是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者還需進行子宮頸錐切。這既是診斷手段也是治療手段,因為活檢組織較小、較淺,加之是人工操作、主觀性比較大,所以有可能遺漏病變。而子宮頸錐形切除是切除部分或全部子宮頸,相對比較全面,可以發現更深的、更嚴重的病變。如果錐切做出來與原診斷符合,依然還是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而且切緣陰性,治療到此結束。如果切緣陽性,則還需要擴大切除子宮頸並再次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如果沒有生育需求,也可以考慮全子宮切除、一勞永逸。當然,這個屬於自願範疇。
如果子宮頸錐切做出來是惡性腫瘤又或者活檢便可以明確是惡性腫瘤,那就要進行進一步手術治療了。不過,子宮頸比較特別,目前子宮頸的鱗狀上皮原位癌已經被歸入了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之中,錐切切緣陰性便可以到此結束了,不需要再切除子宮。但子宮頸浸潤性鱗癌、腺癌之類還是必須進行進一步手術治療的。
其他一些惡性腫瘤的篩查略有差別,但大多也遵循了這種從無創到有創、從活檢到手術的流程,從而避免了過度診療的發生。說到這裡,您還會覺得惡性腫瘤篩查沒有必要嗎?惡性腫瘤的組織病理學檢查與篩查之間並不矛盾,相反還是相輔相成的,共同構建了一整套對惡性腫瘤的“防禦網”。換言之,惡性腫瘤的篩查不僅不是“沒有必要”,恰恰相反、相關篩查是非常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說是惡性腫瘤預防-診斷-治療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
5 # 腫瘤專科醫生
很多人一摸到身有個包塊,就說得了癌症;有的人體檢拍片,發現身體長了個“東西”,就得得了癌症。這當然是不對的,這最多隻能算是一個“懷疑”,是不是癌症,還需要進一步檢查。於是,進一步做了這個那個的檢查,比如抽血,比如增強CT,增強磁共振,甚至高階的PET-CT/MRI,這些檢查結果一出來,已經可以說是八九不離十是癌症了,可腫瘤科的醫生還說不這不能確診,還得靠病理檢查來確診。怎麼病理檢查?活檢取樣或手術切除送病理檢查。
有人說,那前面那麼多檢查豈不白做了?不如一開始直接做病理檢查。這當然是不對的,你得透過前面這些檢查才能知道癌症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沒有必要進行病理檢查,如果明顯不太可能是癌症,就不是非要進行病理檢查,可以隨訪複查;另外,這些檢查可以進行定位,方便進行活檢;而且可以對癌症進行分期。
為什麼病理檢查是癌症診斷的金標準?因為病理檢查就是直接取得病灶的細胞組織,然後在顯微鏡下直接觀察細胞的形態,是不是變異了,和正常細胞有什麼不一樣,是不是符合癌細胞的形態,如果有困難,還需要藉助於“免疫組化”等檢查來協助瞭解它的“品性”,由此,才能最終確定它是“好人”還是“壞人”,眼見為實,這是最可靠的證據。當然,某些個別情況除外。
第二個問題:癌症篩查有無必要?當然有必要。篩查是針對無症狀的人群,是為了早期發現癌症,而癌症如果能早期發現,治癒率是相當高的,早期發現是關鍵。現在的問題不是討論癌症篩查有無必要的問題,而是討論如何提高篩查癌症的效率。有的癌症還沒有篩查手段,有的癌症有篩查手段,但仍有缺陷,這都是我們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
6 # 醫學微視
病理檢查號稱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可以說,只要懷疑患者有腫瘤,不管是良性還是惡性,都必須要進行病理檢查。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醫院那麼多先進的科學儀器不能用,偏偏只有病理檢查才能確診?
籠統來說,病理檢查就是來自活體組織的一個樣本,它能夠幫助醫生確定腫瘤的良惡性、分化程度,能夠幫助醫生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活體取檢的樣本型別分為大標本(如手術標本)、小標本(如穿刺標本),另外還有一些細胞學樣本,所謂細胞學樣本就是人體體液,比如胸水、腹水、尿液、腦脊液等。
臨床醫師在取得標本以後,會將樣本送到病理科,病理科醫師會對樣本進行病變性質和病變型別的判斷。
一般而言,只要樣本足夠多、病變型別夠典型,在輔助檢查的基礎上,百分之八九十的病例,都能達到百分百確診的程度。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大部分患者透過病理檢查能夠得到百分百確診的結果,但是還有一部分患者並不能得到百分百的診斷。
哪些條件會影響病理檢查的結果?除了腫瘤患者,還有哪些患者需要做病理檢查?讓我們看看專家怎麼說:(友情提醒:請在WiFi環境下播放,4G包年使用者和土豪隨意)
【哪些患者需要做病理檢查?準確率高嗎?】
主講人:林冬梅——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病理科主任 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常委兼肺癌學組組長;北京醫學會病理專業委員會常委;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技術准入審評諮詢專家。
回覆列表
病理學診斷之所以被稱之為腫瘤診斷的金標準, 是因為在腫瘤診治過程中對病理學診斷的高度依賴性。 病理醫生的檢查可以提示與診斷和預後相關的分子病理檢測資訊等,這些資訊是臨床醫生制訂和實施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
雖然病理學檢查是腫瘤確診的可靠方法, 但是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例如, 病理醫生不直接接觸患者, 有關的病史、 病情、 症狀以及全身檢查情況只能透過病理申請單填寫的文字內容獲知,也只能透過對接到的組織標本檢查的複雜現象中去識別代表病變本質的診斷性特徵, 這就要求病理醫生必須具備豐富的診斷實踐經驗。 此外, 病理診斷還受到送檢標本的質和量的限制, 有時會遇到腫瘤細胞很少的情況, 據此不足以做出正確的診斷, 還會遇到腫瘤組織形態不典型而難以確診等。
大規模的腫瘤篩查雖然會消耗人力物力, 但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講, 是非常有必要的。 規範的腫瘤篩查, 其意義不僅僅是篩查出患者, 還在於早期檢出。 早期發現的癌症也許還在原位癌階段, 那麼簡單的治療或許就可以將癌症徹底根除。 而且, 篩查過程中, 除了發現癌症, 常常還可以發現很多良性病變, 透過干預可以有效降低良性增生性病變向癌症的發展。 受衛生部委託,中國抗癌協會在中國 30 個省對適齡婦女進行大型的乳腺癌篩查,該專案已持續 3 年, 採取乳腺臨床體檢, 乳腺 X 射線攝片, 針吸活組織檢查和乳腺超聲檢查相結合的方法,完成篩查 46萬餘人次,確診乳腺癌 287 例, 同時也發現了很多良性腫瘤, 篩查效果顯著。在確診的 287 例中, 284 例得到手術治療。 透過對患者的分析發現,透過篩查方式就診患者多處於疾病早期( 原位癌和Ⅰ期指標達到了 40%) , 而自然就診的僅為 17.1%。 所以早期發現乳腺癌不僅治癒率高, 而且可以做保乳手術, 減少各種輔助治療, 不但節省醫療費用, 也可有較高的生活質量。 Ⅰ期乳腺癌 5 年生存率達到了 95%, 所以如果早期發現的話, 乳腺癌是可防可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