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晴暖育兒寶典
-
2 # 晨意微涼
剛開始我也因為漲奶把奶擠出來過,但一定要冰凍儲存,不然到了一定的時間就要倒掉,但到一定的時間,寶寶不一定就餓了。
1、按需餵養,我認為是直接母乳餵養的寶寶比較適宜,因為我們判斷寶寶是不是餓了,往往是寶寶哭泣了的時候。
寶寶可不知道什麼叫做等待,餓了立馬就要吃,不然就哭得驚天動地,直接母乳餵養的話寶媽就可以很快的準備好餵食。
2、按時餵養,奶粉餵養的寶寶和擠出母乳餵養的寶寶,我認為按時餵養比較好。
因為奶粉沖泡需要時間,擠出的母乳要冰凍儲存溫熱也需要時間,寶寶容易哭鬧過久,可能形成達不到目的,需要哭鬧得久一些的習慣。
按時餵養會有一個困惑,就是到了該喝奶的時間寶寶還在睡覺,要不要叫醒寶寶喝奶?我認為是不需要的,沒有人會比寶寶自己更清楚自己是不是餓了。
寶寶睡覺沒有醒來喝奶,證明他還不餓,這樣可以嘗試慢慢調整餵養的時間,當然按需餵養的寶媽是沒有這個煩惱的。
按時餵養還是按需餵養是看寶媽的餵養方式,所以我認為擠出來的母乳的餵養方式,應該是按時餵養。
-
3 # 漿糊媽媽
我們說母乳餵養的原則是按需餵養,配方奶餵養的原則是按時按量餵養。
為什麼呢?母乳親喂寶寶真的可以自己控制量,這個暫時不展開細說。配方奶餵養一般是用奶瓶喂,很容易餵養過度,因為奶瓶對寶Bora說是很難控制的。我見過5個月的寶寶,一瓶200多毫升的奶,兩三分鐘咕咕就下肚了,寶寶還意猶未盡啊!太快了,寶寶還沒有飽腹感呢,還想喝,這時候再給他就過量了。有時候,寶寶的小嘴除了有喝奶的需求,還有吮吸的需求,我家小二娃有時候鬧覺了,給他吸奶,如果能吸出來奶的話他還會發脾氣,這時候他就是想吸東西,而不是想喝奶,這時候再給他喝,又過量了。所以,擠出來的母乳一般也是奶瓶喂,應該按照奶瓶原則來對待,那就是按時按量餵養。
按時按量餵養一定要找好寶寶對應的奶量和時間間隔,因為有時候奶瓶孔太小,寶寶吃半天也沒吃到多少,吃累了也不吃了,奶量又沒有夠。
按時按量餵養只是原則,有時候寶寶睡得很香甜,到了餵奶的時間,不妨讓她好好睡著,有時候還沒有到點,寶寶已經餓哭了,也不要那麼死板,非要等到到點嘛。奶瓶餵養寶寶,要多觀察寶寶,及時的調整奶量和時間間隔。
哎,其實,母乳擠出來喂真的很麻煩的,如果可以,還是親喂吧。
-
4 # 布衣萌娃
兩者相結合會更好。凍奶在給寶寶吃之前是需要緩慢加溫的,寶寶餓了就會哭,沒有提前準備,按需肯定是來不及,如果按時喂,有可能到了時間奶是溫好了,可寶寶還在大睡。這個需要寶媽根據寶寶的平時吃奶量和兩次餵奶之間的時間長短來判斷。
如果寶寶平時飯量很大,一次吃很多,並且兩次吃奶的時間間隔也較長,你可以按時喂,到了寶寶快要吃奶的時間,估計寶寶要餓了,提前15-20分鐘溫奶,在寶寶醒後發出餓的訊號時,可以馬上拿給他吃。如果不馬上拿給他,他很可能會大哭,因為他已經很餓了。如果到了時間還在睡,可以放點輕柔的音樂,到了吃飯時間,有點小干擾就能讓他醒來。
但如果寶寶平時吃的很少,每次吃的又不多,間隔的時間也不長,這種情況按需更合適。奶量少溫起來方便些。不需要太長時間。在溫奶的時候和寶寶說說話,這個時候他並不是非常餓,和他互動會避免他會因為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哭鬧不止。吃奶不多但頻繁的寶寶,建議媽媽們還是培養他按時吃奶的習慣,逐漸拉長時間間隔,慢慢寶寶就會加大食量。
回覆列表
寶寶吃奶的時間到了,可寶寶睡得正香,究竟要不要叫醒寶寶呢?相信這是讓很多媽媽感到困惑的一幕,一部分媽媽認為應該叫醒,因為按時吃奶對寶Bora說非常重要,而另外一部分媽媽則認為不用叫醒寶寶,因為按需餵養才是科學的。
對於母乳餵養的媽媽來說,到底採用什麼樣的餵奶方式呢?是按需餵養還是按時餵養?是每個兩小時餵養一次,還是寶寶餓了才喂呢?
專家建議採用按需餵養的方式
這些年來透過科學家反覆的對比研究,發現“按需哺乳”是一種順乎自然的最省力、最符合人體生理需要的哺乳方法。
按照這種方法,只要嬰兒想吃,就可以隨時哺餵,如果媽媽奶陣到了,而寶寶也肯吃,也可以喂。哺乳不要拘泥於是否到了“預定的時間”。
實踐表明,這種按需哺乳的方法,既可使乳汁及時排空,又能透過頻繁的吸吮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更多的催乳素,使奶量不斷增多,同時也可避免母親不必要的緊張和焦慮,過度的緊張和焦慮會抑制媽媽乳腺分泌乳汁。
專家指出,母乳中含有多種可促進兒童大腦發育的活性物質,特別是一種叫做牛磺酸的特殊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不僅能增加腦細胞的數量,促進神經細胞的分化與成熟,還有助於神經節點的形成,因此吃母乳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和擁有健康體魄。
按需哺乳,更符合嬰兒的生理需求,嚴格按照固定時間餵奶只會餓著寶寶或強迫寶寶進食,讓他煩躁。
按需餵養的好處是滿足嬰兒的營養需要,保持乳汁分泌的供需平衡,減輕嬰兒黃疸,減少乳房脹痛。
總體來說,寶寶的胃口小,母乳比奶粉容易消化,所以吃奶次數比較多。4個月以內的嬰兒,因為生長髮育迅速,需要的熱量多,所以按需哺乳的次數就略顯頻繁。4個月以後的嬰兒,消化系統等內部需求穩定,哺乳的時間也就慢慢規律了。一般情況下只要母乳充足,隨著嬰兒的長大,會逐漸地自覺做到按時哺乳,如每隔3~4個小時哺乳1次。
另外,乳汁是根據嬰兒的需要分泌的,而這個需要就表現在吸吮的頻率上。新生兒頻繁吸吮,是在刺激媽媽乳汁的分泌量,以滿足自己快速生長的需要。當媽媽的奶量達到一定規模後,餵養時間也會形成一定的規律,這個規律是每一對母子自己特有的,並不適合所有的孩子。
在平時生活中,很多媽媽擔心寶寶貪玩或者貪睡忘了吃奶,所以看著時針定時給寶寶餵奶。長期以來傳統的習慣都強調嬰兒要按時哺乳,差不多2~3小時餵哺1次,較大的3~4小時喂1次。由於過分強調按時,母親常常看著時間餵奶,即使寶寶餓得直哭,不到時間就是不喂。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尤其是對新生兒。新生兒期是要按需哺乳的,即新生兒隨時隨地都可以喂。當他們飢餓性啼哭時,可以哺乳;當睡眠超過3小時,可喚醒哺乳。
怎樣做到按需哺乳?
一、在寶寶飢餓時進行哺乳
觀察寶寶,寶寶出現飢餓性啼哭或者小嘴表現出吮吸動作,四處尋找乳頭,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奶時餵奶。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哭泣不一定是餓了,還有可能是不舒服、大小便了、或者僅僅只是吮吸需求。
如果寶寶的哭聲不急不緩、很有節奏,同時會伴有小嘴吮吸的動作,小腦袋還會左右晃動,如果沒及時餵奶,他的哭聲會變得越來越洪亮,那就說明是寶寶在表達自己餓了,要找媽媽吃奶。
母乳餵養過程中不要嚴格地限制餵奶的間隔時間,尤其在孩子出生後的頭幾周。新生兒每次吃到的奶量不盡相同,因此有時孩子吃奶後1小時就餓了,而有時孩子間隔達3小時都似乎還不那麼想吃。這些情況都很自然的,而且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食量也不盡相同,所以按所需哺乳為宜。
二、媽媽感到乳房充盈時進行哺乳
如果媽媽奶陣到了,而寶寶也肯吃,也可以喂。因為有的寶寶餓了不一定會哭或者有很強的外在表現,寶寶願意吃說明他是有進食需求的。特別是頭幾周的寶寶餵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
哺乳後如果媽媽仍有乳房脹滿感,說明新生兒吸吮不足,可在短時間內進行補充哺乳。充分哺乳後的乳房應該很柔軟。一般認為,讓新生兒吃完一側乳房再吃另一側乳房比較好。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媽媽漲奶時寶寶確實吃飽了不想吃,此時一定不要強迫餵奶,媽媽要及時用吸奶器把奶吸出來,以免造成堵奶。
三、 從按需哺餵向規律哺餵過渡
哺乳不宜過度嚴守時間,一般新生兒每天哺乳不少於8-12次或者更多,隨著寶寶的長大,逐漸從每2~3小時喂1次,延長到3~4小時喂1次,餵奶次數逐漸形成規律。
4個月以後的嬰兒,消化系統等內部需求穩定,哺乳的時間也就慢慢規律了。一般情況下只要母乳充足,隨著嬰兒的長大,會逐漸地自覺做到按時哺乳,如每隔3~4個小時哺乳1次。
每次哺乳時間不需要硬性規定,正常情況下,每次餵奶約15~20分鐘,根據嬰兒吸吮能力的不同,適當延長或縮短每次哺乳時間,按需餵養,以寶寶吃飽為準。媽媽要勤給新生兒餵奶,這樣可以促進乳汁分泌,防止奶水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