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逗萌嘉

    文 | 小馬宋

    在我的小密圈,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而我週末恰好去逛了一下超市,於是週末就用圖片的方式就發出了這個疑問。

    不過今天我也沒有一個確定正確的答案,只能把幾個可能原因拿來跟大家分享。

    這個說的沒錯,所謂品牌,只要有名字就是有品牌,我們家其實就比較喜歡塞北雪,所以說不是掛麵沒有品牌,而是掛麵的品牌不像泡麵那麼知名。即使陳克明這樣的第一掛面品牌,其量級也很難與康師傅對比。

    (上圖為陳克明與康師傅的百度指數對比)

    2、有人提出來說,可能因為人群的原因,掛麵品牌大多在中老年婦女中知曉,而年輕人不太瞭解。我的感覺是,確實有一部分這樣的原因,但另一種情況卻相反:即使我不用化妝品,我還是知道雅詩蘭黛、後、SKII這樣的品牌。比如維多利亞的秘密,在男性受眾中的知名度也非常高。所以我依然認為掛麵品牌的品牌知名度偏弱。

    3、我們想到的第一個原因可能是這樣的:泡麵產品本身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只要有熱水就能解決一頓飯的問題。而掛麵不是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它需要再加其他配料或者菜才能成為一頓飯,屬於原材料性質的產品,不容易形成品牌。

    同樣的邏輯,我們可以看到咖啡豆的品牌就會弱於咖啡品牌,水果品牌就會弱於果汁類品牌,布料品牌就會弱於成衣品牌。

    如果我們集中在主食這個類別裡,餃子、湯圓就是完整的解決方案,所以品牌就有三全、灣仔碼頭這樣的品牌,麵粉的品牌就會弱一些。

    這樣似乎有道理。但也是有特例的,比如水果類的褚橙就有品牌了,雖然還沒有那麼大。

    4、另外一種可能的原因。因為掛麵的加工工藝比較簡單,泡麵就更加複雜。加工程式越多,品牌能夠賦予它的差異點就越多,就越容易形成區隔。

    似乎有道理,但有個問題,為什麼水會有品牌,掛麵就沒有呢?水的加工也不那麼複雜,形成的口味上的區隔也不會太大,可是水就有很多品牌。

    5、接著上一個問題,就出現了另一個觀點。因為水的使用頻率比較高,掛麵的使用頻次比較低,而且泡麵的使用場景更多、使用頻次更高,所以更容易形成品牌。

    雖然我覺得也有一定道理,但是邦迪創可貼的使用頻次也不夠高啊?這怎麼解釋呢?

    另外,掛麵的使用頻次在北方很多家庭與泡麵的使用頻次是類似的甚至要比泡麵高的。

    6、嗯。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呢,因為掛麵的消費者更關注價格,所以掛麵很難賣高價,毛利不足,廠家沒有意願打廣告。

    這也是一個角度,但解釋的並不全面,逛大超市的人,我觀察下來,30左右的家庭主婦也很多,她們對價格接受度可以是挺高的。或許是因為不願意打廣告,而沒有帶來品牌溢價,才導致了掛麵的價格偏低,低價低毛利究竟是原因還是結果,這個還不得而知。

    或許掛麵在十幾年前的情況是這樣的,但近幾年情況已經發生變化了。

    7、總結下來,還有一些提過的沒提過的觀點包括掛麵是原材料、工藝簡單、毛利低、消費者年齡偏大、口味很難區別開來、掛麵在南方食用不多等等。但幾乎所有的這些原因,你都可以舉出一些品牌的反例,比如礦泉水的的口味就很難區分開,番茄醬和醬油也是一種原材料,每一個因素可能都不是單純的原因。

    或許是因為掛麵集合了半成品原材料、工藝簡單門檻低、毛利低、消費頻次低、口味很難做出區別、使用場景限制、不是完整的解決方案等等綜合不利因素,才出現了這種情況。

    8、一個行業裡沒有大品牌,從直觀的角度看,就是廠家不願意花錢做廣告去建立品牌。這是硬幣的兩個方面,如果廠家不願意花錢,那確實就很難建立品牌認知。如果沒有品牌認知,就很難取得品牌溢價獲得高額回報,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難題。

    9、不過情況可能並不會一成不變。

    比如說,堅果這個行業,之前就只有瓜子有品牌,大部分堅果都沒有品牌影響力,但是三隻松鼠就做成了一個知名的堅果品牌。

    再比如茶葉這個領域,國內一直沒有特別強勢的品牌,可是近幾年小罐茶做得風風火火。

    或許陳克明、塞北雪這樣的掛麵品牌,也能在將來成為人盡皆知的大品牌,關鍵看品牌方如何運營以及經營戰略如何了。

    10、很多朋友確實觀察思考到了很多現象,比如掛麵使用不方便,泡麵更方便等等。但現象並不一定就是原因,在實際學習和實踐中,正確的歸因非常重要。

    在能不能產生品牌影響力的因素中,第一層面的原因當然是品牌方是否願意投資做品牌,第二層原因才可能是廠家不願意投資做品牌的因素,比如毛利低、消費者不在意品牌、口味難以區分等等。

    所以二手車之前就沒有打品牌,可是瓜子等交易平臺就靠廣告硬砸出一個品牌來。二手車交易更復雜、消費頻次更低、決策週期更長,但只要有人願意砸廣告,它依然會出現品牌,儘管這些品牌的前途未知。

    造成這種感覺,我個人歸結為幾種原因:1)廣告費用的多少,這是最主要的。2)食用場景的曝光,吃掛麵時別人不會看到,吃泡麵時別人會看到,產品具有自傳播能力。3)包裝的識別度,泡麵更高。一般泡麵更注重外包裝,品牌名比較易見到,掛麵的包裝以白色露面條為主,品牌標識不明顯。4)產品的討論度,泡麵比掛麵要高。

    那麼,最關鍵的還是廣告量的差別。

    而造成廣告量的差別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難道真的是之前說的掛麵的各種特點嗎?我覺得這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可能還是行業玩家的意識。泡麵是舶來品,進入大陸的臺灣品牌商本身就有塑造品牌的意識,所以願意花錢做廣告,反過來廣告又為這個品牌帶來溢價,形成了良性迴圈。

    而掛麵是傳統廠商,品牌意識弱,沒有意願投廣告,主要以開拓賣場渠道為主。

    所以才造成了這種局面。

    如第9條所說,或許將來掛麵會出現很大的品牌也未可知。

    12、很抱歉,所有的答案都僅僅是可能正確的,這不是高考試卷,僅供參考。

  • 2 # 桐花籽籽

    1.市場推廣力度決定了品牌的知名度

    首先,看一個身邊的現象。網路上和電視上有泡麵的廣告嗎?你看到過嗎?你會經常看到掛麵的廣告嗎?頻次和泡麵比哪個更多?

    很顯然,泡麵在市場推廣這塊做的很足,對吧。所以,我們很經常聽到它們的名字,自然感覺它們是大品牌。其實掛麵也有,比如陳克明,若男..等等。

    2.掛麵為什麼市場推廣力度低?

    這裡面又有2個主要原因:

    1)行業對品牌的認知重視度

    如果行業裡的企業家並不重視廣告,那麼整個行業對其的重視度也就不是很高。品牌的知名度這個東西也就不在考量之中了。

    2)盈利情況

    如果盈利情況不足以支援廣告費,不能實現更多的銷量,那麼作為企業是不會拿出這筆花費的。

  • 3 # 斑馬消費

    誰說掛麵行業沒有大品牌?克明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克明面業”)就是掛麵中的“戰鬥機”。

    泡麵與掛麵存在很大的差別,泡麵一開始就是工業化的產物,而掛麵,則是從手工慢慢向工業化轉變。

    正是基於此,掛麵的市場容量雖然很大,但很分散。很多小企業甚至家庭作坊都在從事這個行業,總體品牌意識不強。

    克明面業(002661.SZ)2016年的營業收入21.6億,歸屬淨利潤1.37億。這個營收規模自然不能與那些知名的泡麵品牌相比,可這個做掛麵的比什麼康師傅、統一都要活得滋潤。

    這家做掛麵的公司,也在逐漸加強品牌建設。從其2016年的年報中可以看出,當年在廣告宣傳費的投入為2600萬,是上年同期的兩倍還多。可能是因為品牌投入費用的絕對數額還是較小,所以,在市場上還是沒能冒出太大的聲響。

    另外,克明面業的主要銷售區域集中在華東和華中地區,品牌的區域化還是比較明顯,所以,該品牌在華東和華中的知名度可能會稍微高一些。

    克明面業也意識到,如果持續做掛麵,企業必定很難實現很大規模的增長。於是,在今年6月,花5000多萬從中糧手中接過了“五穀道場”這個燙手山芋,以此進軍泡麵市場。

    市場都為這個做掛麵的公司捏了一把汗。要知道,中糧收購五穀道場7年虧進入9個億,克明面業就一定能成為五穀道場的救世主?

  • 4 # 小小團長

    我是這麼猜的

    第一 掛麵這個銷售半徑不算太大,一般只做本地的一兩個牌子,外地的牌子也打不進來。

    第二 掛麵這個食品,因為利潤率不夠高,所以都是中小企業在從事。

    第三 我依稀記得中糧這種大型的巨頭,也有掛麵這種商品,但從來沒有推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玩家表示“瑤是寶藏英雄,即便是輸,也能MVP,大機率100勇者積分”,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