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樂滑鼠墊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誰統治都沒有根本性區別,都是交糧納稅。而且既然是邊境地區,人口就會稀少,沒幾個人的。至於什麼忠漢還是忠魏,那是扯蛋,命都保不住,大兵一到會因為你忠漢不殺你?

  • 2 # 秋山三國

    雖然不能穿越,但從史料中可以看出,交戰區域的百姓一般有這麼幾種反應。

    1.自發逃

    前線交戰,次前線的百姓會自發向腹地逃。自發的方向一般是逃向生活更富足且安定的區域。但是最初中原混戰,很多世家大族選擇了未開發充分的江南地區。生存需要顯然高於發展需要。

    2.組織義軍參與防守

    在領導得民心的前提下,百姓會參與戰鬥,協助守城或者游擊戰,但是其下場可能並不好。比如會被軍閥屠城。臧洪守東郡,一城百姓給他陪了葬,被餓死無數。

    3.官方組織遷徙

    百姓是種資源,因此官方會定向遷徙,比如官渡之戰前曹操把白馬等地的百姓遷走,再比如,長江流域沿岸百姓被撤走方便應對東吳騷擾。再再如,諸葛亮北伐失敗後遷西城百姓入漢中之類的。

    4.叛亂

    有點朝秦暮楚的意思。比如關羽北伐,侯音在宛城叛亂響應,再比如諸葛第一次北伐涼州三郡震動紛紛投降。曹操當年更狠,因為有不投降就屠城的軍令,以血洗徐州為反面教材,很多地區見到曹操大軍到了都直接把長官綁了投降。

    5.中立割據

    這種人在亂世其實最少也最難過。身在亂世,你以為拿著白旗喊著中立就不搞你了?不可能。哪邊來了都會搶你糧食,因此原地不動的百姓是最少的。唯一可能實現的是在豪強武裝支援下,形成地方小微割據勢力,活在灰色地帶,兩邊都不敢得罪。

    6.屯田

    屯田民主要以流民組成,拖家帶口跟著軍隊走,和平時耕地種田,交田租。戰時服兵役。典型的屯田兵就是曹操的青州軍,軍紀散亂,各種潰敗,但是充個數綽綽有餘。由於戰區不乏土地肥沃之地,人口卻整體驟降,後來三國又都實行軍屯,即軍隊自己在前線種田,減緩後方補給壓力,一般用於持久戰或者邊境衛戍區。

    我所能想到的,漢末史料提及的也就這些了。但是總而言之,誰會想讓自己和家人生活在戰區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森納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