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吃遍南寧
-
2 # 青茶禪心
在評定先我們先確定一個評分的標準,分清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滿分為100分。
外形總共佔15分:
包括了幹茶的外形是否緊結或鬆弛(包揉不足,茶葉粗老),顆粒是否肥壯、沉重或較細,輕飄(採摘鮮葉過於細嫩)。
看幹茶整體的色澤,發酵充足的呈黃綠色(如正味茶),輕做青的茶呈綠色或翠綠色(消青、拖酸茶),優質茶葉葉表細看帶有白霜。發酵不均勻的呈現出花雜綠色,殺青不足呈青綠色,色澤等,不正常的發酵會產生紅筋褐紅條、褐紅點。陳茶會發暗或者枯黑,新茶顏色色澤較為新鮮,兩者混在一起,茶色深淺反差很大。
可將幹茶分為三段,條形大、緊結度差、輕飄的茶葉浮在表面為上段茶;緊結重實、幼嫩的茶葉集中在中層為中段茶;體小的碎片和沉積在底部的茶沫稱為下段茶;中段茶多為好,精製率高。
內質總共85分(喝才是最主要的):
香氣佔35分,包括香氣的香型、濃度、持久度。
香型我們可以簡單分為四類幽香型(這種香高雅含蓄,清幽細膩,滲透力強而持久);高香型(香氣較強,但不會太持久綿長);粗香型(與高香型類似,但香味稍粗雜),火香型(炭焙茶,深沉內斂的炭火香)
在聞香的過程中,可以先聞香氣的高低、有無異味;次聞香氣的型別,有無音韻,香氣的優雅程度;再聞香氣的持久程度。以濃郁飽滿優雅持久為好,高揚純正短為一般,香淡短青澀粗老為差,有異味為劣茶。
誤區:很多茶友覺得只要茶葉聞起來香就是好茶,值錢。但要準確評出鐵觀音香氣的優劣,不能以香高論英雄,香有雅俗高低、純淨雜亂之分,有些茶香氣很高,但只浮於表面,聞起來也很衝,有不舒服之感,一些很高等級的鐵觀音,香氣反而顯得清幽,但仔細聞之,會感覺高雅自然,這也是鐵觀音香氣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清”。香氣中有雜味有刺激性的茶,即使香氣再高揚,也不是好的。
滋味佔35分,包括滋味的醇厚度、鮮爽度、回甘的滋潤、是否有音韻。
然後喝茶是否順口是否帶有異雜味:澀味,湯水粗,悶濁,臭青(夏茶易粗澀,平地茶悶濁,發酵不足或不均勻)陳味(陳茶)或者儲存不佳產生的其他異味。
再喝茶是否醇厚,鮮爽,音韻,需要也別注意的是,濃不代表好,淡不一定差, 可能有些難以理解,其實吧就是韻味是否飽滿,便宜的茶走的差不多都是香高味重的路子,但是越貴的茶,茶湯反而沒那麼衝,但韻味很飽滿。就好像家裡的煲的老火靚湯口感很好,飽滿鮮爽,舒服。而街邊的涮鍋水東加了那麼多味精雞精只是味道濃,對你的口感造成了更大的衝擊而已。最後透過多次沖泡喝茶可以直接感受到茶的永續性和耐泡性。
湯色佔5分(參考作用):茶湯的顏色、濃度、透亮、沉澱物。
看湯色佔的分數最低,是因為湯色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較大(茶具容量,沖泡時間長短,甚至光線強弱等),所以更多是起來一個參考作用,用茶湯呈現出來的色澤,如金黃色、清黃色、淺綠色等,可以判斷茶葉做青發酵的程度。看茶湯是清澈,還是渾濁(正常出現渾濁是發酵出現問題,有小部分也是由於製作中包揉不佳產生的後果),透過湯色前後幾泡的差異變化,也可以簡單的分析茶葉的耐泡度。
葉底佔10分:葉底的餘香、發酵程度,勻整度、純度。
葉底可以較為直觀和深入的鑑定茶葉品質,葉底有餘香說明再次沖泡仍有香氣,將沖泡後的葉底倒出,觀察葉底的色澤肥厚度,勻整度,用手摸可以辨別葉片的柔軟性。發酵以轉為黃綠色,葉片柔軟肥厚為佳,葉片色澤均勻,碎片較少。葉底雜色則是拼配及茶葉做青殺青不佳,發酵不均衡的茶也會這樣。
-
3 # 懂茶帝
要素一:觀外形(10分),從緊結度、勻整度、悅目度(順眼度)來判斷。
要素二:聞香氣(30分),從清純度、強弱度、持久度來判斷。
要素三:看湯色(10分),從金黃度、清澈度、光亮度來判斷。
要素四:品滋味(40分),從爽口度、飽滿度、回甘度來判斷。
要素五:看葉底(10分),從柔嫩度、肥厚度、發白度來判斷。
感興趣可以去看一下哦~
不過當時沒有具體的案例,今天我們透過兩個案例,帶大家來認識其中的幾個維度,也是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先來看第一個案例。
國家高階評茶師、資深鐵觀音人士陳仕斌老師看過後說:這款茶幹茶勻整度比較欠缺,顆粒大小不一;排除色差的問題,存在發酵不均勻的情況;從茶湯來看,清澈度不夠,有一點點渾濁;從泡開的葉底看柔軟度不錯,葉底整體的金黃度還可以,比較偏薄。綜合品質屬於中下。
這裡,老師提到了幹茶的勻整度,也就是幹茶顆粒大小的均勻整齊程度,如果顆粒大小差別很大,說明品質不是太好。另外,在茶湯方面,則必須有清澈度,如果看起來渾濁,肯定是要減分的。
在品評葉底時,老師提到柔軟度、金黃度,這也是鑑別鐵觀音葉底兩個重要維度,葉底越柔嫩、越金黃,品質越好。此外,老師還說這款茶葉底偏薄,鐵觀音葉底以肥厚為好,越薄品質越差。
案例二“我有一款鐵觀音(見下圖),麻煩請老師看下茶質可以嗎?葉底和茶湯都是第四泡之後的。”
陳仕斌老師看過後分析說:從這款茶的葉底來看,葉底偏生硬一點,柔軟度略微的欠缺,如果沒有判斷錯誤的話,應該是去年10月10日以後做的茶葉。葉底中存在很多紅變甚至葉脈偏紅的現象,搖青和走水的環節沒有掌握好,導致積青的現象。
這種型別的鐵觀音正常情況下會出現香氣清醇度稍微欠缺一些。茶湯方面,也可能伴隨著舌面的刺激性較強,會造成一定的麻澀感。
在這個案例中,老師主要是從葉底對茶葉進行評判。葉底不夠柔軟,有過度紅變現象,都是品質不好的表現。好的葉底應該是越柔嫩、越肥厚、越發白越好(即發白度),越粗硬、越單薄、越暗淡失色越差。
在這裡,老師提到一個“積青”的概念。普通消費者比較難分辨積青,它的表現是,從葉底的色澤度來看,整個葉片不那麼均勻透亮,相當於人體面板上的淤青現象。
有積青的茶,香氣沒有那麼清爽,會帶有一點青味。從喝茶的香氣和滋味中看,帶著水氣的青味就是比較明顯的積青現象。親們,以後選購鐵觀音時,碰到有此類葉底時,就要當心了!
回覆列表
鐵觀音怎麼用眼睛看出品質,這需要多接觸才行,而且要有火眼金星。我們介紹專家的“觀形察色”。主要是鑑別形狀和色澤,包括條索、嫩度、色澤、整碎和淨度。
鐵觀音有幾個區別於其他品種毛茶的特有詞彙,如“蜻蜓頭”、“粽葉蒂”、“蟾蜍皮”、“蛤蟆腿”、“三節色”、“腰鼓筷”等。
用來比喻由於鐵觀音芽葉肥厚所製成幹茶的外形,緊結肥壯彎曲如“蜻蜓頭”、“蛤蟆腿”之形狀;
葉柄有如用於包粽子之竹葉葉柄;
形容色澤則用“蟾蜍皮”、“三節色”來形容鐵觀音色澤砂綠且帶有點狀霜點及青蒂,綠腹紅邊;
並且表現出油潤“活氣”,因為鐵觀音在製作過程中,如工藝技術操作得當,不僅體現在內質,而且外形色澤也必然相應得到體現;
“腰鼓筷”則是用以區別鐵觀音與其他品種茶葉茶梗之特殊之處,純正鐵觀音茶梗底端平齊,而其他品種茶梗則會出現木質部凸現或皮質層殘破纖維外露。
此外在觀形察色的同時,還需結合用手觸控掂量身骨之輕重和幹聞香氣,從第一印象中形成鐵觀音品質高低的概念。而現代清香型鐵觀音的“觀形察色”,除上述必備內容外,外形緊結捲曲度要求更趨於顆粒狀,色澤則偏重“芥菜綠”,幹聞香氣須體現出更強清香鮮爽感。
上述是鐵觀音“觀形察色評外形”,依條索緊結捲曲或“松直條輕身”判定品質高低的一項指標。
色澤是評定外形品質優次的第二項指標,色澤油潤帶砂綠有霜點稱之“活寶”;若色澤灰暗,呈“燥澀”稱之暗色或死色。
一)、清香型鐵觀音內質判斷,最核心的共用指標:
香氣
鐵觀音公認的頂級香氣指標有三種類型:
1)幽細、富穿透力的蘭花香;
2)張揚的煌口香特徵;
3)其他比較奇特、高雅的香氣。
鐵觀音的香氣要求純淨清爽(閩南語稱之為“清點”)、沒有雜異味。香氣型別是否高雅,對於品質等級有決定性的影響,比如說鐵觀音常見的香氣型別還包括花香、鮮香等等,但都無法躋身頂級品之列。
茶湯香氣比較多見的是類似米湯的香氣、略顯張揚煌口香等;不同製法的鐵觀音,湯香風格也有明顯區別,比如消青類觀音,茶湯香氣新鮮度較高,正炒觀音則顯內斂,共通的原則都是香氣高雅為上、不能有雜異味。幽幽蘭香是鐵觀音中的上品,但頂級品往往具有更微妙奇特的香氣。
口感
頂級的茶湯也有兩種風格(也適用於臺茶、武夷巖茶):
1)茶湯稠滑如油,即滑中帶明顯的粘稠感(閩南語“滑”的發音是“骨gu”,注意不要將它與巖茶“巖骨花香”概念的“骨”所混淆)。
2)茶湯入口即化、在口內融化散開,有如消失感,同時甘爽之感四面洋溢而來。
絕大多數茶達不到這樣的標準,一般來講,比較具有意義的劃分是:茶湯柔細為上、不粗不細為中,粗感明顯為下。
苦尾、澀、青味以及其他雜異味都屬於不良指標。
回甘
頂級回甘同樣有兩種風格(也適用於臺茶、武夷巖茶):
1)茶湯入口化開、隨即轉為強烈甘爽之感,這種回甘被認為零延時;
2)回甘快速湧現,由弱而強,同時伴隨明顯生津特徵,綿長持久。
理論上說,回甘越快速、越強烈、越持久、生津特徵越明顯,就說明等級越高。
但每個人的喜好都是不同,比方說不少茶友就喜歡清爽些的口感,帶明顯回甘、同時消除得快、顯得乾淨利落;但這種風格另一些茶友會覺得回甘不夠。
同樣,一些回甘強烈且持久的茶,一些味蕾很敏銳的茶友就覺得不舒服,回甘太久不利落,喉部會有“粗厚”感,反而出現了負面效應。類似,有些茶友很享受生津感,但也有茶友覺得口中生津太多也不舒服。因此茶友在選擇茶品時應側重於自己所喜歡的風格,以獲得更理想滿意度。
二、細觀外在:比較次要的共通原則
幹茶
鐵觀音的幹茶形狀目前較不受重視,有顆粒狀、半顆粒、半條索狀等,感德產則以半顆粒半條索居多,偶有顆粒狀,但基本上,顆粒緊結程度目前是比較次要,只要不是明顯鬆散,一般都不會影響茶價。
[09年春季的清韻1號,出自感德,幹茶半條索狀態]
茶湯色澤
茶湯的色澤亮度高、透明度高為上,帶有油光感最佳,至於顏色屬於青綠、淡黃帶綠、金黃色還是白水,都只是不同的表象,關鍵在於內質如何。但要注意,輕發酵觀音,如果有紅湯,那麼會影響其等級。
[09年春季的正韻1號,茶湯鮮黃]
葉底
葉底以柔軟、厚實、完整性高為上,其中的柔軟指標其實最為重要,它反映的是茶青原料的嫩度——較嫩的原料較為柔軟,香氣顯幽細、茶湯內質豐富。當然太嫩了也不行,會出現不經搖、易苦澀的毛病。完整性指標更多反映製作是否精良,輕發酵觀音有一道“摔紅邊”的工序,即要求將葉子中紅變的部分去除,以免影響湯色口感,不可避免,所有輕發酵觀音的葉底都會顯碎,只是水平不同而已。
[柔軟、回捲的葉底。]
同一泡茶,葉底宜均勻、比較一致,不能過於花雜。花雜的情況多見於不同山頭、不同樹齡的鐵觀音茶青混合製造的情況,這應該在採摘安排時加以避免。
必須注意原料品質與成品品質並非絕對同等:一般來說,優等產品必然要求使用優等的茶青原料,但反過來,優等茶青未必就能製造出優等品。